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发言材料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06-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建设与实践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我国热带、亚热带红壤面积达200多万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覆盖15个省(市、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其中土壤侵蚀面积60余万km2,占其土地总面积的21.4%。江西省既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又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带的中心区域,在江西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具有典型性代表意义和广泛的代表性。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水利部的要求,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就必须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作支撑。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实现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于2000年即开始着手建设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经过四年多来的建设,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 科技园基本情况介绍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水系博阳河西岸的德安县城郊燕沟小流域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15°42′~115°43′,北纬29°16′~29°17′。科技园规划建设面积80hm2,高标准辐射面积15km2。园区南距江西省省会南昌市70km,北离九江市50km,毗邻闻名中外的庐山风景区和共青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昌九高速公路、105国道和京九铁路倚园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该科技园区地貌类型为低丘岗地,属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园区内有水土流失面积72.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5.7%,其中:轻度流失35.2hm2,占流失面积的48.9%;中度流失7.5hm2,占流失面积的10.4%;强度流失29.3hm2,占流失面积的40.7%,年土壤侵蚀总量为2122.6t,土壤侵蚀模数为2948t/km2.a。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由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具体负责建设,其技术力量、科技人员素质和专业配备均能满足该科技园建设的需要。
2 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1 指导思想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建设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及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作指导,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以科研试验、科技推广、示范教学、宣传培训为重点,不断增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水土保持科技水平,以点带面,推进水土保持科技工作。
2.2 目标任务
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将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建设成为集科研试验、推广应用、示范教学和生态建设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水土保持科技园区,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和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使之成为水土保持科研试验场所、先进技术推广样板、技术和人才培训基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窗口,成为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基因库、高新技术孵化器、实用技术辐射源。同时,应用先进的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与庐山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生态旅游观光景点,以实现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3 主要做法与经验
3.1 统一规划、分区建设、分步实施
坚持科研试验、推广应用、示范教学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将园区划分为科研试验区、推广应用区、示范教学区和生态建设区四大功能区共28个小区,分区进行建设,分步加以实施。到目前为止,科技园科研试验区中的径流泥沙观测小区、草沟试验小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小区、坡地生态果业开发试验小区、水土保持观赏植物试验小区、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繁育区和推广应用区中的坡地生态果业开发技术推广小区、生态建设区中的生态恢复小区等8个小区已基本建成,其他20个小区也正在抓紧建设,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3.2 立足我国南方,重点开展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和防洪减灾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的地理环境条件和水土流失情况千差万别,我国的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是“北强南弱”,南方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与北方相比,差距较大,这导致了我国目前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有相当部分都是依据北方基础资料而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指导性和实用性。此外,’98洪水以后,水土保持在江河治理和防洪减灾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之一,是防洪减灾的源头工程”这些定性内容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尚缺乏定量的理论支持。为此,我们在科技园建立了大型径流观测场和土壤渗漏装置(lysimeter),重点开展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和防洪减灾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利用土壤渗漏装置开展研究在我国大陆尚属首次,并被世界知名水土保持专家廖绵浚先生称之为“世所仅见”。通过这些研究,不仅对拓展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我国南方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和防洪减灾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为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和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3.3 增强科研实力,注重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先进性
先进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是科技园的必备条件,在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没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作基础,要想获得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技术是难以想象的。为此,我们在科技园建成15个5×20m标准径流小区的基础上,结合气象站自记观测仪器,安装了自记水位计观测径流时间和流量。在3个5m×15m的土壤渗漏试验小区,每个小区均安装了从美国进口的土壤水分张力计(tensiometer)等用于观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建立了生物实验室和土壤分析试验室,配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用于生物实验和土壤理化分析测试。另外,及时将这些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和分析,获得相应的技术资料和科技成果。
3.4 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文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科技园建设中,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始终。一是在道路建设方面,针对园区部分道路运输量较小、车辆往返不多的特点,选择经济实惠、美观耐压的草种,采用农路植草代替传统的不同级配砾石、沥青、水泥道路和裸露土路,解决了传统农路影响自然环境、易被冲蚀和维修费用高等诸多缺陷,实现交通运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二是在沟渠建设方面,采用草沟代替传统的砖砌、石砌或混凝土砌筑,既充分发挥了草沟施工简易、费用低廉、控制侵蚀、维护自然景观的优点,又可增强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起到防洪减灾的效果。三是在梯田建设方面,采用梯壁植草,既可予梯壁以保护、降低维护工时、维护自然环境,又可生产敷盖材料、补充土壤有机质,亦可为家畜提供饲料,发展养殖业。四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力求形态别致、色彩柔和、经济实用、与环境协调,强化设施的自然性和亲和性,在满足设施建设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设施即是景观”的生态效果。如果园种草,既可解决景观问题,亦可改善小气候,还可控制病虫害发生。五是突出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切实遵循自然生态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光热、生物等自然资源,依靠大自然的循环再生能力快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5 引入现代农业理念,提高劳动效率和土地利用率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丘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3,山坡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合理开发利用这部分土地资源,引入现代农业理念,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劳动效率和土地利用率。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农业已不再是劳动密集型和肩挑背负式农业,要把广大劳动人民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并提高劳动效率,实现机械化作业和省工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另外,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也摆在我们科技工作者面前。为此,我们认为引进经台湾著名水土保持专家廖绵浚博士研究改良的山边沟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山边沟,即在园区坡面上,每隔适当距离,沿近似等高方向所构筑之浅三角形沟。山边沟既可分段截泄坡面上径流,以防止冲蚀,又可提供田间机械化作业道路,建立园区坡地省工经营基础,还可成为灌溉渠道,解决坡地干旱问题,从而做到路渠结合、沟道合一,实现提高劳动效率和土地利用率的目标。
3.6 发展特色经济,走“以园养园”之路
科技园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支撑,要发展特色经济,走“以园养园”之路。在科技园建设中,我们一是结合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品种的收集与培育,大力开展种苗繁育工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服务;四年来,我们共引种试验草种40余个,培育优良苗木30余种。二是结合坡地生态果业开发试验与示范,积极引种“名、优、特、新”果树品种30多个,大力发展果业,生产优质果品,同时,建立采穗圃,繁育优质果树苗木。三是利用小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为休憩垂钓提供服务。四是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并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打造教学、培训和实习基地,开展水土保持技术培训,创造经济效益。五是结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今后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和不断扩大完善,科技园的经济实力将不断增强,“以园养园”的目标也将一定能实现。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建设得到了水利部、长江委和江西省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台湾中华水土保持学会知名专家的悉心指导以及台湾财团法人、农村发展基金会在仪器等方面的支持。经过四年多来的建设,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该园的建设目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了使该园多出成果、快出效益,在此,我们也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能对该园的建设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和合作。
二OO四年六月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