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唐学文站长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10-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自2000年9月重庆市开始建立水土保持监测机构以来,已走过五年的历程。过去的五年,是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耕耘的五年,拼搏的五年,也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五年来,全市水土保持监测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渐强的历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目前,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的设备采购与系统集成已初步完成,同时还逐步开展了径流小区建设及观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科学技术研究和监测技术培训等工作,为下一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基本情况
  (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机构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规划》和《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模式按监测总站、监测分站、监测点三级进行设置。一级为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二级为万州、涪陵、渝北、永川监测分站,三级为开县、黔江、江津等23个监测点。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和万州、涪陵、渝北、永川四个监测分站,以及万州、涪陵、渝北、永川、开县、江津6个监测点,加上长江委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设立的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重庆一级站、万州二级站以及8个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点,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初具规模。
  2000年9月,经重庆市编委批准,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正式成立,直属重庆市水利局,定编10人,2005月5月又扩充到16人,为全民所有制自收自支处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科、业务科。2001年4月,长江委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原万县一级站改设在重庆,并挂靠在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万州、涪陵、渝北和永川4个监测分站均已由当地编委(办)下文明确了人员编制、职责。目前,各分站都落实了人员,基本上都采取与水保科(站)合署办公的运行管理模式。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根据《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全市监测网络建设总投资约3525万元(不含运行费)。5年来,全市多渠道筹集水土保持监测经费1050万元(不含区县级筹集的资金)。从资金来源渠道看,国债水土保持项目专项资金100万元,市级水利资金200万元,市级征收的水保“两费”260万元,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290余万元,监测预警经费200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及其所辖的万州、涪陵、渝北、永川4个监测分站和万州、开县2个监测点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购置、监测设备采购与系统集成建设、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站点运行及维护等。同时,为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各监测站点工作经费、设备运行及维护费等主要从市、区县两级征收的水保“两费”中进行统筹安排。正是有了这些资金的投入,近年来才确保重点建设了一批监测基础设施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监测前期工作,为以后全市大规模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建设了一批水土保持观测场地
  目前,利用争取到的资金在全市建成了21个不同地貌、不同措施、不同坡度条件的标准径流观测小区,其中万州区3个,涪陵区6个,渝北区6个,永川市6个;建成了重庆市唯一的水土保持综合监测典型站万州区刘家沟小流域控制站;建成了中国—加拿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技合作示范项目开县芋子沟小流域标准径流小区6个;建成了全市水土保持户外教室江津市径流观测场地。这些观测场已于去年汛期陆续进入了观测阶段,并获得了部分基础数据。
  (四)加强技术培训和科学研究,提高监测整体水平
  为提高全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平和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市水保监测总站承办了两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上岗技术培训(乙级和丙级),培训上岗人员260人;2003年8月,总站组织举办了重庆市第一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培训班,邀请高校专家现场讲授水土保持观测实验场的设计与施工建设。观测场建成后,针对日常观测中的取样、分析、资料整编等一系列技术工作,于2004年再次邀请高校专家对监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培训人员百余人次。2001年以来,总站及各分站还多次派技术人员参加了水利部和其它有关部门举办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培训,如GPS应用技术培训、滑坡泥石流监测技术培训、水土保持监测上岗技术培训等等,为全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提高全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科技含量,市水保监测总站牵头与有关科研院校进行了两项研究课题:一项是与西南农业大学合作,由水利部立项的“万州区刘家沟小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以及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下的蓄水保土效益”的科研项目;另一项则是与重庆师范大学合作,由长江委立项的“重庆三峡库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科研项目,它的建成将为提高重庆三峡库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科技含量、加快“3S”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步伐、实现预警系统办公自动化进程打下基础。
  (五)开展了部分基础性的监测工作
  2001年以来,完成了三峡工程重庆区域内移民迁建中水土流失状况调查、重庆市第一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调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三峡库区(重庆库区段)第二次滑坡、泥石流调查与预警规划等。今年9月中旬再次完成了全市第二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调查。目前,利用市级征收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正在开展重庆市新一期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并将以此为锲机,结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度统计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基础数据,初步建立起重庆市三峡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状况、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重庆市水土流失治理现状等基础数据库,同时在今年年底前发布重庆市第一期水土保持监测公报。
  为取得全市不同类型区小流域、不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基础数据,除开展标准径流小区的监测外,还开展了面上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如开县芋子沟小流域开展了中国—加拿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技合作示范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陆续启动了永(川)泸(州)一级公路重庆段、江津珞璜电厂扩建工程(国家立项)、新建铁路遂宁至重庆线重庆段、九龙坡区华岩至巴福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一大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特别是永泸一级公路重庆段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在为项目建设单位服好务的同时,不仅能积累丰富的监测经验、监测方法和基础数据,同时还能弥补部分事业性经费的不足,为拓宽全市水土流失监测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情况
  在水利部统一部署下,重庆市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所涉及的西部13个省市之一,于2005年1月中旬基本完成了重庆总站及万州、涪陵、渝北、永川4个分站的监测设备采购、安装与系统集成,初步实现了分站—总站—长江委中心站—水利部监测中心的网络连通。
  (一)配备设备到位及使用情况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关于下达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的通知》(水保监[2004]15号),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共配备设备119套(台、个、辆),其中总站31套(台、个、辆),万州、涪陵、渝北、永川4个分站共计88套(台、个、辆)。自2004年12月中旬至2005年1月中旬,除各分站EPSON A3幅面打印机未到位外(于1月底才陆续到位),其余设备都全部到位。
  设备采购承建方技术人员和监理方监理工程师于2005年1月中旬完成了总站和各分站所有到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实现了网络连通。从所有设备开箱到安装、调试过程看,未出现设备损坏情况,部分设备在试用过程中曾出现一定的故障,经电话咨询和技术人员售后服务都基本得到了解决。如万州监测分站有一台普通微机的集成网卡接口出现故障,售方驻当地服务部三日内就对其进行了检修更换。2005年9月8日至9日,负责监测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数据集成的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派技术人员到总站完成了有关软件的安装,数据集成工作也即将启动。
  目前,市水保监测总站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向市水利局又申请了两间办公室作为水土保持专用监测室。根据市水利局统一规划,我们将服务器委托给了市局信息中心统一管理,目前放在市局网络管理中心的有服务器、路由器和长延时UPS。通过技术处理,在总站任何一台连接了市水利局局域网的PC机都能远程登录到服务器进行管理,也能实现与长江委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连通。各分站目前还没有专用机房,基本上都将设备分散到了水土保持相关人员办公室。
  去年12月,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监测设备和监测车辆管理的通知》(水保监[2004]23号),市水保监测站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就此发文给各监测分站,要求他们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管理和使用相关监测设备和监测车辆,并作好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专项检查和各项检查验收准备工作。从平时检查和抽查情况看,所有设备和监测工具车都基本做到了为水土保持监测服务,没有出现挤占、挪用情况。
  (二)综合监测典型站建设情况
  根据水利部统一规划部署,在重庆市设立一个综合监测典型站,并确定在万州区刘家沟小流域。任务下达后,市水保监测总站与万州监测分站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下发的《水土保持综合典型监测站技术设计方案》,首先编制完成了《重庆市万州区水土保持综合典型监测站技术设计报告》,并结合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提高人口环境容量关系的科研课题一并进行。经长江委、重庆市水利局和高校有关领导、专家多次实地考察评估后,最终将典型监测站确定在刘家沟小流域内的油房沟小小流域。
  油房沟小流域控制站建成于2004年底,控制面积1.61km2,最大设计流量18.9m3/秒。建站目的是观测小流域治理前后径流、泥沙的变化,结合课题研究,分析水土保持防洪减灾作用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发展小流域经济方面的作用。由于油房沟小流域汛期及枯期的径流、泥沙变化悬殊大,所以设计上采用了北京林业大学推荐的平坦V形复合式堰型。技术上通过建立水位——流量对应表,可直接取得经过此断面的径流量,操作简便,泥沙沿用传统的取样分析法得到。安装的主要仪器有:日记水位计1台,数字自记雨量计1台,电子天平1台,烘箱1台,干燥器2个,玻璃容器若干。
  (三)项目建设管理费使用情况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关于下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管理费与监测典型站建设费的通知》(水保监[2004]21号),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管理费共计32.59万元,其中总站19.05万元,万州、涪陵、渝北、永川4个分站各3.385万元共计13.54万元。所有管理费于去年12月底前已汇至总站帐户,总站又将其下拨到各分站帐户。为管好用好管理费,市水保监测总站在坚持项目管理费专户、专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善、严谨、科学的资金拨付和报帐制度,要求资金全部用于水土保持监测设备维护、车辆装饰及部分设备的购置,做到承办经手人在手续完备、票据齐全并提出报帐申请的基础上,经财务人员审核确认无误后,再由总站法人代表签字方能报销。各分站在这笔费用的使用管理上都符合规范,基本做到了专款专用,账目清楚,未发现截留、挤占和挪用违纪现象。
  (四)综合监测典型站观测设施及安装费到位及使用情况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关于下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管理费与监测典型站建设费的通知》(水保监[2004]21号),我站及时下拨相关经费用于典型监测站的建设(渝水保监[2005]2号)。根据我站对典型监测站建设的初步验收情况和万州监测分站的自查报告,万州区刘家沟小流域综合监测典型站建设费为17.50万元,建设管理费为3.385万元,合计20.88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为20.885万元,到位率100%。实际支出18.033万元,占到位资金86%,其中设计费20855元,工程建设费144647元,设备费19391元,差旅费等其它费用5437元,余18520元留作2005年监测运行费。使用管理上基本符合规范,实行了“三专”和报账制,手续较完善,张目清楚,未发现截留、挤占和挪用违纪现象。
  三、主要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和总结我市近几年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是必须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因此从水利部到流域机构,再到各省、直辖市水利厅、局都高度重视。水利部在1998年机构改革、编制压缩的情况下,成立了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全国七大流域水利委员会都成立专门的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绝大部分省都将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列入重要议事议程,成立了机构,配备了人员,落实了办公场所。在重庆市水利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我市也于2000年9月由市编委批准成立了水土保持监测机构——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同时在确定涪陵、万州、渝北、永川为监测分站时,四区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都很快批准成立了相应的监测机构。
二  是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技术标准作监测工作的保障。规章制度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行业管理的重要保障,技术标准是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是规范监测技术、提高成果质量的保证。近几年来,水利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水土保持监测的规范性文件和部分技术标准,如水利部第12号令、第16号令、第24号令、第25号令,《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等,为水土保持监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就不能有序、高效地开展监测工作。同样,没有统一和完善的技术标准,监测工作就无章可循,就难以保证监测的科学性。
  三是要有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经费是保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常、持续开展的前提。由于从上到下都没有明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的来源渠道,我市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性质大多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因此,多渠道筹资就成了各级水土保持监测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从近些年来的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看,我市投入水土保持监测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投资、监测有偿服务项目、地方财政预算统筹以及从各级征收的水土保持“规费”中安排,如重庆市财政局和水利局联合下发的《重庆市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使用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征收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可用于水土保持监测,而且在实际安排中也做到了设施补偿费优先用于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运行和管理工作。
  四是要必须开展一些基础性的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从我站牵头进行的两个科研项目来看,必要的水土保持基础性科研工作对提高水土保持科学防治理论和管理水平、提升行业地位、拓宽水土保持研究领域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是要结合实际,面向生产,服务社会。水土保持监测应树立以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服务社会的意识。紧紧围绕国家决策所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以及当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测工作。就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要充分抓住三峡工程建设契机,打好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泥沙监测这张牌,为国家对长江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科学防治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相对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水土保持监测属于一项新的水土保持工作内容,通过几年来的监测工作实践,我们认为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一直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只重视治理和预防监督工作,而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如“长治”工程、国债水土保持项目等,没有明确推行水土保持监测,使治理成果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说明;
  二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还不健全,有些项目的监测实施方案及最终监测报告在审批方面还不成熟。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大都滞后主体工程,致使项目实施前的水土流失背景值无法准确得到;
  三是一期工程所配备的部分设备标准不高,能真正用于水土保持日常监测的较少,缺乏适用的实验分析设备。目前虽然实现了网络连通,但数据传输软件平台开发及数据集成工作时间滞后,使得网络信息系统没有真正运行起来,同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与国家大的水利网络如防洪网等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部分内容重复建设,重复投资;
  四是没有明确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运行费来源。目前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都未明确这部分费用的来源,为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是监测机构还不健全。已经成立机构的,有些没有落实办公场所,有些技术人员不能到位,有些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同时各级监测部门技术人员偏少,专业结构不甚合理。目前,各监测分站和其它监测点在人员编制受限的情况下,大多采用兼职的方式,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十一五”监测工作思路及当前主要工作
  (一)“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体思路
  根据《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十一五”期间,完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全面推进重庆市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为政府制定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一是2006年前,争取各级编办支持,在已有市总站,万州、渝北、涪陵、永川4个分站监测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市监测网络机构建设,以分级管理为原则,明确各级管理权限范围,切实加强各级监测机构的行业领导和业务指导;二是争取水利部、长江委和市财政资金,到2010年,实现在现有基础上全面建成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与安装、软件配置、人员培训等;三是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和《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践,研究制订《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内容包括区域水土流失变化动态监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监测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周期和频次等;四是建立一套系统的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制度,包括水土流失监测和滑坡泥石流预警制度、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等,在此基础上争取市政府出台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相关文件,使水土保持监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五是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全面进入运行管理阶段,定期发布水土保持监测公报。
  (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系统建设。配合水利部水保监测中心继续作好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网路与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加强一期工程对各站点配备的相关监测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要利用现有建成的标准径流观测小区,选定不同的观测期,获得不同坡度、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的基础数据,为自然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提供借鉴。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还将在《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规划站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充分考虑与现有水文站网结合,共同开展蓄水拦沙效益和泥沙变化监测,既可以减少重复设站、重复投资,又能以较长系列水文资料为依托,丰富分析内容,提高评价精度。
  二是继续加大水土保持监测的投入力度。继续争取在市级征收的水保“两费”中安排各站、点的运行管理费用,同时争取专项经费用于全市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并力争将水土保持监测列入“长治”工程、国债水土保持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测。
  三是加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三峡工程举世闻名,同时三峡库区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地区,水土流失面广、量大、类型复杂多样,人为水土流失严重,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较其它方面工作开展的相对较晚。重庆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的意见》(渝府发〔2004〕88号)中明确要求市水利局要全面加强对库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监管和检查,要搞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和有关情况及时向市三峡水库综合管理部门通报。因此,我们将把监测重点放在三峡库区,尽可能地多布设一些监测点,同时要充分抓住水利部要求对重点区域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以“3S”技术为突破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按照市政府的要求,集中力量,采取逐个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步骤,逐步开展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四是加强对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随着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逐步深入,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在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三同时”制度的同时,也必须要求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但从目前情况看,开展监测的主要是部分交通项目如公路、铁路,火力、水力发电、输油输气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其它如采矿、水利、房地产等开展的还比较少。为及时掌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科学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今后要加强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特别是有代表性的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展形式上,主要采取与长江委监测中心站及相关区县进行合作,具体的日常观测工作主要由区县完成。
  五是进一步做好滑坡、泥石流预警工作。预警系统自1991年建立以来,在长江委滑坡、泥石流预警中心站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预警站点的辛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在新的形势下,预警系统作为“长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山区防灾减灾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紧紧围绕“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实现防灾减灾最大效益为目标,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全面推进滑坡泥石流预警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预警中心任务,继续抓好我市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工作。
  六是进一步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科研和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工作。如建立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模数、不同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指标、水土保持适地适树以及不同类别典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和面源污染问题,为全市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对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如将我国南方有些地方总结出的“猪—沼—果”、“畜—草—果”生态农业及治理模式加以引进,并根据重庆实际在部分地方加以推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