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效果

胡培兴:京津风沙源治理的回顾与思考(1)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3-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回顾:风沙逼近北京城首都环境举国忧
  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城迷漫在沙尘天气中。2000年入春以来,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均波及北京,中国新华社报道,这种恶劣天气发生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50年所罕见。2002年3月20日,北京城又遭强沙尘暴袭击,全城天浑地暗,遮天蔽日,令人窒息,摩天高楼“消失”,航班延误,人们在恐慌、惊奇之余,透过媒体,聚焦沙尘暴,关注沙尘暴。“何时告别沙尘暴?”“让我们远离风沙!”——成为首都新闻的显著标题。
  其实,早在1977年联合国内罗毕国际荒漠化会议就把北京列为荒漠化边缘化城市之一。1979年3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记者穆青策划,黄正根、李忠诚、傅上伦、李一功撰写的记者来信《风沙紧逼北京城》,也曾一时引起国内外关注。近年来,频频光顾的沙尘暴,破坏了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渴望与向往,留给人们的是疑惑、担忧和深思。一般百姓对我国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治沙成果不一定很清楚,但对我国防沙治沙工作的评价就可能来自沙尘天气的亲身感受及直觉,特别是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环保意识的提高,更加追求环境质量,沙尘暴天气困扰现代城市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到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由来已久的沙尘暴困扰北京。历史上曾有“黄沙蔽日”,“行人埋于沙中”的记载,妇女出门头裹纱巾是北京三大怪之一。据北京观象台资料,大风、扬沙、浮尘和沙尘暴等四种天气现象,1951年至2000年间,年均28天,最高年份是1952年,达87天,最少年份为2天,发生季节以12月至翌年4月占62%,春季特别是4月份最多,8、9月份最少,仅占15%。年均情况为,大风22天,扬沙20天,浮尘6天,沙尘暴2.4天。沙尘暴最多年份1966年达20天,50、60年代年均5天,70年代年均不到1天。
  世界四大沙尘暴高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的沙尘暴属于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西北、华北深受其害,北京也不能幸免。与全国特大沙尘暴,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相比,北京沙尘暴90年代较60年代明显减少的趋势。
  就近扬沙起尘污染北京。北京市150万辆汽车的尾气排放,近地面污染着空气。年耗燃煤2800万吨,造成采暖期大气40%可吸入颗粒物污染。5000处施工现场扬尘以及延庆康庄、昌平南口、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干涸的河床及沿岸沙丘就近扬沙起尘,严重影响北京市民生活质量。
  缺林少绿制约北京。北京人均绿地面积8m3,2000多万市民的休憩、特别是双休日,不满足于市内公园及游乐场那样的度假方式,向往的是到城郊及周边地区的绿色海洋去放松、去享受,而京津“后花园”森林草原生态环境满足不了广大市民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北京作为现代化城市,周边绿化等环境与国际大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党中央、国务院对尽快改善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很重视,明确指出要把北京建成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首都。1993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总体规划1040km2,其中240km2为绿化隔离带,目前,拆违建绿工作取得进展。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后,北京市政府承诺并在积极实施,天然气用量增5倍,清洁燃料达80%,汽车尾气排放减60%,2008年前首都环境及绿化将达到相应国际大都市水平,呈现森林绕城、碧水环京、鸟雀争鸣、旖旎秀丽的生态景观,这些,我们相信北京市依靠自身力量就能做到。但是影响北京沙尘暴的沙尘源治理工作北京市显得无能为力,必须纳入国家统筹治理,而且刻不容缓。(未完待续)
来源:人民网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