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江西省寻乌县人民政府杨永飞县长介绍政府推动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经验做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4-02-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作用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江西省寻乌县人民政府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全县国土面积231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是中央苏区全红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东江源头。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大力推进东江源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作。特别是为破解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资金难题,我县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药引子”的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四荒”(荒山、荒滩、荒坡、荒沟)开发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水土保持“精品”示范工程,昔日“江南沙漠”变成了“花果山”,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累计投入民间水保资金7.28亿元,参与治理农户1.2万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万亩,增加就业岗位4.5万个,参与治理的农户人均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全县贫困人口由“十一五”末的106271人下降到65728人,40543人实现脱贫,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80%。主要做法是念好“三字经”: 第一,念好“引”字经,加强政策引导。一是加强领导,政策引领。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村四荒”治理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办法》,对民间资金投入水土保持的工程项目,在用地、税费、用工、技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创新机制,拓宽渠道。积极鼓励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治理,形成“水保为社会、社会办水保”的浓厚氛围。三是典型示范,形式多样。通过政策引导,涌现了一批民间“水保大户”,形成了治理大户、公司+农户、果业专业合作社、独立出资、股份合作等多元化投入的良好格局。 第二,念好“扶”字经,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发挥政府补助资金 “药引子”作用。采取先建后补、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等方式,在水土流失区发动群众和治理大户开展集中连片治理。二是做好资金整合文章。整合水保、扶贫、林业等涉农资金,对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群众在项目、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三是发展培育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为民间投资提供法律、政策、咨询、金融、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中介组织。目前,全县有500亩以上治理大户537户,扶持发展“果业合作社”、“柑橘协会”等技术服务组织124个,政府贴息贷款1.5亿余元。 第三,念好“稳”字经,强化政策保障。一是产权保障。及时为参与水土保持治理农户颁发果园权证、林权证,并进行确权登记,共办理果园权证5800余本,林权证3000余本;二是技术服务。指导治理农户学习掌握“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下养鱼”、“猪沼果鱼”等综合治理模式,并积极推广节水灌溉、配方施肥、黑光诱捕等实用技术;三是收益保障。明确“谁投资、谁管护,谁所有、谁受益”,切实解决参与农户的后顾之忧。 我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在省、市水利水保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改革创新,勇于先行先试,为加快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