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法

防范山地灾害的前沿哨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0-08-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工作回顾
 
胡丹文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长江上游横跨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及其过渡带,地质构造复杂,山高坡陡,地 形破碎,这不仅造就了许多雄奇险峻的风景名胜,成为国内外闻名的观光、旅游胜地,也为 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生提供了条件。
  滑坡、泥石流往往相伴而生,滑坡发育的地方,也是泥石流活动强烈的地区。长江上游地区 因其山地灾害门类齐全,分布广泛,被业内人士誉为“滑坡、泥石流的博物馆”。据长江水 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1990年普查,仅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上游地区、三 峡库区等就有较大危险的滑坡16 000余处、泥石流沟4 000多条。长江上游地区共有滑坡15 万处,有200多个城镇受到滑坡、泥石流威胁。 近几个世纪,滑坡、泥石流灾害更趋 频繁。1753年,云南巧家县发生泥石流,体积达6000多万立方米的泥石流汹涌而下, 将 旧城米粮坝街埋灭,1000多人和120余公顷良田被埋葬于70多米深的滚滚泥流之下。1990年 5月31日,四川省会理县益门煤矿炭山沟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30多人伤亡,500多万元财产 损 失;1991年9月23日,云南省昭通市头寨沟发生2000万立方米的巨型滑坡碎屑流,造成216 人 死亡,近千万元财产损失;1994年重庆市武隆县兴顺乡鸡冠岭滑坡,体积530万立方米,于4 月30日上午11时45分发生快速滑动,其中30万立方米推入乌江,形成长110米、宽100米、高 100米的碎石坝,阻碍乌江通航达数月之久,造成4人死亡,12人失踪,经济损失达1 000万 元。
  长江上游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点多面广、分布集中,灾害最为严重,每年暴发的重大灾 害达数十次,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因此,组建一个网络,有效地监测滑坡、 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隐患,实施防灾减灾计划,既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重要组 成,同时也是实施10年国际防灾减灾计划的有效举措。
  1990年的春天,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 预警系统 研讨会”,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各省水土保持负责人员参加。会议就预警系统的建 设,滑坡、泥石流的普查和详查工作,站点建设的标准与要求等进行研究和讨论,初步提出 了预警系统建设的构思及行动方案。从此,拉开了预警工作的序幕。
  1990年6~7月,长江委水土保持局着手组织有关科研、大专院校、长委勘测总队和有关 省的水土保持办公室等单位,分成6个组,对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三峡库区和嘉陵江上 游 的滑坡、泥石流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初步查清了长江上游16 000多处滑坡、4 000多处泥石 流 的分布及活动情况。同时,对计划设立的监测预警点进行了详查。根据三大片的普查报告和 29个监测预警点的详查报告,初步确定设立1个中心站,3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和29个监测 预警点。
  1990年10月,长江委水土保持局组织开展了预警系统监测预警仪器的选定调研工作。共分2 个 组分赴四川、云南、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初步确定了监测预警的仪器及其型号。期间, 出台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暂行规定,提出了建立预警系统 的意义和目的,设置滑坡、泥石流预警 站、点的条件,预警系统的管理、 站点的设置与调整的程度和要求,各级站点的职责,群测群防工作的方法和要求,预警系统 的技术档案整编、经费管理等要求。1990年底至1991年初,一个相对独立的预警网络基本形 成 。1991年6月29日,29个预警点之一的湖北秭归鸡鸣寺滑坡预报成功,1024人幸免于难,极大地鼓舞了预警人员的士气。
  1991年12月,预警系统在四川万县召开了首次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预警工作的方针,决定 预警系统由29个预警点增加到39个,并提出开展甘肃省武都县清水河泥石流沟、云南省白泥 沟泥石流沟、四川省宁南县银厂河泥石流的试验工程及重庆市万州区太平溪防滑拱道试验工 程。试验工程到1994年陆续完工,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92年4月,预警系统中心站在万县举办了第三次预警实用技术培训班,对新增10个预警点 的监测人员进行了培训。同年11月,新增监测预警点20个,并确定云南省昭通市、甘肃省文 县和舟曲3个县作为群测群防试点县。
  1993年4~5月,中心站编写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实用监测 技 术》教材,并进行了第四次培训,培训对象为新增20个预警点的监测人员。1994年预警系统 又增加了云南省绥江和甘肃省武都两个群测群防试点县。至此:预警系统已有1个中心站,3 个 一级站,9个二级站,58个监测预警点,5个群测群防试点县。预警系统涉及重点防治区6省 、14个地(州、市)、36个县(区),拥有300多名监测预警人员,监控面积达1134万平方公 里,保护着30万人和数十亿元固定资产的安全。
  1994年3月中心站编写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技术手册》,提 出了滑坡、泥石流的判别、调查、监测、预警报、群测群防、汛前检查等各方面的具体操作 方法,规范了各级站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同年年底,预警系统在全国闻名的山地灾害多发地 甘肃武都县召开了预警系统的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以站点为依托,全面开展群测群 防工作的发展方向。
  1995年预警系统开始进行动态监测资料的整编工作,编制了统一的滑坡、泥石流动态监测资 料整编报表。1996年底,中心站进行水利部科教司下达的水利科技攻关课题《滑坡、泥石流 动态监测研究》,系统地总结了预警系统几年来监测工作的机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滑坡泥石流动态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群测群防的机制和政府决策系统等,对58个监 测预警点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预警系统提出的工作方针是“政府负责,站点预警,以点带面,群测群防”。以防灾减灾为 中心的预警工作,既是一项技术工作,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属政府行为,政策性强, 涉 及面广,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重点地建立滑坡、泥石流动态监测系统,是有效监测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实施防灾减灾计划,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在目 前尚不具备全面采用科学手段和先进设备的条件下,采用土洋结合,进行简易观测预警,广 泛宣传,强化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开展群测群防,是一条投资少、效益大的防灾减灾途径 ,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时效性和推广价值。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十分切合当地实 际的路子,绝大多数灾害的成功预报,依靠的就是群测群防。
  到目前为止,预警系统已成功地预报了包括鸡鸣寺、李子垭和牛滚凼三起滑坡在内的46处滑 坡和清水河泥石流的发生,处理滑坡险情26起,共保护了2万多人员生命安全,避免了1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