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交流

高存英:水土保持富了咱农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11-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冯家岔村 高存英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的农民,能够参加本次会议,给各位领导和专家谈谈自己对水土保持的看法和亲身体会,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我发言的题目是《水土保持富了咱农家》。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干旱贫困区,这里山大沟深,梁峁纵横,治理前,植被稀少,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干旱、冰雹、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在民间有句谚语叫做:“无雨苗枯黄,有雨泡黄汤”。改革开放前,农民的经济状况是:穿的黄衣裳,吃的救济粮,住的土窑洞,睡的无席炕,群众生活十分困难,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生存条件,彻底摆脱贫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3年定西被列入国务院“三西”建设重点区和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从恢复植被、植树种草、兴修梯田、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展了大规模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所有“跑水、跑土、跑肥”的坡地都修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梯田地,所有的荒山和荒沟都栽了树、种了草,沟里打了坝,户户都挖了水窖,现在地平了、山绿了、路通了、水清了、人也富了。这些都是我们大搞水土保持所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经过多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实践,我们干旱山区农民的感受和体会是:
一是坚持不懈兴修水平梯田,改善了干旱山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六、七十年代,我们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规模地开展了以兴修梯田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梯田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施工,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连片和规模治理的原则,采取人机结合的方法,加快了建设进度,截止目前,耕地整体实现了梯田化,人均基本农田达到5亩左右,耕地实现梯田化使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奠定了基础,为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搭建了平台。据测算,坡地修成梯田后,平均每亩可增产粮食50公斤以上,特别是梯田地种洋芋比坡地增产一倍多。
二是大力发展“121”和集雨节灌水窖等水利水保工程,既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又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我们在坚持不懈兴修梯田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坡面、路面、屋面等各种集流面,配套建设集雨节灌水窖(池)和“121”(每户硬化100平方米的集流面,修建2眼水窖,发展一处庭院经济)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通过修建水窖集蓄雨水。这样既能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又可发展节水补灌,提高粮食产量。结束了以前在百里以外用汽车拉水吃的艰难局面。据测算,梯田配套集雨节灌工程后,每亩可增产粮食三成以上。集雨节灌水窖还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沼气池、舍饲养殖等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使山区农村实现了“圈—沼—园”循环利用的生态家园经济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减轻了生态压力。
三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使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而且还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去,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三料”俱缺,只有靠铲草皮、挖草根、烧生灰解决“三料”,吃不饱、穿不暖、没水喝,粮食不够吃,就开荒种地,结果形成了越挖越荒、越荒越挖,越开越穷、越穷越开的恶性循环局面。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覆膜围裙子、沟道打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措施,坚持山、水、田、林、草、路、电综合治理,粮、果、菜、畜全面发展,特别是通过种草种树,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以牲畜粪便为资源发展沼气能源建设,以集雨节灌水窖和沼气废渣为资源,发展塑料大棚蔬菜,进行太阳灶、节灌窖、沼气池、标准化圈舍、塑料大棚“五配套”,走出了一条“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农村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流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不仅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而且人也变富了,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复兴流域过去是山秃、水缺、地瘦、人穷的贫困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非常困难。2000年被列入中国/加拿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技合作示范项目后,在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们按照水土流失规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各有侧重地实施综合配套治理措施,如今流域内林草繁茂,梯田连片,面貌焕然一新。“乔冠草山顶戴帽,水窖塘堰迎面笑,梯田果树绕山腰,节水灌溉真可靠,良田坝地产量高,村兴民富展新貌。”这是老百姓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后的由衷赞美。目前,彩电、洗衣机、摩托车、农用车等已进入普通农家,群众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广大干部群众从水土保持中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启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改变面貌的决心和信心越来越大。同时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科技服务等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995年12月,江总书记在视察了我们的流域治理后指出:“你们搞的小流域治理,就是加强农业,改善生产条件,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这条路子应该坚持走下去。”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鼓舞。我作为一名依靠水土保持工作使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山区农民,十分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部门对我们贫困山区农民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地大搞水土保持,改善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不久的将来实现致富奔小康而努力奋斗。同时,恳切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贫困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也非常欢迎各位到我们的家乡来检查指导工作。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