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情况汇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06-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发挥科技优势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云南省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情况汇报
云南省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所在的昆明市晋宁县,位于滇池南岸,属昆明市郊区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云南青铜文化的中心和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全县辖4镇8乡,总人口27万人,有汉、回、彝等24个民族。土地总面积1230.86 km2,属于滇池流域面积有723.88 k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14.93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年土壤侵蚀量达131万吨。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加重了滇池的面源污染,也制约了晋宁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样板,我们以“长治”工程为依托,积极开展了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在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为晋宁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基本情况
大春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31.39km2,其中耕地面积8812亩,人口密度为39人/ km2,海拔在2000—2400m之间。土壤主要以砂壤、红壤土为主,部份为页岩风化裸地,砂料丰富。治理前,该小流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面积已达22.77 km2,占流域面积的72.54%,其水土流失类型、分布规律及特征,在滇中高原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性。1995年,大春河小流域被列为了“长治”工程第三期重点治理区,为了探索一条治理水土流失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晋宁县水保办抓住机遇,首先在受让的1225亩荒山荒坡内开展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在大春河小流域共完成治理面积22.77km2,治理程度达100%。其中:水保林9207亩,经果林1400亩,坡改梯1608亩,保土耕作3240亩,封禁治理18700亩,修建沉沙池6个,蓄水池102个,容积12000立方米,水平沟、截水沟14300m,大小拦沙坝14座。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社会积极参与。
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自1996年开始建设实施以来,得到了水利部水保司、长江委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领导曾多次到科技示范园建设现场进行工作指导,对科技示范园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明确的指示,为科技园的建设指明了总体的发展方向,增强了我们建设科技示范园的信心。
晋宁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保工程作为国土整治的内容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水保工作机构,并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县人大、县政协也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和督促检查水保工作。
晋宁县水保办以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契机,认真开展水土保持的宣传工作,将宣传与动员相结合,先后有省、市、县各级的党员、青年团员、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共1000余人次参与了科技园的建设,他们在水保林和经果林种植中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既见证了水保工程的艰辛,又认识到了水保工作的重要性,为水土保持科技园社会效益发挥取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晋宁县列为“长治”工程重点防治县以来,通过认真分析,结合实际,确定了水保工程的布局: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措施三大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思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以利用该区的区位优势,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积极发展高效小流域经济为建设目标,大胆应用高新技术,引种试验示范名特优新品种,力求通过典型治理,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水土流失治理之路,把科技成果在全县推广应用,从而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我们针对区内地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将土质相对较好的坡耕地进行连片改造,共计改成土坎梯地1026.2亩。利用昆玉高速公路建设的弃土弃渣,回填冲沟破箐30万方,增加土地使用面积60多亩。并根据土质情况分片改良土壤,使过去群众眼里的“三跑地”变成现在的“三保地”。为了改善区内环境,我们在土质较差,难以利用的荒山荒坡上栽植以兰桉、黑荆混交为主的水保林450亩,以藏柏作为防风护埂及行道树,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
为了完善区内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修建抽水站一座;蓄水池72个,容积1370m3;沉沙池6个,容积12000 m3;水平沟、截水沟14300m;大小拦沙坝6座,拦蓄量13250 m3;铺设管道7.65km;修建区内道路7.15km;利用水泥桩及三角剌铁丝、沿线种植蔷薇花,建设生物护拦3.744km;管护房16间。形成了水、电、路畅通,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格局。
项目实施后,使该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土壤侵蚀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林草面积达宜林面积的90%以上,流域内缓洪减沙效益显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兴建,不但改善了旱地灌溉条件,而且解决了园区人畜饮水问题。
(三)增加科技含量,推动科技进步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在园区建设中应用相关行业的先进科技与水保工程相配套,增加了水保工程的科技含量。1999年,在坡梯地和经果林区内配套实施了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594亩,共八种形式:197亩果园为固定式喷灌,60亩蔬菜轻小型机组移动式喷灌,57亩大棚蔬菜、花卉滴灌及微喷灌,160亩蔬菜露地滴灌,15亩蔬菜渗灌,25亩蔬菜喷灌带喷灌。建成泵房4座,钢架大棚90个。节水技术在水保工程上的应用,具有显著经济效益,能够提高作物产量20%—80%,并提高果实品质。
晋宁县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金雀花作为云南稀有的野生灌木,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其生长特性较适宜在水土保持工程中推广应用。因此,县水保技术人员从1999年开始,在示范区通过数十次的培育和种植试验,到2001年4月,基本掌握了金雀花苗木培育和种植的野生驯化技术,并已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同时,我们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区内建成面积为2560 m2的WGK80(A)型自控温室作为以金雀花为主的水土保持经济林种苗基地。该工程的实施为我县今后进行野生物种驯化及种苗培植工作创造了基础条件。通过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引进,解决了高原山地的灌溉问题,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提出水土保持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治理技术及适合云南高原城郊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并和已有的单项水保技术组装配套。
(四)充分发挥水保优势,积极发展高效小流域经济
为了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做到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在科技园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水保优势,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带动了小流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积极引进日本藤梨、油桃、大树杨梅等新品种,并引进了玫瑰、非洲菊两大系列十多个品种的种植,形成了西区337亩以花卉为主的园区和东区257亩以水果为主的果园。同时,积极发展地方优质品种的改良种植,种植了以酸木瓜和金雀花为主的地方品种,种植技术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
大春河科技示范园在建设中,注重对土壤结构的合理保护,经有关专家考察和试验分析,由于区内土壤结构良好,土壤中有害物质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较适宜种植中药材。规划在大春河小流域内自2003年起,分5年在整个区内建成1300亩中药村种植示范基地。主要种植品种为:白术、柴胡、板兰根、红花、桔梗、党参、重楼等,现一期100亩板兰根和党参的种植已基本完成。
充分发挥科技园的水保优势而发展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林种植项目,不仅能能使区内的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质量,调节小区气候,恢复植被,涵养水源,而且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使水保工程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发挥较为显著的作用。
(五)加强示范宣传,促进水保事业发展
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实施工作,得到了长江委、省、市水保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00年,大春河小流域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晋宁县被评为了全国水土保持治理先进县。科技园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从1998年至今,在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园区内已举办过有越南、伊朗、日本等国外专家参加的各类水保培训班十余次,全县12个乡(镇)也先后组织干部群众前来现场参观,参观人数达到2千多人次以上。县水保部门抓住时机,现身说法,把项目区变成宣传水土保持的大课堂,并建成永久宣传碑3座。通过宣传,成效明显,现在大春河小流域内已有一批荒山受让户自觉、积极参与水土保持治理,种植了果树、蔬菜,发展了种养殖业等,面积达3000多亩。这样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让当地群众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水土保持治理的好处,科技示范效益较为显著。
(六)转变经营机制,发展水保产业
1999年5月,县水保办抽调技术人员4人,成立了“大春河小流域管理所”,实行所长负责制,加强对科技示范园的经营管理。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增强水保后劲,让水保产品走入市场,走水保产业化道路,2004年,县水保站以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基础成立了晋宁春禾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转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公司化管理,走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道路。
大春河小流域作为我县的重点治理小流域,以治理、开发、利用为重点,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建设多行业、多层次、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城郊型”农业生态系统,带动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增强了水保后劲,逐步做到“以水保创实体,以实体促水保”的水保产业化道路。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发展规划
近几年来,我们在大春河生态科技园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较好地发挥了该区的科技示范作用,但此项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治理标准低,基础设施不配套;二是科技含量不高,作为科技示范园没有足够的科技产品展示和推广,缺乏定量定性的水土流失监测及水保效益分析;三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四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五是科技示范园的科普教育、科技示范工作没有得到全面有效开展。
今后,云南省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发展将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作为目标,走水保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之成为一个集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园区。具体发展规划措施及方法如下:
(一)扩大园区规模,提高综合利用率
为了适应水保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2004年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园区面积639亩。通过布置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对农、林、牧、渔等各类用地和其它用地进行合理布置,提高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二)提高治理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园区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治理难度较大的冲沟进行重点治理,治理侵蚀沟5个,即在沟谷修建拦沙坝,在沟头修建坡顶排水沟,在坡面作齿墙,采用优良水保树种进行带状、块状、不规则营建护沟林;规划在已经进行坡改梯种植经果林的梯田上,增设水平截水沟7134m、排水沟7162m、沉沙池2个等设施;在地表汇流区和流经地区种植草地化径流带190亩;对原有不合理林分进行仿自然林改造,使林分更趋自然化。
收集国内外先进的、新的水保科技成果并加以展示,完善科普教育配套设施,规划新建一幢科普楼,包括展览厅、水土保持实验室、管理所,和一个能容纳150人的多媒体演示厅。
(三)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站
针对园区特点,建立一个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站,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和水保效益监测,为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使水土保持工作的规划、实施和水土保持措施的选择运用更客观、全面。
(四)提高水土保持产业的水平
坚定不移地走水土保持产业化道路,实现科技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变,以水保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进步。
加强经营管理,设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培训计划,培养出一批懂技术、擅管理的综合性水保人才。
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化,搞好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意义更加重大,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水利部水保司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把大春河建成一个高标准的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全面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为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云南省晋宁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
二00四年五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