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土保持处科研所张茨林副所长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10-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汇报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赋予的神圣职责。1999~2004年是江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探索起步阶段。六年来,在水利部、长委水保局和省水利厅的领导与支持下,在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的帮助与指导下,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推进我省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监测站网机构建设、监测经费落实、监测场(点)建设和观测、监测项目开展、数据库建设、监测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起步阶段的较好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江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情况
(一)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与部署下,积极推进全省监测站网的筹建工作
(1)搞好规划,制定方案,明确全省监测站网建设总体框架
万事开头难,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起步阶段到底怎么搞,站网如何布设,工作如何开展,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作指导。为此,我省早在1999年就编制完成了《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及信息系统建设规划》。2002年,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以此规划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我省又研究制定了《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由省监测总站、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和县(市)级监测站三级机构构成,其中:省监测总站1个,设在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南昌市);监测分站6个,分别设在水土流失较严重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上饶市、九江市和宜春市;监测站46个,遍布于全省各设区市、各流域、各水土流失类型区和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
(2)以规划和方案为依据,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监测站网机构建设
六年来,我省积极主动地推进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机构的建设。在省监测总站的建设方面,我省早在2000年省水利厅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水土保持监测职责由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承担,并落实了人员和办公场所,并给予了一定的启动经费,完成了办公室的装修、防盗设备安装和局域网的组建,配置了一批高性能软硬件设备,并连接互联网,基本实现了总站内部资料共享和对外信息交流畅通快捷的办公自动化目标,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建立了固定水土保持监测点,有标准小区20余个,为定点观测积累了丰富的观测资料;在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建设方面,我省已经成立了赣州、吉安、抚州、上饶4个监测分站,经广泛调查并统筹考虑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 2003年省水利厅安排了部分资金先期启动了赣州和吉安两个水土保持监测分站的建设,研究制定了《赣州、吉安水土保持监测分站2003年度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机构,落实了人员和办公场所,配置了一些急需的办公设备,同时,吉安分站的泰和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径流小区也正在建设当中;在县(市)级监测站建设方面,根据各县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情况,从实际需要出发,于2000年先期启动了兴国县水土保持监测站的建设,成立了机构,落实了人员和办公场所,配置了一些急需的办公设备,并建立了6个径流泥沙观测小区,设置了河床断面监测点。
(二)认真组织开展全省水土流失动态遥感监测,开展监测公报工作
早在1997年,我省就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以1995~1996年1:25万TM假彩色影像为信息源,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查清了全省水土流失的10年变化情况。随后在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以1995~1996年的1:10万TM假彩色数字影像为信息源,于1999年又对全省土壤侵蚀进行了一次更为详细、更为精确的调查。
2001年,在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我省对全省土壤侵蚀(包括水蚀和风蚀)现状进行了一次最为全面、最为详细的清查,并对全省省、市、县三级土壤侵蚀数据库进行了动态更新,首次建立了江西省1:10万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数据库、江西省1:10万土壤侵蚀数字图库和江西省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查询系统;首次建立了江西省风力侵蚀的分类系统和遥感图像的解译标志,查清了风力侵蚀的面积和分布,填补了我省风力侵蚀遥感调查的空白,对我省乃至我国南方类似调查都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鉴于在“3S”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该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并获江西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叁等奖。
我省在遥感调查摸清家底后,于2004年10月以赣水保字[2004]42号文向全省发布了《江西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公告》;在水利部的部署下,我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工作稳步开展,分别于2004和2005年完成了《2003年水土流失监测公报(江西部分)》和《2004年水土流失监测公报(江西部分)》的编制工作。
(三)开展水土流失监测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水土流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近年来,我省已收集了赣北花岗岩、第四纪红粘土,赣中第四纪红粘土,赣南花岗岩、红砂岩,赣东花岗岩等江西省典型水土流失区共10余个县市50多个小区70年代以来的气象、径流和泥沙观测资料,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汇编,并录入了计算机;同时,还对全省历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录入了计算机。此外,还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继续开展了气象、小区径流泥沙、生物多样性、植物生长量、土壤理化性状等的观测,并对18个径流观测小区历年的观测数据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和计算机录入。在以上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省组织技术力量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江西省水土流失基础数据库,包括:土壤侵蚀环境背景数据库、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数据库、土壤侵蚀观测小区径流泥沙资料库、土壤侵蚀遥感影像库和土壤侵蚀图片库等,为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本底数据。
(四)积极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新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知识和原理的综合应用。我省一直致力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在:
第一、加强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建设与试验观测
我省于1999年底开始,在江西省德安县城郊燕沟小流域,建立了集科研试验、推广应用、示范教学和生态建设于一体的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科技园规划建设总面积80公顷,高标准辐射面积15平方公里。该园的建设得到了水利部、国务院台办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台湾中华水土保持学会知名专家的悉心指导以及台湾财团法人、农村发展基金会在仪器等方面的支持。在省水利厅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建设,该园已初具规模,建起了20多个地表径流小区和一些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地下径流装置以及1个气象观测场,配置了一批包括从美国进口的气象、水文和泥沙等试验观测设备,其中土壤渗漏(Drainage lysimeter)试验观测设施目前为我国大陆所仅有。从2001年1月1日开始至今,科技园开展了气象、小区径流与泥沙、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减蚀效益、缓洪减沙效益、土壤水分循环、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多样性、植物生长量与物候期等诸多方面的试验观测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的试验观测数据资料。
第二、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研究与推广
跨入新世纪以来,我省抓住水土保持监测这一新的研究课题,开展了江西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监控指标体系研究”,该项目研究工作于去年已全部完成。研究主要内容为:“水土流失监测管理体系”、“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三大体系研究以及“基于RS和GIS的江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土壤侵蚀数学模型研究”等专题研究工作。该项研究于2004年9月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水土流失监测监控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简称“三大体系”);建立了江西省风力侵蚀的分类系统和遥感图像的解译标志,摸清了江西风力侵蚀的面积和分布。研究成果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填补了我国南方地区风力侵蚀遥感监测和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监控体系研究的空白,成果水平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此外,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方法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省重大专项课题“山丘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效益评价研究”也正式开展,省水利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基于‘3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监测与评估模型研究”、“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研究”、“江西省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研究”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我省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监测技术推广工作,“水土流失监测监控技术推广”项目也已验收,该推广项目在多个水土保持部门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推广”项目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些监测课题研究和推广项目的实施,对建立和完善我省乃至我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体系和标准,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水平,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可为我省正在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长治”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等重点防治工程的效益监测、评价和预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五)监测项目的开展
开展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是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点。为了配合我省实施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搞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工作,我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积极跟进,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组织开展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
为了配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科学评估重点治理的成效,总结重点治理的经验,我省克服困难,在最早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兴国县,建立了兴国县水土保持监测站,设立了常规观测点,进行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益等监测。2001年,该站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以1958年、1975年、1980年、1992年、1997年和2000年共6个时段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共同承担完成了“兴国县水土流失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初步研究”课题,分析了从建国到开展重点治理前的30年和开展重点治理以后的20年,全县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情况,科学评价了开展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成效,对该县以及周边县市今后实施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认真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
目前,我省正在实施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专门作出了规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监测都是新事物、新课题,全国上下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没有任何现行的规范标准和样本可参考,为配合我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顺利开展,我省采用与高校、科研院所协作的方式,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对安义县、安远县等有关县市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3)着力推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为了探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和方法,我省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江西省长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工程等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编制完成了《江西省长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报告》,为该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率先开展和完成,揭开了我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序幕,也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监测技术、程序和方法,积累了实践经验。迄今为止,我省已完成江西省长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工程、梨温高速公路工程、昌泰高速公路工程、泰赣高速公路工程、赣定高速公路工程及江西抱子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目前,正在抓紧开展泰井高速公路工程、廖坊水利枢纽工程、温沙高速公路工程、贵溪电厂二期扩建工程、赣抚大堤加固配套工程以及江西500KV新余——赣州输变电工程等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六)加强监测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省一直注重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监测技术人才的锻炼和培养。6年来,作为承担监测总站职责的省水保所,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人员编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增添新鲜血液,6年来,先后从北京林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农大等高等院校引进了一批素质拔尖的毕业研究生和本科生,进一步壮大了监测技术队伍;二是在工作中多提供实践的机会,敢于给年轻的技术人员压担子,通过承担具体项目,采取岗位锻炼与学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现有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先后选派了多名监测技术人员参加在职硕士、博士教育,派员参加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人员上岗培训、数据库技术培训、“3S”技术培训等监测技术培训,参学参训人员达33人次。同时,组织人员到外省相关研究院所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3S”技术培训以及请国内相关设计研究院所和台湾水土保持专家人员来我站进行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共计45人次。此外,我省结合工作实际,在全省水土保持前期工作培训、水土保持管理专业培训等培训班上开设了水土保持监测课程,作为主要培训考核内容,先后培训市、县技术人员330余人次。
(七)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交流
为了提高自身监测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我们不画地为牢,自我封闭,而是积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六年来,先后派员参加了ISCO国际水土保持大会、海峡两岸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中美水土保持研讨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优先研究领域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以及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学术研讨会、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等全省性的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作论文宣读和交流;先后派员赴日本、以色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工作、学习和考察,并先后邀请了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来所参观、交流和讲学。六年来,先后在《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科学》、《Biotechnology》、《中国水土保持》及《资源开发与市场》等国际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各种会议上宣读论文30余篇,有一批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励。这些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监测业务素质,又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新的信息、新的动态,使我们的工作能紧跟时代的脉搏。
二、江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建设速度与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虽然我省的监测站网的建设已做了一定工作,但由于这一时期国家尚未安排专项资金,全省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开展较为缓慢,我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尤其是省级监测总站机构尚未理顺,工作人员经验缺乏,难以满足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亟需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而监测站网的建设完成是各级政府进行水土流失公告的必要基础,也是获取大量水土保持数据,掌握区域水土流失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水土保持政策、规划以及宏观决策的必要条件。因此,进一步加大和加快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土保持监测经费尚未有保障
监测是一项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的投入与支持,而目前水土保持监测经费尚未列入财政预算,因此,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而从市场介入难度较大,不足以支撑水土保持监测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技术应用相对滞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
虽然江西省在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我省的“3S”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其他应用方面处于起步阶段。人员、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投入不足,熟悉、了解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人员不多,使我省水土保持在“3S”技术研究方面的设备、技术力量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相对滞后。
(四)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设备尚不完善
虽然我们竭尽努力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目前的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设备难以满足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启动我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建设。
三、 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几点建议
(1)江西省属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也是南方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省份,水土流失治理的任务较重,在我国南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及时建立起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掌握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防治的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水土保持政策、规划以及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因此,江西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完成和投入运行,不仅可以使江西省水土流失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而且还可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为此,我省已提前投入一部分资金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设,以加快监测网络的建设速度,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2005年是我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全面启动的一年,希望国家对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设予以资金上的倾斜,尽快启动我省的建设,并加大江西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形成固定的资金来源,促进监测工作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以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可操作性,便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如水土保持防治效益监测技术规程、水土保持数据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和水土保持工程验收规范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和验收规程、规范等等。
(3)大力培养水土保持监测专业技术人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具有内容的多样性、技术的复杂性、方法的先进性等特点,决定了监测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水土保持专业基础,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懂得较多的“3S”技术知识以及准确的理解水土保持有关的技术规程、规范。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定期开展监测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规程、规范的学习,以提高监测人员素质,规范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4)组织资金和力量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和调查水土保持背景数据。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所需的环境背景数据需要多部门相互协作,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提供,这样既可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资金,又可加快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这些数据包括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等等。
江西省水利厅水保处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二○○五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