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法

东营构筑城市水保新框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02-1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4年2月10日
 
    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东营市注重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贴紧“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地”的建设理念,按照“水保牵头、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原则,前瞻性运作,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三通、四屏、五库、六园、七闸”的城市水保生态大框架。
    东营市的3条城市河道实现与干渠、黄河、渤海对接,形成了“上连黄河、下通渤海、河渠相通,三条碧水绕城区”的水源调配体系,可以适时调度黄河水冲刷城区河道,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近年来建设了城区北侧胜利干渠绿色屏障、城南支脉河绿色屏障、城西麻湾灌区绿色屏障和城东中心城防潮体系四道生态屏障,从根本上解决了东营城区沙化严重、海潮侵袭等生态问题;加强建成区范围以内广南水库、耿井水库、辛安水库、哨头水库、南郊水库五大水库的管理,使其成为中心城的气候调节器;在城区范围内建设了清风湖公园、世纪公园、秀清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等6大园林,美化、亮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在城市河道上建设了明海闸、明港闸、明源闸、明泺闸和明泓闸等7座拦河闸,使海水、淡水真正分离,不仅解决了潮水上溯造成的生态危机,使城区河道淡水水位平均提升0.5米,新增淡水调蓄能力5000多万立方米,而且通过挡潮拦蓄设施建设,适时调配淡水、海水交融,在城区沿海地带形成了独具东营特色的新型生态风光带。
    前不久,东营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对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确立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路子给予了充分肯定。
    东营市坚持高起点规划,确保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高标准。突出“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城市特色,提出并实施了“大水保”生态景观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已全面实施,80%以上项目已完成,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体系,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总体好转和良性循环。
    坚持高水平建设,确保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落到实处。在治理主体上,由过去的国家单一治理转变为国家、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治理。在组织形式上,由过去单一的集体统一治理转变为大户、专业公司分头承包治理为主,集体统一治理为辅助的经营管理。在效益产出上,由过去的只管投入、忽视产出,转变为治理、经营并重,生态经济效益并举。按照“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格局开展项目建设,将中心城水土保持屏障工程建设中34.5公里的胜利灌区绿色屏障、38公里的支脉河绿色屏障、28公里的麻湾灌区绿色屏障和41.4公里的中心城防潮体系工程连续纳入近年来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项目,调动各部门、单位的力量集中推进。充分发挥东营市位于胜利油田腹地的优势,积极搞好油地共建。
    坚持高效能管理,确保创建活动健康发展。严格依法行政,把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东营实际,制定了许多水土保持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基本遏止了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坚持高水平经营,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发挥长期效益。由于东营市生态条件脆弱,生态建设投资特别高,植一棵小树平均需要80多元,建设1平方米绿地需要100多元。为确保资金投入和工程的长期运行管理,按照市场化运营规则,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拍卖使用权,搞活经营权,建立完善了社会投资建设机制。在工程建设中,本着让利于经营者的原则,分别与一些大型绿化公司和植树大户签订了绿化承包合同。仅2003年就吸纳社会资金6亿元投入工程建设,新增绿化面积700万平方米。多元投入机制的形成,不仅进一步加快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步伐,而且使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管理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轨道。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东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血液,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全市沿河、沿渠、沿海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依河建设的金瀚花园、明月豪庭、明月小区等房地产业相继升温,每平方米增值幅度达到30%左右;沿海地带由过去无人问津的“荒滩地”,变成了商家争相投资的热点地带;海堤乐园水上开发中心、沿海生态度假区、浅滩赶海旅游等项目,已成为当前投资者竞相上马的大手笔项目。(薄文军)
 
 
附件: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