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动态

会理县石榴产业与水保互动实现双赢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11-0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11月3日讯(记者 张金慧) 11月2日下午,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院士专家考察团考察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工作。
    进入会理境内,见得最多的就是石榴树。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会理都是全国第一生产大县。会理的石榴品质好,远销北京等40多个城市,石榴种植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该县石榴产业的发展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密切相关。1988年开始的“长治”工程,治水改土,为种植石榴创造了条件。全县1988年治理前的石榴种植面积仅为3867亩,到2004年已达到13.1万亩,产量由91.55万公斤增长到4977万公斤,产值由191万元增加到9954万元。
     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群众治水改土热情。全县人民经过十多年连续不断的治理,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5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30%,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
    院士专家考察团一行先后察看了万红石榴公司和铜矿村的石榴种植。
    铜矿村所在的小流域属金沙江一级支流城河流域,干旱缺水,荒山荒坡和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1989年该村被列入“长治”工程,16年来坚持不断地以治理坡耕地,配套坡面水系工程,发展石榴为主的经果林生产基地为重点,连续进行规模治理。完成总投资2015.12万元,其中国家各种投资394.24万元(水利水保投入251.2万元),群众自筹25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670.88万元,吸引拍卖“四荒”治理资金700万元。经长期连续治理,铜矿村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50元提高到7000元。该村仅石榴种植面积达8790亩,60余万株,石榴种植面积人均增加5.8亩。2004年全村石榴产量已超过400万公斤,产值达1059万元,人均产值达1万元,其中石榴收入上30万元的有2户,20万元的农户有5户,10万元的有25户。
     从铜矿村看,小流域治理修建的坡面径流调控工程,不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而且让当地有限而珍贵的水土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了逆转,取得了生态和农村经济“双赢”。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