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彭宇行同志作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汇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11-1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的发言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彭宇行
(2018年11月11日)
尊敬的尹力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安排,我就四川水土保持工作作简要发言。 四川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近四分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居长江流域第一,水力侵蚀面积居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在水利部精心指导下,抓重点、破难题、建机制,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和成效。
一是坚持目标考核,着力推动全省上下抓落实。率先出台《四川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州)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形成全省上下共抓水土保持工作的鲜明导向。
二是坚持统筹谋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统筹国省资金178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减少土壤侵蚀量1197万吨,治理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2.56%提高到48.85%,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开展了43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涌现出纳溪清溪河、绵竹湿地沟、彭州龙漕沟等一批国家生态清洁小流域,得到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会理、汉源、旺苍等一大批县(市、区)借助水土保持工程,大力发展石榴、花椒、黄茶等产业,成为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助力脱贫攻坚的典范。
三是坚持依法监督,有效管控人为水土流失。强化水土保持方案刚性约束,全方位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基本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征收同比增长46%,其中有38个县增幅达5倍以上,省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入持续增加。
四是坚持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监测和信息化。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点的恢复重建和升级改造,监测点全部恢复运行,监测能力明显提升。积极参加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地下洞室对地下水与植被生态影响的研究及其应用”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启动3市50县“天地一体化”监管,全面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消长评价工作,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是坚持建章立制,不断夯实基础工作。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水土保持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依法依规开展水土保持行政许可。编制完成《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指导市、县两级完成相关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水土保持中长期治理目标任务。
六是坚持创新方式,持续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创新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五个一”活动,即:每个市县级城市有1个国策宣传广告牌,每个乡(镇)有1个国策宣传固定标语,每个市级有1部五至十分钟的专题片,每个市级有1个专题经验交流材料,每个市级每年有1套水土保持专业摄影照片。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填补了我省空白。有3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和5个生产建设项目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全社会水土保持共识和氛围显著增强。
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要求和人民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一是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还不够,按现有治理进度,需要25年才能完成初步治理;二是水土保持治理体系还不完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下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做法好经验,扎实推进我省水土保持工作。一是在治理上下功夫,通过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水土流失,坚决打赢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二是在监督上下功夫,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严格管控人为水土流失,依法查处违法案件,形成强大震慑。三是在监测和信息化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智慧水保建设,树立水土保持社会管理权威。四是在国策宣传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全社会水土保持理念和法律法规意识。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0年全面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坚持目标考核,着力推动全省上下抓落实。率先出台《四川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州)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形成全省上下共抓水土保持工作的鲜明导向。
二是坚持统筹谋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统筹国省资金178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减少土壤侵蚀量1197万吨,治理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2.56%提高到48.85%,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开展了43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涌现出纳溪清溪河、绵竹湿地沟、彭州龙漕沟等一批国家生态清洁小流域,得到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会理、汉源、旺苍等一大批县(市、区)借助水土保持工程,大力发展石榴、花椒、黄茶等产业,成为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助力脱贫攻坚的典范。
三是坚持依法监督,有效管控人为水土流失。强化水土保持方案刚性约束,全方位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基本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征收同比增长46%,其中有38个县增幅达5倍以上,省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入持续增加。
四是坚持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监测和信息化。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点的恢复重建和升级改造,监测点全部恢复运行,监测能力明显提升。积极参加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地下洞室对地下水与植被生态影响的研究及其应用”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启动3市50县“天地一体化”监管,全面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消长评价工作,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是坚持建章立制,不断夯实基础工作。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水土保持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依法依规开展水土保持行政许可。编制完成《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指导市、县两级完成相关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水土保持中长期治理目标任务。
六是坚持创新方式,持续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创新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五个一”活动,即:每个市县级城市有1个国策宣传广告牌,每个乡(镇)有1个国策宣传固定标语,每个市级有1部五至十分钟的专题片,每个市级有1个专题经验交流材料,每个市级每年有1套水土保持专业摄影照片。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填补了我省空白。有3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和5个生产建设项目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全社会水土保持共识和氛围显著增强。
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要求和人民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一是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还不够,按现有治理进度,需要25年才能完成初步治理;二是水土保持治理体系还不完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下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做法好经验,扎实推进我省水土保持工作。一是在治理上下功夫,通过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水土流失,坚决打赢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二是在监督上下功夫,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严格管控人为水土流失,依法查处违法案件,形成强大震慑。三是在监测和信息化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智慧水保建设,树立水土保持社会管理权威。四是在国策宣传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全社会水土保持理念和法律法规意识。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0年全面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