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总经理作专题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8-09-1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依靠科技 创新理念
 
建设世界一流的亿吨级绿色煤炭生产基地
 
神东煤炭分公司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煤炭生产企业,负责在内蒙古南部、陕西省北部交界地带神府东胜矿区以及山西省保德煤矿的开发建设。截止2007年底,公司已取得矿权总面积661平方公里,共完成投资288亿元,建成特大型现代化高产高效煤矿10个(11个矿井),以及洗选加工、外运装车、设备维修等配套设施,形成千万吨矿井群的生产格局,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亿吨煤炭生产基地。2007年生产煤炭11926万吨,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的10%。
一、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生产技术指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国家部委、地方党政、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神东煤炭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大力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经济技术指标。
——1998年至2007年,原煤产量从713万吨增加到11926万吨,连续9年实现千万吨增长,创造了产量10年增长17倍的世界煤炭发展奇迹,其中2003年煤炭产量比上年度增加2218万吨,为缓解国家煤、电、油、运紧张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员工效由1998年的9.65吨/工增长到124吨/工,增幅近13倍,是美国平均水平的3倍,国有重点煤矿的30倍,用人仅为传统煤矿的3%,其中哈拉沟煤矿为197.86吨/工。
——建成了2个双千万吨矿井和6个千万吨矿井。其中补连塔矿“一井两面”2006年生产煤炭2112万吨,上湾矿“一井一面”2006年生产煤炭1280万吨。
——3个综采队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其中上湾矿综采队年产1160万吨。
——综采工作面回撤安装控制在一周之内,最快为5天。
——掘进最高月进尺4656米,平均2200米/月。
——年生产能力为1500万吨的榆家梁煤矿的建井工期仅为9个月18天。
——开建20多年以来杜绝了3人以上重大安全事故,近3年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15,2007年控制在0.0084(全国平均为1.485,国有重点煤矿为0.38,美国平均水平为0.0317),两度创造了井工矿连续安全生产一周年、生产煤炭1.45亿吨以上无死亡的安全生产世界新纪录。
二、创新生态建设理念,开辟煤炭企业水土保持新道路
神东矿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是黄河上中游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矿区建设初期,风蚀区面积占70%,平均植被率仅3-11%。在大规模煤炭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突出矛盾面前,神东煤炭分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采前、采中、采后针对性治理的理念,采前大面积治理,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功能,使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开采扰动的能力;采中创新井下开采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建立和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以煤业发展为支撑、井上下互动、大范围治理增强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的主动型生态治理道路,实现了高产高效与生态安全的有机统一。
三、创建“三圈一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防治模式,构建采前生态功能防护体系,增强生态环境对开采扰动的抵抗能力
根据矿区地形地貌与水资源贫乏的特征,结合煤炭开采方式,首创矿区“三圈一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防治模式,针对矿区外围广布的流动沙地建设防风固沙立体林为主要特征的“外围防护圈”;针对周边水土流失严重的高大山地建设水土保持常绿林为主要特征的“周边常绿圈”;针对开发建设扰动的生产生活区建设园林绿化为主要特征的“中心美化圈”。“一水” 是指矿区水源的有效利用与河道治理及水景建设,以中水灌溉为主。
“三圈一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防治模式增强了煤炭开采前区域整体生态环境功能,保障了生态安全。
(一)大面积建设网障固沙与林草绿化相结合治理风沙危害,建设矿区绿色屏障,形成“外围防护圈”。
通过大面积营造网障固沙、林草绿化相结合的多层次防护体系,治理流动沙地92.36km2,植被覆盖度大大提高。建设了17km2集固沙、造林、沙柳产业化发展为一体的巴图塔沙柳林基地,设置沙柳沙障1936万米,栽植活沙柳、紫穗槐366万穴。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研究所实地测定后认为,输沙量减少了91.2%-96.16%,每年可减少风力总搬运泥沙约4.3万吨。
水源治理生物化。采取源头层层设防,河道束水归槽的生物措施,完成治理面积8.8km2。经测定,考考赖水源水中含沙量由6.4kg/t下降到0.2kg/t,哈拉沟和石圪台沟水源水中含沙量由14.7kg/t下降到0.15kg/t,每年可节约水厂排沙费166万元。矿区四个水源地每天涌水量46000t,治理后每年减少入河泥沙15.6万吨。
公路绿化景观化。对铁路与公路两边的风沙区域进行了重点绿化,两侧坡面设置了网格沙障,栽植了行道树57.2万株。绿化前由于风蚀沙埋每年造成停运达25天以上,绿化后全年无一天停运。矿区公路南北两个通道,全部种植景观树种,形成绿色走廊。
(二)建设周边水土保持常绿林带,形成“周边常绿圈”。
矿区周边有大柳塔东山、西山、上湾C环形湾,称作“两山一湾”,对中心区起着重要的生态景观作用。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种植油松、沙棘等适生树种,投入资金2877万元,周边山地营造常绿针叶树35万株,配栽沙棘、杨柴等灌木114.4万株,小区周边山地形成郁郁葱葱的常绿林景观,改善了矿区水土流失,美化了矿区环境。
复垦治理与经营一体化。马家塔露天矿是神东矿区唯一的大型露天煤矿,马家塔复垦区总面积5002亩,复垦率达100%。主要采取了改良土壤与节水浇灌两项措施。通过垫粘土、增施有机物、引洪澄地等措施对土壤进行了改良;利用处理后的补连塔矿井下水及生活污水的氧化塘系统,在复垦区全面布设灌溉管网节水浇灌。栽植乔木2万株,灌木18万株,建成牧草基地1365亩,并建起了旅游宾馆等,复垦区成为新型现代化人造生态园,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AA级旅游区,并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基地。
小流域治理综合化。对洪水灾害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白敖包、红石圈渠、饮马泉、沙沟四条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沟口筑坝拦洪,在沟沿植树,在坡面修挖高标准的水平沟、鱼鳞坑,在坑内植树种草,共完成治理面积5km2。特别是红石圈小流域治理工程,已建成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区。
(三)厂区、生活小区实施园林化建设,建成“中心美化圈”。
根据厂区与生活小区功能及土壤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园林化建设,形成矿井工业建筑与绿色丛林相掩映、各具特色的“中心美化圈”。乌兰木伦矿大树成荫,补连塔矿花果香浓,大柳塔矿异树奇景,孙家沟井枣树成林。生活小区三季花开,四季常青。大柳塔小区南区以工业设施为主,密植大树,郁郁葱葱;中区以办公生活为主,不露裸地,全部覆以草坪与花卉;北区以生活娱乐为主,叠落花池、园路凉亭、景观植物、生态停车场等共同构成了新型的园林化景观。乌兰木伦小区完全笼罩在绿树浓荫下,建有绿地公园、山顶公园,既绿化美化了小区,又为职工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矿区生产生活小区绿地覆盖率为38%。其中,生活小区绿地覆盖率为35%。大柳塔小区总绿地面积23万m2,总人口16400人,人均占有绿地13.6m2,多次被评为省、市、县文明示范小区, 2005年6月4日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色社区”。
(四)科学规划,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秀美水景。
矿区的主要河流乌兰木伦河纵贯矿区中部,在矿区内流长约75km,是黄河粗沙物质的重要来源区。公司实施混凝土防洪护堤10km,实施了河道护岸林工程9914亩,植树36万株,有效控制了两岸泾流冲刷泥沙与风沙区的入河泥沙,建成了重要的护岸屏障与绿色景观林;投资6000万元规划实施了乌兰木伦河大柳塔小区段的橡胶坝工程,投资565万元建设了亲水平台公园,使矿区达标排放的中水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绿化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矿区的空气湿度、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鸟、野鸭等动物种类、数量大量增加。同时,为矿区广大员工提供了集游、赏、玩为一体的水上乐园。
“三圈一水”生态治理模式的成功实践,既形成了抗开采扰动较强的生态系统,又使矿区外围风沙得到有效控制,周边山体形成郁郁葱葱的常绿林带,工业厂区和生活小区绿草如茵,景色宜人,使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
四、坚持绿色开采理念,创新绿色采矿技术,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煤炭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地面,但其根源在井下,重点也在井下。神东煤炭分公司抓住这个根本性问题,以技术创新为支持,在神东技术体系建立中,注重从技术战略上实施清洁生产,开创绿色采矿技术,减少污水、矸石排放,实现井上下互动式的综合治理,保障了矿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神东煤田属Ⅰ级发火煤层,加之埋藏浅、采动大,易漏风形成火区。如不能遏制发火趋势,既不能实现安全生产,更不能保障生态治理。针对这一特殊地质条件,神东煤炭分公司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矿井“大断面、多巷道、低负压”通风系统,降低矿井漏风量,成功解决了浅地表矿井采空区自燃发火对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保护了地面植被。
矿区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宝贵。公司在矿井建设中科学规划、系统布局,在回采工作面采用大采区、大工作面的设计和快速推进的装备,使采空区顶板整体切落,减少上覆含水层下漏,实现保水采煤。发明了利用煤矿井下采空区蓄水并通过采空区矸石过滤净化井下废水的技术,把采空区变为具有净化功能的蓄水库,实现井下生产用水自给自足。全公司复用采空区清水41500吨/天,其中井下生产用水32500吨/天,补充地面生活用水6000吨/天,生态绿化及景观用水3000吨/天,消除了井下水排入地面引起的地表水体的污染,废水得到充分利用,缓解了矿区干旱缺水的状况,为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化技术,推动了矿井系统的简化。由于无轨运输满足煤层底板起伏的使用条件,实现了无岩巷布置,不仅减少投入,而且井下大部分矸石不外排,避免了矸石山占用大量土地和矸石山着火造成的环境污染。
公司在研究掌握矿区岩移规律和水文条件基础上,科学划分井田和生产布局,通过一次性采全高的回采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地表沉陷,并且使难以避免的局部沉陷实现整体均衡缓慢下沉,地表保持基本平整,仅局部产生裂隙,下沉1-2月后逐步稳定,局部回填即可恢复原始地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大规模、高强度开采与保持地表生态的矛盾。
井上下互动治理的创新与应用,从源头上控制了开采活动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既减少了投入,又避免了由于开采产生的环境污染,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相互促进,成功解决了国内外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环保难题,为中国煤炭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五、拓展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新思路,创新采后生态修复与功能优化技术,在开采沉陷区构建永续利用的生态资源系统
神东煤炭分公司对于采煤沉陷区影响区域,在采取搬迁安置补偿、封堵地表裂隙等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沉陷区治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等科研院校及管理部门合作,先后在大柳塔煤矿、上湾煤矿、补连塔煤矿开展了沉陷区生态修复试验,主要种植油松、樟子松、沙棘、沙枣、紫穗槐、文冠果、山杏、红枣和杨柴等各类乔灌木,特别是与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合作开展的沙棘生态修复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沙棘能够适应恶劣自然环境和采空塌陷双重不利条件,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冷,生长迅速、萌蘖力强。沙棘叶、沙棘果具有200余种生物活性成分,对其进行深加工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为属地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2006-2008年期间,在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的大力协助下,公司投资262万元生态建设资金,三年间共在大柳塔井沉陷区种植沙棘经济林试验项目2700亩,目前,试验种植基地已经初具规模,2006年种植的沙棘已长到2米多高,大部分植株开始挂果。2007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专家组,对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区沙棘生态修复实验进行了现场调研和考察,认为神东煤炭分公司在地处煤矿采空沉陷区试验种植沙棘是成功的,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试验种植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
沉陷区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区域环境显著改善,既能控制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又可形成持续利用的地上绿色资源,为当地村民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沙漠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促进开发治理与生态建设的和谐发展。
六、建立水土保持长效机制,实现以煤业发展带动生态环境改善
神东煤炭分公司以国有大型企业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面加强生态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建立了完整的水保工作体系,成立了环保绿化管理委员会,全面协调指导神东矿区的生态建设工作。2001年成立了环保管理处,负责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的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经陕西省水保局批准、国家水利部认证,在神东矿区成立了企业水土保持监测站(国家乙级),开展水土保持项目的监测和数据处理,对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治理区、保护区的地质土壤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生态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对采前、采中、采后的地表水分、土壤、植被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不断寻求最佳的开采和治理技术。根据《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等法律法规,编制了《神府东胜东矿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所有建设项目均严格执行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制度及“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100%。
为了提高全员生态保护意识,公司在积极开展环保生态建设工作的同时,通过举办环保专题晚会、发放资料、张贴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的理念,在每年的植树节到来之际,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自2000年以来,义务植树14.1万株,植树面积达3059亩。
煤炭生产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实施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公司每年从吨煤生产成本中提取0.45元生态建设资金用于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截止2007年底,公司累计投入的环保、生态建设资金已达9.5亿元。
七、成效与荣誉
神东矿区完善的生态建设管理机制和可靠的资金保障,使公司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其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20多年来,公司在井下矸石不外排、矿井水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地面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功破解了采煤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矛盾,实现了企业、地方、群众的共赢,探索出了西部脆弱生态环境煤炭生产与生态安全相互促进的发展之路,为我国建设亿吨级绿色矿区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神东矿区开发面积99平方公里,治理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不仅使开发区生态环境得到恢复,而且使开发区外围生态沙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经国家水利部验收数据表明,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原来开发时的3-11%提高到目前的59.4%。矿区建成了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功能完善的地表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和适应开采扰动的能力;神东矿区生态建设涉及4个旗县10个乡镇75万亩耕地,经治理后,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农田可实现稳产高产,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公司矿、厂、生产和生活小区建成了环境优美的绿色家园。形成了人与环境相和谐、环境建设与生产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使人才、环境、效益实现了良性循环。
公司先后多次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煤炭工业局绿化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绿化委员会、陕西省绿化委员会授予“绿化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等多种荣誉称号。2001年被全国人大、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 2004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2003年度全国环境保护优秀企业”;2005年,大柳塔小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全国妇联、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色“先进社区”,由水利部黄委会评为水土保持先进单位;2006年,获得第三届中华环境奖,大柳塔西山生态治理工程被命名为“陕西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样板工程”;2007年获得“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称号;2008年,《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神东煤炭分公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和水利部的要求还有差距。在新的起点上,神东分公司将认真学习与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的亿吨绿色煤炭基地,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