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法

人民网:广东加强水土监督执法刻不容缓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3-03-3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3年3月31日
 
    目前,广东各地都在掀起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万众一心建设小康社会。记者近日在东江流域采访,所到之处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发展激情。但是,由于修路、工业园区建设和部分山区矿山开发等人为因素,致使大量土地遭受侵蚀。有关部门和人士呼吁: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刻不容缓。
    记者在东江上游河源市了解到,该市实施广东省人大关于整治东江中上游水土流失的议案,共投入治理经费1.45亿元,初步治理水土流失1790平方公里,新建、维修谷坊16088座、拦沙坝2346座,沟洫435万米,种水土保持林126万亩、种草11.07万亩。经过15年整治,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控制,流入水库的泥沙明显减少,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保护了东江水资源,使东江干流河源段长期保持在二类饮用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为东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和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
    但是,水务(利)部门调查发现,水土流失仍十分严重。仅河源水土流失面积就达1999.18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侵蚀1810.64平方公里,人为侵蚀188.54平方公里。按照国家标准,初步治理需要2.99亿元,全面治理需要9.99亿元。因为前15年整治经费投入少,国家投资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5至3.5万元;设计标准低,一般谷坊、拦沙坝工程设计淤积年限在3到5年,目前全市70%的谷坊、拦沙坝已近淤满,如不及时维修加固提高,一旦冲毁,危害更甚。河源花岗岩风化区面积比例大,崩岗多,治理难度大。全市2万多处崩岗,80%经过初步治理,仍有4000多处还没有治理。经过初步治理的崩岗中40%已稳定,60%仍处于活动期,仍继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据分析,河源188.54平方公里的人为侵蚀中,大部分是开矿、修路、开发建设造成的。由于许多开发建设项目没有申报水保方案,建设过程中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泥沙直接冲溃农田、道路,直接流入水库、河流中,对群众生产生活和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河源水务部门呼吁,各级政府要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事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管理,加强水保监督执法。各开发建设项目单位或个人,要按照《水保法》、《开发项目水保方案管理办法》、《开发项目水保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申报水保方案,落实水保措施,确保开矿、修路、开发建设等活动不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在继续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落实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等任务。并实现“三大目标”: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进入江河和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高度利用水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