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

深圳市水务局典型发言材料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11-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面提升深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 深圳自1995年全面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以来,在水利部等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水土保持机构,完善水土保持法规体系,拓展城市水土保持管理职能,全面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城市水土保持道路。 一、全面推进,深圳城市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 为解决水土流失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排水管网堵塞、洪涝灾害加剧等问题,我市各级水土保持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生态示范市”的发展思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根本目标,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不断创新建设模式,着力建立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从1995年的184.99平方公里降至2010年的47.56平方公里,下降了七成半;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多项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顺体制机制,构建城市水土保持管理新格局。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管理工作。1996年,市政府将水土保持职能统一划归我局,并于同年9月批准设立市水土保持办公室,由我局代管。1997年,市政府成立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统筹管理力度。2001年机构改革时批准我局内设水土保持处(外挂市水保办牌子),在各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机构。2002年,我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企业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成立了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在全国首创水土保持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并推动宝安、龙岗、福田、南山、罗湖、盐田、光明、坪山八区以相同模式先后成立了监测分站(其中,盐田区监测分站由区编委批准成立),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为动态监测水土流失和及时治理隐患奠定了基础。同时,我市成功升级了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市水保信息资源共享。 (二)完善法规规划,修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屏障。 199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其后陆续编制了深圳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废弃土石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1997年,我市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此后陆续出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土石方工程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决定等政府规章。2008年6月,我市将水土保持方案行政许可作为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前置条件,水土保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近几年来,我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到100%,审批数量维持在每年800宗左右。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行业管理,我市相继组织出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指南》、《深圳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须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细则》、《深圳市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指南》等一系列配套的规范和标准,有效推动了水土保持行业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依法监管,严厉查处水保违法违规行为。 我市利用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一旦发现违法开发行为,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单位进行整改。此外,为遏制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我市坚持开展了汛前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从2003年起,每年汛前组织人员对全市各类水土保持违法行为进行拉网式清理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提出整改要求,并派专人跟踪整改情况,直至水土流失现象和隐患消除。为提升水土保持执法实效,对情节严重、“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水土保持违法行为,在移交市水政监察支队依法进行严肃查处的同时,借力舆论监督,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集中曝光,形成高压态势;确保各类水土流失现象和隐患得到了及时查处、及时整改,各项治理任务按期达标。 (四)突出重点,分阶段集中治理水土流失。 我市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建设园林式、花园式城市的总体部署,加大投入,开展了“大面积水土流失、裸露山体缺口、小流域”三个阶段的集中治理。1997至2000年,市、区财政和社会共投入16亿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32.29平方公里,大幅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2001年后工作重点转入裸露山体缺口生态治理,连续五年每年安排8000万元财政资金,完成了200多个重点裸露山体缺口的专项治理,并打造了雷公山、乌石岗、盐田港等一大批边坡治理示范工程。2005年以来,我市将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列为水保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开展30座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现已完成部分建设任务,有效提高了全市水源涵养、雨洪利用水平。据统计,1997年至2010年,市、区财政共投入6.3亿元,全社会共投入约98亿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多平方公里,全市泥沙侵蚀总量由十年前的411.12万吨降至100万吨以下。 (五)创新理念,探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技术。 在近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中,我市结合濒海城市的特点,探索形成了一批独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如“理顺水系、周边控制、固坡绿化、平台恢复”的平土流失区控制性治理模式,“稳定边坡、理顺水系、改善景观、生态恢复”的裸露山体缺口治理模式,“乔灌优先、乔灌草相结合”的石质边坡绿化治理理念等。上述技术的成功应用,使我市多项工程被列为全国示范。如,2006年5月,我市南坪快速路和雷公山石场项目被水利部命名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2008年4月,我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行政学院和水官高速公路延长段工程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2009年3月,我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命名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同时,我市也获得了10余个奖项。如,1997年《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获全国勘测设计成果一等奖;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获水利部大禹杯奖;2005年,《裸露坡面植被恢复综合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等。 (六)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 我市在水土保持宣传方面坚持走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之路。2002年以来,我们每月出版《深圳市水土保持简报》,不定期向建设单位发放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汇编手册、海报、专题片等宣传材料,在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布设大型水土保持宣传牌,利用报纸、网站、电视等媒体对水土流失治理动态和违法案件进行跟踪报道。我们深入工地,给有关建设人员讲解水土保持法规知识;我们深入校园,印发中、小学生水土保持科普教育读本并建立辅导员制度,开展中小学生水土保持专题讲座、板报、作文竞赛和主题日活动等科普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水土保持意识,并形成了小手拉大手、学校带家庭、辐射全社会的良好效应;我们深入社会,建设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并免费开放,传唱《水土保持之歌》等歌曲,开展“水土保持主题日”、“水土保持公益电影进万家活动”等公益宣传活动。使广大市民逐步认识到水土保持与生态家园建设息息相关,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必须从自身做起,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水土资源保护氛围。 二、乘势而上,努力争当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排头兵 今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在筹办大运会期间,市委、市政府秉承“办赛事、办城市、惠民生”的理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将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天,中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决定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机构设在我市,既是对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肯定,也对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市加强向其他兄弟省市学习交流、推动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下一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水土保持法》和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关键,以健全法规体系、加强管理能力建设为保障,努力争当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排头兵。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法规制度体系。积极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的修订工作,争取早日出台,以适应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的更高要求。同时,尽快出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制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制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土保持宣传制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行业管理,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管理水平。 (二)严格开发建设项目监管。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水土监督检查工作,强化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情况的跟踪监测,真正使水土保持方案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 (三)推进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整治。抓好全市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建管工作,确保5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并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科学规划,整体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作,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把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四)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按照水利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以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为契机,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路子。 (五)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传媒工具,加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继续抓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全民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增强开发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法律义务的自觉性,增强各级领导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六)强化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结合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二期)建设,加大我市投入力度,全面启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与GPS卫星定位监测系统,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观测试验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化监测工作。 (七)规范弃土管理。会同规划国土、城管、交通等部门,开展全市弃土现状调查与规划设计,并积极推动全市现有弃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尽快解决因弃土带来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问题。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