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动态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考察组科考第1期简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12-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正式启动
  水土流失以及生态安全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水土流失是我国首要生态环境问题,由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退化、水土资源利用率低下、人地矛盾尖锐等问题仍十分突出。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组织国内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相关领域跨学科 、跨部门的著名专家学者,开展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在贯彻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的战略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于2005年7月28日正式启动。本次科学考察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研究员任组长、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张小林处长任副组长,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所研究所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共同主持,参加单位有水利部植物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以及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甘肃省、贵州省、湖北省、陕西省等水利水保部门。 本次科学考察旨在查清现阶段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实施现状,发现制约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总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找出适合该区特点的水土保持、生态保育、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对策,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保育意识,为国家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建议。 在考察工作正式启动以前,考察组认真查阅有关文献,总结以往经验,针对西部打开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深入探讨长江上游与西南诸河的水土流失特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水土流失生态安全对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影响,在课题组内部提出了如下专题研究:河流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社会经济因素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关系;水土流失损失与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水土保持对河流泥沙的影响;泥石流滑坡对江河泥沙的贡献;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江河源水土流失与水资源保障等。以期在国家、公众和科技界最关注的问题上有较为深入的分析。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考察组的工作范围为长江上游和中国境内的西南诸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和伊洛瓦底江),行政区域包括西藏自治区全境、四川省全境、重庆市全境、云南省非喀斯特区域、以及贵州省、甘肃省、陕西省和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涉及约500个县(市、区)。 根据考察任务和区域水土流失主要问题,以及考察点的地理分布、交通状况和气候条件,共安排8条考察路:嘉陵江上游陇南区;三峡库区;横断山及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川中丘陵区;金沙江下游区(含安宁河流域);西南诸河区;岷江上游区;乌江及赤水河流域。各线路安排重点区域地、市级座谈会。 预期考察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2、科学建议:在考察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水土流失及其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以往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经验,提出适合区域特点的水土保持、生态保育、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对策和科学建议; 3、论文集:(1)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生态与环境重大问题;(2)长江上游与西南诸河水土保持经验总结与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首次科学考察预计于2005年7月28日启程,2005年8月5日结束,考察线路负责人为贺秀斌。具体线路成都→兰州→天水→礼县→成县→康县→武都*→成都,共5个考察点。以后的考察工作将于8月初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的组织下与各省具体商定。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