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介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助力脱贫攻坚的做法与经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4-0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紧盯目标  助力脱贫

 

全力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推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2017年在9个贫困县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91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8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0万亩,发展马铃薯、经果林、中药材等特色种植12万亩,粮食增收600万公斤,产出效益达1.5亿元,直接受益贫困人口4万人,人均收入增加300元。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生态立区,加强顶层设计。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和生态立区战略,以宁夏南部贫困山区为重点,将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脱贫攻坚等目标紧密结合,山水田林湖草统筹规划,实行一村一策,统筹布局基本农田、林草植被、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美丽乡村、特色产业等措施,通过顶层设计引导发展、强化治理。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我们按照水土流失治理分区和各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创新治理模式,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升级转型。彭阳县小流域治理由传统治理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大力发展经果林、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提高了流域治理经济效益;泾源县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把水土保持治理与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建设有机结合、互动发展,打造了生态优美、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隆德县充分利用水保骨干工程,高效利用水资源,发展苗圃产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等坡耕地规模大的县区,突出推进梯田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创造条件。

三是坚持增收增效,发展特色产业。我们把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加快流域治理、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抓手。加快坡耕地改造,发展马铃薯、万寿菊、红梅杏等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开展生态景观型流域建设,推动六盘山红色旅游,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结合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吸收贫困户劳动力务工,增加贫困地区群众收入。目前,宁夏南部山区已形成以蔬菜、中药材、经果林为主导的特色种植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每年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达到500万人次,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5万人。

四是坚持资金统筹,加强资金整合。自治区和县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扶贫脱贫效应,统筹整合涉水资金,协调林业、农业等其他涉农资金,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投入,补齐水保短板。同时,超前推进前期工作,将水保项目全盘纳入县区脱贫攻坚项目库,为资金整进和项目实施夯实基础。2017年全区共整合资金1亿元用于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占年度落实资金的37.6%,有效推动了宁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程。

目前,我区已经完成2018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方案110多项,已批复69项,完成招投标的45项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部署,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使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