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彭鸿主任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10-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陕西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结
 
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会议上的汇报
 
  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地域特点是南北跨度较长,约870公里,东西相对较窄,宽约200-500公里。按自然区域的不同从北到南分为五大侵蚀类型区:长城沿线风沙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渭北高原沟壑区、关中平原及秦巴山区。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境内水土流失严重,其中陕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模数达1万t/km2.a以上,最高的地方超过3万t/km2.a,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治理区。流失面积达12.88万平方公里(第二次遥感数据),占全省总面积62.6%;年输沙量9.2亿吨,其中入黄泥沙8亿吨,占三门峡以上流域输沙量的一半。因此,陕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后,我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循序渐进,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变化趋势高度关注的大形势下,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变化已迈向良性循环。作为水土保持事业重要内容的监测预报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对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下就我省近几年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予以汇报:
  一、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情况
  我省省、市两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是在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实现水土保持事业科学化、现代化的大形势下逐步健全起来的。2001年省级总站成立,被省政府批复为全额事业单位,编制20人,内设办公室、规划室、监测室、技术室四个职能科室;2002-2004年,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六到位要求”的促进下,我省的榆林、延安、铜川、渭南、西安、咸阳、宝鸡、汉中、安康和商洛十个市级分站先后设立。一期工程实施之前,各站人员陆续到位,办公场地全部落实。目前,省、市两级配备专业干部124人(详见表一),其中省站配备专业干部15人,学历结构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7人,本科以下6人;职称结构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3人,工程师以下9人。学科涉及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林学、生态学、GIS、沙漠治理、计算机等多个专业领域。
  在县级机构建设上,总站在各市推荐的基础上综合考察,确定神木县、靖边县、定边县、镇巴县、临潼区、耀州区为我省水土保持监测试点县区,并成立了县级监测机构。对没有成立机构的其他县、区,要求水保站(局)划定专人承担监测业务。
 
表1  陕西省省、市两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人员统计表
监测机构
成立
时间
批准文件
地址
技术人员(人)
办公场所(m2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2001.8
陕政办发[2001]86号
西安市西一路73号
15
260
 
榆林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1999.6
榆地编发[1999]9号
榆林市上郡北路
12
130
 
延安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2003.4
延安市编办发[2003]14号
宝塔区北关文化沟101号
28
1500
 
铜川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2003.4
铜编发2003]4号
铜川市重兴北路100号
6
85
 
宝鸡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2003.8
宝市编办发[2003]34号
宝鸡市新建路西段12号
11
45
 
咸阳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2004.5
咸编发[2004]20号
咸阳市滨河西路2号
8
75
 
西安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1993.4
市编发[1993]22号
西安市凤城南路东段12号
6
75
渭南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2003.5
渭编办发[2003]31号
渭南市临渭区西南京路46号
12
150
汉中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2003.5
汉编办发[2003]17号
汉中市明珠路北段
9
50
安康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2004.3
安编办发[2004]2号
安康市新城东井街19号
6
100
商洛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2004.9
商市编办发[2004]80号
商洛市北新街134号
11
68
合计
124
2618
  二、基层站点建设和观测工作开展现状
  基层监测站点作为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端数据采集的基础。2002年,省总站根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精神,组织编制了《陕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由总站、分站和站点构成。规划全省设立站点61个,除改建利用8个旧站外,需要新建设站点53个。由于基层站点建设经费一直没有得到落实,此项工程无法全面启动,只能循序渐进展开,省总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筹措经费帮助旧站改建和运行。2004年,省站从开发建设项目经费中调剂4万元给白水县杜康沟监测站,更新了部分观测仪器、补发了观测人员的拖欠工资。延安市宝塔区向阳沟观测站位于世行贷款项目区,省总站通过多方协调,把向阳沟列入世行项目监测点,解决了该站的运行经费问题。二是促进全省监测网络方案实施,设立新的观测站点。省总站针对陕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展趋势,通过调研,积极向长委申报设立了凤县苍坪滑坡监测点、镇巴县鞍垭梁监测点、略阳县凤凰山监测点和阳山监测点等,在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我省榆林市和汉中市完成了两个综合典型监测站的建站任务并通过验收。三是在开发建设项目监测中综合考虑面上观测场布设的因素,增加后继数据采集单元。就是在项目建设期设立临时观测点和一些固定样区,在项目监测结束后,固定样区依然保留,作为面上水土保持观测场点。
  全省现有监(观)测站点15处,分为风蚀监测、降雨、径流泥沙监测、滑坡预警监测、生态修复监测等不同的监测内容(详见表2)。这15处监测站点观测时段长短不一,其中杜康沟、向阳沟时间较长,已积累了10年以上的观测资料。但毕竟因为覆盖程度太低,还不能反映全省水土流失的动态趋势。
表2     陕西省现有水土流失监测站点表
监测名称
位置
隶属关系
监测内容
韭园沟监测点
绥德县
绥德水保试验站
降雨量、径流泥沙观测
四柏树综合监测站
靖边县
榆林市水保监测分站
风蚀观测
向阳沟监测点
宝塔区
延安市水保监测分站
降雨量、径流泥沙观测
真武洞监测点
安塞县
西北水保所
降雨量、径流泥沙观测
北报监测点
吴旗县
吴旗县水保站
生态修复、降雨量、径流泥沙观测
张渠监测点
志丹县
志丹县水保站
生态修复、降雨量、径流泥沙观测
苍坪坡监测点
凤县
凤县水利局
地表位移、滑坡等
杜康沟监测点
白水县
白水县水保站
降雨量、径流泥沙观测
苌沟监测点
临渭区
临渭区水保站
降雨量、径流泥沙观测
安家沟综合监测站
城固县
汉中市监测分站
降雨量、径流泥沙观测
凤凰山监测点
略阳县
略阳二级站
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
阳山监测点
略阳县
略阳二级站
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
鞍垭梁监测点
镇巴县
镇巴县水利局
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
柳林沟监测点
镇巴县
镇巴县水利局
降雨量、径流泥沙观测
寨沟监测点
宁陕县
宁陕县水利局
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项目成果
  三、技术培训和监测项目开展情况
  省总站成立之后,一直对提高监测队伍的业务素质,增强从业技能非常重视。2002年10月举办了全省第一次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培训,对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操炼实习,培训学员84人。2003年春举办了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市、县两级业务干部76人。2004年8月在榆林市举办了全省第二次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62人,这次培训分为监测理论学习和实地操作两个阶段,收到了预期效果。另外,省、市两级业务干部还参加部监测中心举办的各类监测技术培训60多人次。除了办班培训之外,我们还在项目监测开展中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实习,使我省监测队伍的业务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在开发建设项目监测方面,自2002年以来,省总站先后完成了“国道210榆林-陕蒙界高速公路”、“西安-咸阳机场高速公路”、“西安-南京铁路(陕西段)”、“陇海铁路宝鸡-兰州二线新建铁路(宝鸡-天水段)”、“西气东输工程(陕西西段)”等5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包(头)北(海)线陕西境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闫良-禹门口高速公路”、“榆树湾煤矿”等8个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相继开展。榆林监测分站承担了“靖-榆输油管线工程”监测,西安分站承担了“西安-涝浴口高速公路”、“107环山旅游路”、“户县热电厂技改项目”等5个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另外,全省有8个市、12个县参与了省总站多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
  在生态工程项目监测方面,省总站主要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预防保护工程”的监测工作,和太白县水土保持工作站一同开展了“太白山中山生态修复工程”植被恢复和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延安分站落实了“吴旗、志丹两县黄河生态修复工程”的监测。止2004年底,各项监测年度任务均顺利完成,为客观评价项目的运行状况和生态经济效益积累了数据和基础资料。
  四、数据库建设和监测公报发布情况
  省总站成立之后,在资金有限的状况下逐年积累基础数据,包括各类遥感、径流站点观测数据等。现存有全省TM影像数据(1994年)、榆林北六县ETM影像数据(2002年)及陕南两县SPOT和TM融合影像数据(2002年);宁陕县小面积ETM遥感影像数据;1/25万全省电子图;陕西长江流域1/10万地形图;电子版陕西省土壤侵蚀图。
  结合全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工作,我省先后完成了2003、2004两个年度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公报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综述、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防治情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及重要水土保持事件。由于受经费等条件的制约,全省范围的水土流失状况采用第二次遥感普查数据,江河流域径流泥沙量采用多年平均值;水土保持防治情况以年度验收资料为准。
为了更好地开展全省范围的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工作,实现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选取黄河流域的榆林北部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五县及榆阳区,长江流域的城固、镇坪县作为试点区,分别采用2002年9月ETM影像数据及2002年10月的SPOT和TM融合影像数据,应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提取监测区土地利用、植被盖度等空间信息,在完成影响土壤侵蚀各因子图层基础上通过叠加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得到土壤侵蚀类型和强度分级图,并在GIS支持下,按行政区划对各类型、各级土壤侵蚀进行统计、分析与查询。编制了《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水土流失监测公报》初稿。
  五、管理制度建设和规范标准执行情况
  省总站成立时间较短,要让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轨,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几年来,我们先后制订了财务、考勤、考评、资产管理、车辆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项目管理等多项制度并几经完善。指导市级分站完善相关制度,对各项目组、基层站点分门别类制定了相应的操作守则。
  由于监测实践经验的限制,我省编制规范标准的条件还不成熟,在监测业务开展中主要执行部监测中心颁布的相关技术规程。我省仅在现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水保监测的技术、方法和成果,编写了《水土保持监测实践》初稿,对我省监测工作开展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六、监测经费落实情况
  监测工作作为水土保持整体事业的内容之一,其组织形式、工作经费等一直纳入水土保持事业的大盘子内,作为独立的分支设立之后,还没有形成正常的经费渠道,加上陕西是“吃饭财政”,监测经费筹集困难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榆林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在实践中率先摸索出了“四轮驱动”筹集经费的途径,即:政府要一点,上级部门给一点,监督返一点,项目监测挣一点。在我省当前监测工作的起步阶段,这一途径仍不失为一种筹集经费的解决办法。榆林市就是靠这种办法弥补了经费的不足,推动了监测工作正常开展,总站将这一途径向全省推荐并作为解决当前经费不足的主要措施。
  七、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的成绩与经验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的启动与实施,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入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突出显现了监测预报工作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技术支撑作用。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为省、市两级配备了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实现了数据处理、信息传输的自动化,也对各级监测机构的设立、监测队伍建设和基层站网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前期工作“六个到位”的要求,对一些基础性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所采取的“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实施”的实施措施,既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所配备的设备、仪器能够真正用在监测工作上。
  几年来,省总站在部监测中心和主管局的指导下,在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中不断探索,在项目监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为我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由于受投资来源没有落实、政策扶持力度及地方财政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基础站点建设上进展甚微,对各市工作的指导还很不够,面上的监测工作尚处在初期阶段。针对这样的现状,省总站于今年8月份召开了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座谈会,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对监测工作的认识:一是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高度认识监测预报工作的地位;二是从水土保持事业的自身发展认识监测工作的重要作用;三是科学发展观对监测预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会议在明确我省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现状和差距的基础上安排布署了今后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力争地方财政支持,为网站建设提供资金保证;二是加强协调力度,尽可能地开展项目监测,弥补工作经费不足;三是结合“十一五”规划,分别制订出省、市两级五年监测工作规划;四是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这次会议通过肯定成绩、承认差距、提出问题并寻找对策,使与会同志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必将成为我省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新的起点。
省总站将在几年来水土保持监测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工作步伐,使我省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二oo五年十月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