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四川省代表发言:创新机制抓试点 综合治理惠民生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08-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四川省纳入全国2010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县(区)共7个,涉及中央资金7000万元。截至今年6月底,所有试点县(区)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共完成投资8750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175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坡改梯4.4万亩,新建蓄水池419口,沉沙凼1107个,截排水沟119公里,田间道路106公里,整治塘堰10座,形成了千亩以上坡改梯治理片15处,带动发展特色产业5.49万亩,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高标准"   一是竞争立项高标准。为充分调动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性,我们通过"自愿申报、竞争立项、择优安排"的方式确定项目试点县。去年4月,我们召开了试点县竞争考评会,全省先期纳入规划的18个申报县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公开陈述承诺,并组织水利厅、发改委专家现场评分,再根据得分高低确定项目试点县。   二是方案编制高标准。在编制试点规划时,优先选定坡耕地面宽量大、集中成片、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的沱江和岷江中下游地区18个县(市、区)。在编制实施方案中,省水保局派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把关,各试点县根据批复方案,进一步优化措施布设,对50亩以上坡改梯图斑,完成了1:2000的平面技施设计图。   二、坚持"大统筹"   一是项目整合大统筹。各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在项目区统筹安排其他项目,整合力量,整体推进,集中打造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样板。全省7个试点县共捆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特色产业发展、新型民居改造等涉农资金2.1亿元,最大程度发挥了项目资金的综合效益。   二是力量技术大统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的思路,一方面,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积极签订投工投劳承诺书,主要负责坡改梯田面的平整及边沟背沟的开挖;另一方面,省水保局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分片包县进行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同时,在全省抽调10多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驻地支援技术力量相对较弱的项目试点县开展工作。   三、坚持"强保障"   一是精心组织强保障。省水利厅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多次召开项目推进会,安排部署工作。各试点县(区)成立了以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项目所在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县、乡、村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形成了组织领导有力、上下整体联动、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   二是创新管理强保障。普遍采取公开招投标制、县级报帐制、项目公示制、工程监理制、产权确认制,确保程序合法、管理到位。部分地方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对集中连片的实行公开招投标,由专业施工队承建;对相对较分散的实行民办公助,由农民自建验收合格后给予补助。有的地方实行工程建设协调联系制度和风险考核激励制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和项目资金安全。   三是宣传引导强保障。水利厅专门编发坡耕地治理专题简报,定期通报各地建设进度和工作经验。各试点县(区)将试点工程建设情况在项目区进行公示,并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广泛的组织发动,调动了项目区干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性。为扩大试点工程的影响,我省设计并启用了"四川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标识",制作了2000多片标识瓷砖,赠送各试点县使用。   总之,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探索了一些做法,建立了一些机制,取得了预期效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积极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在抓好试点工程巩固提升和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全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前期工作,为实施国家全面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打下良好基础。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