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徐景清处长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10-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汇报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站)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是我省从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专业机构,以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为依托,开展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动态监测,监测成果评价分析,发布监测公告等项工作。建站以来,先后承担了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和大中型生态建设项目的监测实施,在历次的科研攻关与工作实践的锤炼中,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日趋成熟。现已形成配备GPS卫星定位、GIS操作平台以及覆盖全省的RS卫星影像等“3S”技术前端和造就一批独立管理,开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才的专职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现就1999-2002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站工作的总结综述如下:
  1.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技术培训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组织体系以省监测总站为核心,辐射7个分站和34个监测点(含水文要素监测点12个)。目前,已经册立机构并获准运行有:
  (1)省监测总站:设置在黑龙江省宾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2)克山分站,设置在克山水保实验站,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漫川漫岗治理区;松花江一级支流乌裕尔河流域;下设固定观测点3个;
  (3)齐齐哈尔分站,设置在齐齐哈尔水保实验站,地处黑龙江省西部风蚀治理区;松花江一级支流嫩江下游流域;下设固定观测点3个;
  (4)牡丹江分站,设置在牡丹江水保实验站,地处黑龙江省东部森林石质低山预防保护区;松花江一级支流牡丹江流域;下设固定观测点7个;
  监测总站现有工作人员10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科研人员高级技术职称2人,中级技术职称8人;其中6人取得水利部监测资质。技术人员涵盖水土保持、土壤、林学、农学、水文、沙漠治理、土地规划、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深厚,为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各监测站点布局合理,具有区域代表性,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专业学科齐全,积累了一定的监测经验。拥有径流小区、全坡面径流场、气象围栏、土壤化验室等观测设施;雨量计、自动气象站、远红外干燥箱、经纬、水准仪等观测仪器。此外,结合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的筹备建设,引进了以高端计算机、扫描仪和数字化仪为物理环境的地理信息平台,为监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002年,在黑龙江省水利厅组织的监测技术培训中,我站作为技术负责单位成功完成培训教学任务。本次培训范围为全省监测站网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培训内容为水土保持监测前瞻与发展、监测网络运行模式、监测技术原理、“3S”平台开发与应用、实验观测技术规程等。通过短期培训,参加人员全部通过结业考试并取得了监测岗位资质证书。这次培训使与会人员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同时,为即将启动的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输送了人才及技术储备。
  2.监测经费落实
  依照水利部统一部署,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尚处于筹建阶段,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及所辖分站尚无稳定的经费拨付渠道,除前期进行的第二、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获得省政府匹配资金130万元,后期投入均未落实,目前,机构事业及行政开支均通过监测技术创收解决。
  3.监测站点建设和观测
  从水土保持建设、科研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出发,我们在现有的资金和管理条件下,以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为核心,典型地区监测分站为网络,积极开展了水土保持机理研究和地面观测工作。积累了大量土壤侵蚀观测数据及典型小流域的定位观测数据。资料内容、实验观测手段和条件分述如下。
  (1)水力侵蚀资料
  ●克山县兴隆小流域(黑土区)(1991-2005)
  流域出流断面建造观测塘坝,通过量测每次降雨后塘坝淤积量的方法来推算其泥沙输移量。(淤积量测采用测钎法,人工测量,降雨资料取自气象部门的气象记录)
  ●拜泉县通双小流域(黑土区) (1985-2005)
  采用挖坑法观测土壤剖面,资料内容为各层土壤厚度及有机质含量
  ●宾县二龙山水土保持中试基地(白浆土)(1990-2005)。
  径流小区,观测资料为天然降雨资料、径流量及泥沙量,泥沙和径流采用测针法测定。
  ●牡丹江市麻花沟小流域(暗棕壤)(2003)
  采用根据古萨克试验原理设计的原状土冲刷槽测定暗棕壤的抗冲性
  ●穆棱县磨刀石小流域(暗棕壤) (2001-2005)
  径流小区,观测资料为天然降雨资料、径流量及泥沙量。
  (2)风力侵蚀资料
  ●齐齐哈尔市水保试验站(2000-2005)
  正交方式布设测杆,测定单次大风后沙地的剥蚀厚度。
  ●齐齐哈尔市试验站泰来县观测点(1985-2005)
  测钉法测定年侵蚀模数。风力和风向采用当地气象资料。
  4.监测项目开展
  (1)开展第一、二、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
  1985年,开展了第一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采用卫星光学照片、地形图及相关背景要素透图叠加方法,勾绘生成土壤侵蚀1:50万印刷图。1999-2001年,开展了第二、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以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以地理信息软件(ARC/INFO)为背景平台,综合土壤、植被、地形、降水等空间数据,参照实地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侵蚀图斑勾绘,集成全省1:10万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GIS数据库。该成果经专家论证:在全省首次实现了水土保持监测由人工作业向数字化作业的历史转变,对于指导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二次成果经认证,现已分别由水利部、水利厅予以公告。
  (2)承担首届全国水土保持应用”3S”大赛的技术服务工作
  2001年10月份,鉴于我站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取得的突出业绩,受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委托,黑龙江省监测站被指定为“首届全国水土保持应用3S技术大赛”的技术筹备和赛事依托单位,参与完成部分项目的拟题、评议及组织协调工作,并以周密的后勤服务、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比赛成绩获得部厅领导的表彰和嘉奖。
  (3)开展了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典型调查工作
  为检验和验证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探索“3S”集成技术与地面踏察相结合从事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科学途径。2003年5月,受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委托,责成我所作为全国四个典型调查单位之一,选取黑土侵蚀区典型流域(二龙山流域)为工作对象,开展实施了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典型调查工作。
  本项调查,是对我省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的实践与检验。探索形成了符合黑土区域特征的大中流域水土流失调查技术体系。在全省首次实现了大中流域水土流失调查由传统手工作业向数字化作业的跨越,为同类型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信息获取,指导黑土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及方法。调查成果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专家论证,认为:其技术路线科学,手段设备先进,数据翔实可信,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调查工作,该成果可作为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本底数据。
  (4)开展了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磨盘山水源工程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尼尔基水利枢纽是国家十五计划批准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嫩江调洪的控制性工程。2003年8月,我所与尼尔基公司环境移民部签定了水土保持监测委托合同,监测期限为2003-2006年,监测任务是对库区的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效果及土壤侵蚀背景因子进行动态监测,为环境管理及监理机构提供决策依据。项目首次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集成监测平台,按合同约定及水土保持监测规范要求,对各项指标进行了动态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形成并提交了监测月报及年报,定期发布监测成果并提出整治建议,有效加强了建设项目的现场监管及防治力度。
  磨盘山水库及远程输水管线是哈尔滨市城市供水的战略性枢纽工程,2003年5月,我站受省水利厅与哈尔滨市水务局双重委托,承担工程建设期间的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我们针对点、线工程的时空布局及施工特点,科学设计,周密安排,以高效集约的运行模式弥补了资金紧张的不足,监测成果达到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指标要求。为工程项目的环境评估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保障。
  (5)组织申报黑龙江省湿地资源遥感监测:
  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丰富,构成全省水陆生态系统的重要枢纽,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不合理取用行为,导致湿地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为及时探查湿地资源的生态及人文现状,为各级政府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的提供技术支持,2002年5月,我站与美国密执安州大学联合提交了黑龙江省湿地遥感监测的项目建议书,首次以国际合作方式(美方提供SPOT数据及监测设备,中方进行具体操作),应用遥感与GIS、GPS技术手段对湿地资源进行持续动态监测。该项目已向省水利厅和省科技厅正式申报,项目正在审议中。
  (6)承担大中流域(区域)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编制《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1999-2002年度,受省水利厅委托,我站与省水保研究所规划室合作承担了牡丹江、倭肯河、乌裕尔河、松花江中上游等6 个大中型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可研及规划的编制工作。2002年11月,我站与省水利厅水保处合作承担了《松花江、辽河流域中上游第一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述方案充分借鉴和应用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使方案设计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得到有力加强,并为第二次遥感调查提供了实践及检验的机会。
  2002年,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统一部署,我所编制完成了《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现已报送监测中心审查通过,作为全国第二批启动的监测网络建设项目。
  (7)开发地市级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平台
  2001-2003年,我站集中计算机和水土保持专业领域的人才优势,采用主流数据库管理与GIS组件整合技术,与哈尔滨市、鸡西、七台河市水务局达成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委托开发意向,开发面向生产管理部门的数字化工作平台,探索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服务于社会的新途径。
  5.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动力与技术源泉,多年以来,我们以合作项目为纽带,与各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密切协作,取长补短,逐步创建、积累了服务于黑土区生态建设的本底数据库。为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生态项目作出了重要贡献
  (1)1999-2003年,借鉴《第二、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技术实践,完成全省土壤侵蚀及背景因子GIS数据库,包括: “黑龙江省土壤侵蚀GIS数据库”、“黑龙江省土地利用GIS数据库”、“黑龙江省地形地貌GIS数据库”、 “黑龙江省土壤分布GIS数据库” 、“典型黑土区地理界定及生态要素GIS数据库”、“水土保持分区GIS数据库”、“土壤侵蚀分区GIS数据库”
  (2)2005年7月,与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共同编制《黑龙江省矿区水土保持规划》,完成“工矿区点面分布及侵蚀现状GIS数据库”建设。
  (3)与省林业厅、环保局、水文总站、国土资源厅共同编制《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完成“水利工程分布及生产指标GIS数据库”、“山洪地质灾害防控分区GIS数据库”
  (4)2003年3月-8月,受松辽委委托,作为水利部《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潜在危险程度研究》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完成项目的实施设计,技术集成、成果整编工作,创建形成“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及潜在危险程度分布GIS数据库”
  (5)2004年4月,与省水利厅、东北农业大学通力合作,采用基于组件式GIS开发平台,完成水利厅重点项目“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构、研发和技术总结工作,该项目已通过东北农业大学专家论证和验收。
  6.规范标准编制
  2004年9月,基于黑土区监测数据积累,完成《黑龙江省黑土区试点工程综合效益预测分析》的项目研究,,采用典型流域,典型小区类比分析法,对试点工程的经济效益、改良土壤效益、减灾御害效益、农业增产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预测评价,为客观分析试点工程实施效果,指导黑土资源的合理保护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报告经省水利厅核准后作为现阶段黑土试点项目评价的指导性依据。
  2004年5月,在松辽委组织下,会同东三省业界专家,参与“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纲要及实施细则”的研讨评议,对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的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和数据整编集成方案进行充分了研讨,提出补充、完善和修改建议。目前该方案已通过论证并付诸实施。
  7.管理制度及监测公报发布
  2002年5月,我站在省水利厅的领导下,以《黑龙江省各县市土壤侵蚀数据公告》(黑水2002-5号)的文件形式,发布了全省各级行政单位土壤侵蚀监测公报。为各级政府生态建设的决策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上是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的历史回顾与总结,上述成绩的取得既利益于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悉心指导、兄弟省区的无私帮助,更凝聚着全体监测人员的辛勤劳作与智力付出,在此,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站愿与全国各地同仁和衷共济,继往开来,为水土保持监测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