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青海西宁召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09-1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05年9月13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财政部、农业部等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代表,以及黄河中游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7省(区)的委员会委员、水利(水保)厅(局)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到会祝贺并致辞。
会议听取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德铭同志的工作报告,黄河中游七省区进行了会议交流发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及各部委领导作重要讲话,委员会秘书长、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作会议总结。会议还原则通过了拟向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快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建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1999年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与经验。1999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先后启动实施了淤地坝建设、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一大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项目,中央先后安排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专项资金14.4亿元,利用外资11.82亿元,投资标准从"九五"期间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元提高到4-6万元。其投资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效果之显著前所未有。"十五"期间,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8万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1861.7万亩、大中型淤地坝4800座,水土保持林草9399.8万亩。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自2000年启动实施以来,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86平方公里,成为具有黄河特色、影响广泛、效益显著、示范作用强的生态环境建设标志性工程,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标准高、质量效益好、建管机构健全的水土保持示范区样板;淤地坝建设试点工程作为水利部2003年"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启动实施以来已开展了83条小流域坝系建设,建成各类淤地坝1849座;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我国首次利用外资开展的大型水土保持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共引进世行贷款3亿美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00平方公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期项目被世界银行誉为世行农业项目的"旗帜工程",二期项目再次赢得世行专家验收团"非常满意"的最高评价,为我国利用外资治理水土流失积累了宝贵经验。生态修复项目自2001年启动以来,已在黄河上中游七省(区)54个地(市)的294个县(市、旗),实施封禁保护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为今后大面积开展封禁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做出了示范。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以《水土保持法》为依据,进一步加大了水土保持方案监督管理与执法的力度,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既水土保持设施与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六年来,共查处各类水保违法案件7200多起,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900多个,征收"两费"近1.5亿元,促使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保治理资金达10.6亿元。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先后建成流域监测中心站一个,省(区)级的监测总站7个,地市级监测分站39个,并开展了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发布水土流失监测公告,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退耕还林还草,1999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216亿元,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641.4万亩,使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平均增加2个百分点,已使黄河上中游七省区1400多万农户670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每年人均获得生活费补助40元、粮食补助494斤,被广大干部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会议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强化监督和保护,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大淤地坝建设和生态修复的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维护,为区域经济发展、黄河治理开发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会议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强化监督和保护,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大淤地坝建设和生态修复的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维护,为区域经济发展、黄河治理开发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会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奋斗目标是:
--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得到初步遏制,流域内生态良好区的面积得到巩固和扩大,重点监督区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 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5万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1000条,促进1200万亩坡耕地退耕及封育保护2000万亩,建成一大批小流域淤地坝坝系,有效减少入黄泥沙。
-- 新开展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区和重点治理区项目,实施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专项治理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三期项目和黄河源区二期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工程等项目。
--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得到初步遏制,流域内生态良好区的面积得到巩固和扩大,重点监督区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 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5万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1000条,促进1200万亩坡耕地退耕及封育保护2000万亩,建成一大批小流域淤地坝坝系,有效减少入黄泥沙。
-- 新开展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区和重点治理区项目,实施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专项治理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三期项目和黄河源区二期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工程等项目。
通过实现以上目标,不断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会议进一步提出今明两年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大预防保护力度,强化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强力推进淤地坝工程建设,加快多沙粗沙区治理步伐,特别是1.88万平方公里粗沙区的治理工作。三是继续搞好重点工程,推进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确保全流域1.25万平方公里的年度治理任务顺利完成。四是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封育保护力度,促进生态自我修复。五是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项目的动态监测工作,为上级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