媒体报道

新华网:甘肃1400座淤地坝拦截了3亿多吨入黄泥沙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3-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网兰州3月28日电(记者朱国亮)记者从甘肃省水土保持局了解到,截至目前,甘肃省已累计建成1400座淤地坝,对缓解黄河下游河床淤积起到了一定作用。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是黄土高原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甘肃省水土保持局副局长李德国介绍,截至目前,甘肃省累计建成淤地坝1400座,其中骨干坝533座,中型淤地坝435座,小型淤地坝432座。这些淤地坝建成后,拦截了大量泥沙。据统计,这1400座淤地坝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40平方公里,拦蓄泥沙达3.54亿吨。
    这些淤地坝不仅拦截了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而且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一定收益。李德国介绍,目前,这1400座淤地坝已淤成坝地2380公顷,拦蓄径流1.16亿立方米。当地不少农民利用这些淤地坝拦截的水土资源发展种养业和旅游业,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一些农民形象地说:“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其水土流失面积为11.1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泥沙总量5亿多吨,约占黄河流域总输沙量的三分之一。
    甘肃的实践表明,淤地坝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按照《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甘肃还将建设更多的淤地坝。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