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主任张艳得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10-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汇报
 
(2005年9月)
 
  党的“十六大”将“生态良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海省地域广阔,人口稀少,水资源相对贫乏,水土流失严重,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报,向社会公布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服务,已成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的重要职责。从2002年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及各分站成立,到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自2003年全面筹备直至初步完成建设,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水利部、长委、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发展我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依靠科技,求真务实的来推动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使其进一步走向正规化发展道路。多年来从监测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机构建设、配套资金、人员配备、设备安装调试以及综合典型站的建设到日常监测工作的逐步开展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2004年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在我省全面实施,通过技术培训等手段,在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至监测工作管理方面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就我省一年来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建设情况
  1、机构建设
  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经青海省水利厅青水党【2002】11号文批准成立,确定编制为8名,为科级机构,隶属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同年8月正式成立。2002年12月,经青海省机构编制委员会青编委发【2002】104号文批复,成立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属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为13人。
  从2002年开始我省逐步建立了西宁、海东、海南、黄南、海北、果洛、玉树、格尔木(含海西)等8个监测分站。并分别经当地编委批复成立。均与当地水土保持工作站合署办公,实行两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分站机构建设表
分站名称
西宁
海东
海南
黄南
海北
果洛
玉树
格尔木
成立时间
2003年4月
2003年
2003年4月
2003年2月
2003年3月
2003年4月
2003年5月
2003年3月
编委批复情况
宁编委发[2003]10号
东机编发[2002]59号
南机编发[2003]3号
黄编委发[2003]4号
北机编发[2003]14号
果机编发[2003]1号
玉机编发[2002]78号
格机编发[2003]2号
  2、人员配备及技术培训
  2002年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成立初期,按照水利厅批复的编制为8人,实际到位5人,到位率62.5%;年底由省编委批复总站编制为13人,2003年省水土保持局重新调整机构人员,监测总站到位工作技术人员13人,到位率100%。其中本科学历3名,大专3名,中专6名,高级工程师2名,中级3名,初级7名,设主任1名(副局长兼),副主任1名(兼)。
  总站到位技术人员中,参加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人员为6人,参加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技术培训班的有3人。
  根据各分站当地编委的批复,各监测分站均与当地水土保持工作站合署办公,与水保站为一套人马。各分站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均安排了一定的专职监测人员,截至目前,各分站到位监测工作人员5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名,中级33名,初级14名,其他人员7名。
 
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分站人员配备表 单位:人
分站
西宁
海东
海南
黄南
海北
果洛
玉树
格尔木
合计
到位人员
10
8
8
3
6
7
8
7
57
技术层次
高级
1
1
 
 
 
 
 
1
3
中级
5
7
7
1
3
2
3
5
33
初级
1
 
 
2
3
4
4
 
14
其他
3
 
1
 
 
1
1
1
7
  各分站到位技术人员中,参加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人员为6人,参加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技术培训班的有26人。
  3、办公场所配置
  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成立后,得到水保局的高度重视,在全局及时调整人员的同时,对办公场所也进行了重新安排,在工程规划处原有3间办公室的基础上,又安排了2间(套)办公室,至此,监测总站共有办公室5间(套),总面积110平方米,其中1套(2间)作为专门的监测网络设备用房,约35平方米,对开展全省各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了足够的基础办公条件。
  8个监测分站成立后,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需要,各分站在办公条件方面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水务局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我省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以后,各分站均安排了专门的设备管理用房和办公用房。各分站现有办公(设备)用房24间(套),约512平方米。
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办公用房统计表 单位:间.平方米
分站名称
西宁
海东
海南
黄南
海北
果洛
玉树
格尔木
合计
间数
6
7
2
4
3
2
4
2
24
面积
140
105
30
72
40
25
70
30
512
  4、监测经费的落实
  近几年来,在水利部、长委、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以及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用于建设和开展我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资金共计614.54万元,其中:水利部20万元,用于全省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国债资金50万元,用于设备购置;中游局(黄河流域水保监测网络建设费用)80万元,用于设备和软件的购置以及人员培训和开展小流域监测;水利部水保监[2005]15号文下达给我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464.5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68.03万元,地方匹配96.51万元。我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中总站投资102.3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7.38万元,地方匹配25.02万元,根据要求,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积极协调,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落实到配套建设资金25.02万元,全部按照要求足额到位;各分站投资362.1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90.66万元,地方匹配71.49万元,根据要求,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下发了青水保[2004]83号文《关于筹措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地方配套资金的通知》,各分站按照文件要求,积极协调,按要求足额筹集到地方匹配资金71.49万元。
 
青海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分站配套经费表
                            单位:万元
分站名称
西宁
海东
海南
黄南
海北
果洛
玉树
格尔木
合计
配套经费
8.94
8.94
8.94
8.94
8.94
8.94
8.94
8.91
71.49
  由于我省地方财政困难,到目前为止,从总站到各分站尚未从政府财政部门落实到监测运行经费,但各级监测站都在努力和相关部门协调落实日常监测运行经费。
  5、监测设备和监测管理制度
  (1)设备到位情况
  根据水利部水保监[2004]15号文计划,我省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及安装工程、交通设备投资均以实物形式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统一集中招标采购后下拨。设备从2004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陆续全部到位,总站共到位各类设备、软件计33台(套、辆),各分站分别到位各类设备、软件计26台(套、辆),并全部进行了资产登记,入库。
  (2)安装情况
  2004年12月,由项目建设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代表、项目施工单位(北京合力金桥公司)和项目监理单位组成的施工安装调试组一行5人,对全省监测站所有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主体外观质量、配套附件数量和质量等查验,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了登记备案。同时对各项设备进行了现场连接ADSL专用线路调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处理。
  (3)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所有监测设备有效的服务于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监测工作,促进和保证全国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监测总站和各分站均配备了专人进行设备管理,全面负责仪器设备登记、建档、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杜绝了设备(附件)的遗失、挪用现象。根据水保监函[2005]8号文《关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综合监测典型站建设的紧急通知》要求,总站按照《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设备资产登记表》对所有设备进行了全面登记。2005年1月5日,省监测总站转发了水保监[2004]23号文《关于加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监测设备和监测车辆管理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监测机构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以保证全国监测网络和信息建设一期工程得到顺利实施和验收,保证全省今后的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求各级监测机构尽快建立健全有关设备管理的制度和使用规定。
  监测总站和各分站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都建立了相关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制度)。主要有:《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分站)职能》、《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及专用章使用制度》、《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分站)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分站)科技档案、文件资料管理办法》、《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分站)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制度》等,并全部装框上墙。
  目前为止,大部分仪器设备已经投入日常监测工作中,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上,采取专人专机、专人使用管理的办法,规定机房一般不允许闲杂人员进入,计算机不许玩游戏,不准登录不良网站,严格控制外来软盘、U盘的使用等。
  二、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场(点)建设情况
  1、综合监测典型站建设情况
  (1)立项及观测站选择情况
  根据水利部水保监[2004]号文《关于下达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的通知》,我省水土保持综合监测典型站设在西宁分站,考虑到我省多年水土保持科研试验的实际情况,隶属于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地处西宁市的长岭沟水土保持试验场具有多年科研试验基础,积累了一定的试验数据,并且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基础设施,因而将综合观测站设在长岭沟小流域。
  (2)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
  根据《青海省长岭沟水土保持综合典型监测站技术设计报告》,综合监测典型站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径流监测点(设在丁香湾和阴山沟,设径流观测小区12个,其中新建8个,利用原有小区改造4个),沟道泥沙观测点(卡口站)(设在红土沟沟口,为三角形量水堰形式),气象站(设在长岭,为自动观测气象站),试验室(设在长岭,主要为设备)。
  项目建设投资17.98万元,其中:径流观测站6.88万元,卡口站0.36万元,气象站6.96万元,试验室设备3.78万元。
  水利部水保监[2004]21号文下拨了项目建设投资,综合监测典型站建设投资于2005年初全部到位。
  (3)建设情况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省监测总站及时督促西宁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着手安排了项目建设计划,并由长岭沟水土保持试验场负责项目的施工建设任务。任务安排后,长岭沟试验场立即安排专人负责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计划、设备采购等。根据水保监[2005]8号文《关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综合监测典型站建设的紧急通知》要求,省监测总站对西宁市长岭沟综合监测典型站的建设进行多次督促检查。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径流小区、径流站、气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工程,其他试验、化验等仪器设备的购置正在进行中。
  (4)观测
  由于综合典型站建设较晚,年内没有取得径流场和卡口站的实测数据。气象观测已经顺利开展。目前正在进行站点所在区域水土流失背景值、植被等数据的调查工作。
  2、其他
  根据我省刚刚启动实施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要求,按照《2005年度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生态监测实施方案》,结合即将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项目,我们协同省环境保护局、省水利厅水文局、省气象局、省林业局、省农牧局等五个部门,在三江源所属的16个县(市)进行了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核查布设工作,通过踏查,最终确定了19个监测点(包括2个风蚀点),这些站点将在2006年进行建设。站点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背景值调查工作即将展开。虽然这些站点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该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但这次结合三江源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进行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建设仍将极大的推动我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监测项目开展情况
  2004年以来,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结合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经开展了5项开发建设项目、3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2004-2005年省监测总站采用定点观测、实地调查、场地巡查和综合对比等监测方法,分别对黄河尼那水电站工程、青海省大通黑泉水库工程、西气东输项目涩、宁、兰输气管线工程生物后续治理项目、青藏公路(格拉段)工程、黄河梯级水电站康扬水电站工程等5项工程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水土流失危害监测、防治范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实施了年度或阶段性监测,积累了一定的监测资料,并编写了监测报告,后续监测工作仍在进行中。
  2、开展了长江黄河源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长江、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工程启动后,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会同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直门达水文站和沱沱河等水文站,逐步开展了黄河源区水土流失背景调查、长江源区水文、泥沙、径流的勘测、生态修复区牧草生长监测、草场沙化、退化和草原鼠害调查监测等方面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基础数据,为今后大规模开展源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3、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
  随着《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正式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也随着展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水土保持监测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省监测总站接到该项目任务后,积极协调牵头单位,完成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水土保持部分)技术规定》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水土保持部分)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完成了站点的布设和核查工作,水土保持背景值调查正在进行中。
  4、重点支流项目区水土保持监测
  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重点支流项目已经开展5年,针对项目建设情况,2004年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互助项目区的典型治理小流域纳隆沟流域作为监测区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效果监测。主要采用定点样方调查和典型农户调查法进行了粮食作物产量变化监测、林草植被生长量变化监测和社会经济变化监测。
  四、监测公报发布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性,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科学决策依据,反映全省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效益,记载重要水土保持事件,根据水利部有关要求,由青海省水利厅、青海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编制了《青海省水土保持(2004年度)监测公报》,并于2005年4发布。首期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在发布全省2004年实施的监测项目结果和2004年全省重要水土保持事件的同时,全面描述了全省水资源概况、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三区划分情况、监测网络建设情况、水土流失治理状况、全省三次遥感普查情况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并突出公报了近几年三江源地区预防保护及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情况。
  2005年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汇总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在年底完成我省2005年度水土保持监测公报的编制工作,并与2006年初予以发布。
  五、数据库建设
  由于我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较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匮乏,因而数据库建设没有规范化全面展开,但遵照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我们正在积极全面整理和收集、调查全省水土保持数据资料,并进行数据的录入工作。
  六、成绩与经验
  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是监测网络和监测工作得以全面实施的保障
  我省各级政府及监测部门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备、设备购置、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各级部门均放到工作的首位予以高度重视。
  2、加强培训,建立高素质的队伍是搞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础
  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社会的竞争最终落脚于人才的竞争,基于总站的业务需要和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发展目标,我们结合水利部组织的各项监测培训,加大了我省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监测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监测技术队伍。
  3、横向联合,逐步展开专项监测工作,为我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找到突破口。
  根据青海省区域特点,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和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直门达水文站、沱沱河水文站以及称多县、格尔木市相关部门联合,利用现有设备开展了长江源区水文、泥沙、径流的勘测、生态修复区牧草生长监测等方面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与此同时,在监测工作中,与林业、畜牧、气象等部门充分协调,共同制定了《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在今后充分利用这些部门的技术优势,进行多学科、多方位的监测工作,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找到了突破口。
  4、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完善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以国家、自治区及各地方有关单位委托开展的重大项目(如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为依托,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人员配备、仪器设备配置,从而逐渐完善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