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云南省长宁县代表发言:典型引路 注重实效 扎实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08-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2010年,昌宁县被列为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通过精心组织,实施了小赤田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927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7.7公顷,其中完成梯田工程402公顷,种植经果林、水保林共25.7公顷,栽植苗木24800株。   一、项目实施效益   小赤田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群众收入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综合治理度达97.5%,坡耕地治理度达100%,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每年每平方公里3349吨降到617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通过综合治理,有效降低了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提高了耕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项目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将明显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项目实施后,年蓄水效益达39.13万立方米。灌溉覆盖率达到95%以上,道路的密度达到4m/亩以上。基本农田有所增加。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人均基本农田从0.7亩提高到了2.5亩。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项目实施后,项目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甘蔗、香料烟、玉米等粮经作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人均占有粮食达807公斤。每年亩均土地综合收入从575元增加至2000元,农业人均收入从2287元增加至4487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从524万元增加至967.3万元,年均收入增加443.3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将任务明确到组,责任明确到人,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一盘棋抓好工程建设、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取得实效,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设管理局,项目乡镇成立了工程协调指挥部,进一步细化责任,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按照"五到户的标准"即:政策讲解到户,宣传资料印发到户、算账对比到户、典型引导到户、培训服务到户。做细做透群众工作,确保项目区户均一名项目建设明白人。项目实施前后农户耕地丈量中每一地块的丈量数据都经农户核实签字认可,并张榜公布,充分调动和激发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为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支持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群众参与,发挥合力。项目实施中,项目区群众自觉自愿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前农户土地丈量、登记造册,项目实施中的修梯筑埂、清理沟渠,项目实施后的土地调平找补划分到户等工作。工程占地、青苗补偿等工作均由乡、村两级组织完成。   (四)整合资金,加大项目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级各类资金,集中力量,合力推进。在小赤田坡耕地治理工程建设中除上级财政配套的1250万元,县财政配套140万元外,整合香料烟公司投入400万元、林业部门投入60万元。在资金管理上,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户储存,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并发挥最大效益。   (五)突出重点,确保工程质量。一是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严格施工放线。施工中突出土地平整,做到建一片成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重点把握放线关,每个图班梯地放线沿等高线分片分梯控制,关键部位定桩定位,线型因地制宜,大弯顺向,小弯取直,做到平顺美观。三是采取人工夯实筑埂。由于项目区坡耕地土质属膨胀土,颗粒细碎、粘性差,在筑埂上全部采用由专业施工队伍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筑埂。四是树立样板,典型引路。工程建设初期,在每一标段建设一片(约1公顷)坡改梯样板,作为施工参照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有样可依,有标可寻,为保障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六)科学规划,突出效益。在项目的规划中按照 "安全、发展、生态、和谐"的要求,坚持治水保土为核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改善土地耕作条件的同时,合理布局路网、灌溉渠道,把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有机结合。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从传统单一的玉米种植调整为以香料烟、甘蔗、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业为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为辅,带动畜牧业发展。实现"田地治理成型、水系布局合理、道路连接成网、产业规模发展、新居风貌展现、居民生活提高"的治理目标。   (七)建章立制,发挥长期效益。坚持"建管同步"的管理模式,坚持"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在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组建工程管理协会,建立"建管并重、协作管护、优化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认识,坚持高位推动,严要求,高标准抓好我县水土保持工作。并通过试点建设,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开创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局面。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