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辽宁省朝阳市水土保持局丁福俊局长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08-0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保障体系 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朝阳市实施国家水土保持建设重点建设工程始于1993年,历经20年。工程实施区涉及全市的7个县(区),72个乡镇,205条小流域。20年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之策,高度重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适应新形势,以新思路迎接新挑战,以新机制开创新局面,保障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顺利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家治理任务,四期工程均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获得了部委领导的一致好评。四期工程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395km2,完成投资7479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1974万元,地方投入1904万元。经过20年连续治理,朝阳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政府目标考核机制,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市委、市政府将实施国家水土保持建设工程作为全市最大的基础工程,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实施社会全方位目标管理的工作机制中,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的治理任务列入市、县、乡政府责任指标,实施严格的政府督察考核和奖惩,市、县政府领导和政府督察部门分别定期分阶段考核评比县、乡两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指标完成情况,与干部政绩和经济挂钩,奖优罚劣。县(区)政府在对乡镇实行“同类同考、项目支撑”的工作激励机制中,将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等同于招商引资、工业经济项目考核积分,大大激发了乡镇领导抓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各乡镇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发动群众兴建水土保持工程,显示了强大的行政推动力。 二、创新生态建设机制,多渠道增加水土保持投入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以重点工程建设辐射带动社会治理。采取县、乡领导和业务人员工程负责制,创建精品工程,发挥项目示范作用。二是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由市、县政府协调,将各相关部门涉农资金项目集中摆放,按着“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投其资、各记其功、整体推进、规模治理、综合开发”的方式进行,解决了单一部门工程规模小、治理开发进展缓慢的问题。三是坚持政策拉动、行政推动、利益驱动、典型带动的“四动”方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四荒”资源治理开发。市、县水利部门从政策支持、资金扶助、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四荒”大户进行支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内开展 “四荒”治理的群众同样享受国家补助政策。20年来,全市累计出让与治理开发“四荒”资源360万亩,受让户数4.29万户,累计吸纳社会生态建设资金5.1亿元,形成了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的局面。 三、创新行业服务机制,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平 一是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环节的指导和服务。市、县两级技术人员实行技术总承包制度,施工季节全部常驻现场,精心组织实施,严把规划关、实施关和验收关,确保干一片、成一片。二是坚持为广大群众增产增收服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开发的主题,实施开发性治理。在项目区内重点实施水平梯田、果树池台田、人工种草等高标准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朝阳市建设“保护地大市”、“干鲜果业大市”、“畜牧业大市” 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山区经济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三是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结合治、管业务工作,水土保持部门研究并推广适合地方特色的一整套科学治理模式,多年来有8项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大奖,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效益和管理水平。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