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山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健作“强化项目管理 打造精品工程 努力做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8-04-1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努力做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

山西省水利厅

    国家农发水保项目自1999年在我省实施以来,项目建设按照“对外加强协作,争取更多支持;对内加强管理,建设精品工程”的思路,规范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集中连片创建大流域示范区,取得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
    下面分四个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一、抓协作,在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上下功夫
  足额落实、及时到位配套资金,是关系到国家农发水保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发水保项目投资的增加,如何落实好配套资金、并保证其足额到位,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加大了与省农发办的协作力度,每年都要联合进行三次大的行动。一是每年年初,根据部里批复的可研报告和中央投资控制指标,对本年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进行审查,使大家都知道本年度干什么,干多少,投资多少;二是施工期间,联合对工程进展和质量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中期检查结果拨付工程进度款;三是年度计划完成后,联合对年度工程完成情况进行严格验收,并以此作为项目年度资金支付和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同时商定,由水利厅负责工程实施中的技术问题,省农发办负责财务监管。这样,项目建设和管理就成为两个部门的共同职责,筹措配套资金就成为省农发办责无旁贷的事。从而使省级财政配套资金由过去我们被动要,变为现在省农发办主动留。目前省级财政不仅按文件要求将1∶0.4的配套资金足额落实,而且还承担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配套资金。几年来,已累计落实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024万元。
  省级财政配套的足额落实,为我们督促市、县两级财政配套创造了条件。去年初,省水利厅和省农发办联合在闻喜召开了项目管理工作座谈会,主要就是解决市、县两级财政配套问题。目前,除个别县和市级未足额落实外,项目区7县已有6县足额落实了配套资金。
  二、抓前期,在集中连片建设精品工程上下功夫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精品流域建设从前期工作抓起的理念,定思路、定方向、定目标,确保农发水保项目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定思路,充分展示大流域示范区的风采。项目县在初设阶段就拿出精品流域建设具体方案,按照三年1个大循环、一年1~2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上建3~5个精品示范点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布工程,围绕工程定路线,沿着路线建设示范点,做到了“三定”( 定工程、定路线、定精品示范点)、“三体现”(体现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体现群众意愿、体现高标准的精品意识)和“三结合”(与水利工程配套相结合、与拟定和在建项目相结合、与区域整体发展和主导产业相结合),把精品流域建设落到实地。
  二是定方向,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项目建设只有与县域经济发展、与当地主导产业结合起来,才能使农发水保项目融入到全县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才能把小戏唱大、把部门小合唱变为政府大合唱,得到政府支持和群众拥护。因此,我们结合各县产业结构调整,围绕“一区一品”或“一区一业”,因地制宜地确定主攻方向。如平陆的鲜桃和苹果,芮城的花椒和红枣,阳城、垣曲的桑蚕,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三是定目标,着力提高经济效益。农发水保项目不同于普通水保项目,其目标不仅在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还在于通过治理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为此,我们把水利与水保的结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配套建设了节水微灌、高灌提水、闸坝蓄水、水窖集水等工程,喷、滴、渗灌节水措施相配套,初步实现了水保工程水利化。平陆县常乐镇北张村,利用淤地坝蓄水建成一座小型提水设施,将水提上塬面,灌溉果园30公顷,使苹果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每公顷产量由15吨提高到45吨,价格也翻了一番。
  三、抓管理,在认真落实政策办法上下功夫
  管理是科学,也是生产力,管理好就能使项目投资和效益发挥到极致。
  一是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我省先后制定了《山西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细则》、《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财务管理的通知》,使项目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严格考评兑现。为了调动项目县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奖优罚劣,大干大支持,干好多支持的原则,我省引入了竞争机制,对项目县进行严格考评,认真兑现。考评办法规定,年度考评实行百分制,考评内容包括年度治理任务完成,资金配套和使用,工程质量标准和效益,项目宣传,政策及管护制度落实,内业资料整理等6大项30余个子项;办法要求把年度考评结果作为次年国补投资安排的依据,把历次考核结果作为下期项目立项的依据,从而在县与县之间、项目区与项目区之间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明争暗赛的良性竞争局面。在确定今年各项目县的投资时,根据去年考评结果,将考评最好的县增加到252万元,最差的县减少到126万元。
  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建设阳光工程。项目资金按省属项目,实行“报账制”管理。省级帐户设在省水利厅,财政资金由省水利厅水保局和省农发办负责同志共同签发后直拨到项目县,每年分三次下拨。县水利水保部门为基本报账单位,项目资金实行先施工、后报账的办法。县级资金帐户设在县财政核算中心,资金管理实行“三单一书一票”(预算单、验收单、结算单、合同书及正规发票) 制度,增加了透明度,杜绝了资金的截留、挪用、挤占、虚开列支等现象。完善的制约机制和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保证了对工程投资和质量的有效控制。
  四、抓宣传,在着力提高项目影响力上下功夫
  宣传是推动农发水保项目深入开展的“助推器”。农发水保项目能否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能否在政府工作中有位置、在领导心目中有分量,都与宣传分不开。为此,我省把宣传工作作为项目管理和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年初,省、市、县都要制定宣传方案,落实宣传经费,策划宣传时效和形式,确定宣传媒体、宣传重点,明确宣传工作责任人,用生动的事实、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手段、成功的经验,宣传农发水保项目。
  省里先后组织力量在山西卫视新闻联播以《水土保持——生产发展抓根本》为题宣传农发水保项目;在《中国水利报》头版《特别关注》栏目以《清流入库,农民致富》为题报道农发水保项目;在《山西日报》二版头条以《小项目,大作为》为题宣传农发水保项目治理成效;在中国水保生态建设网上以《一份关计民生的满意答卷》为题,报道了阳城县农发水保项目实施情况。为了系统介绍我省农发水保项目的实施情况,还编辑出版了《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实践和探索》一书。通过大量的宣传,统一了思想,树立了形象,凝聚了力量,看到了成效,鼓舞了干劲,提高了群众的参与意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我省的农发水保项目越干越好、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成效。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