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动态

治理与科研一体 生态与经济同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05-1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淮河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推出新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推行,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淮委积极应对新形势,大胆探索小流域试点新模式,围绕“一个试点一个特色,一个试点一项科研”的目标,综合治理与科研一体、生态与经济同步,大力推行以小流域治理为依托的实用性技术研究,突出试点示范辐射功能和“精品”工程建设,并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水土保持特色经济,探索适应市场机制条件下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水土保持科研和应用的统一,为淮河流域大面积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探索试点新理念
    治理与科研有效融合。淮委在布设第五批试点小流域时,坚持综合治理、生态经济、特色精品和科技攻关有机结合,明确选点原则,2001年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新布设了汪桥、黄岭、白云、陡山和沂河源等试点小流域。一年来,各试点小流域都按照淮委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地特点,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开展了水土保持治理技术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
    顺应农村税费改革,积极探索治理新思路。安徽省乐昌河小流域依托县、镇水保部门组建了法人单位--头陀水土保持公司,尝试推行水土保持项目法人制。水土保持公司作为责任主体对整个工程的组织实施、施工质量、验收、资金管理等负责。一方面,水保公司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行高标准水土保持示范园林规划,另一方面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与流域内农户建立供销合作关系,推进流域以水土保持工程为基础的经济林园建设,从而确保小流域向区域化布局、综合性开发、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等产、加、销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方向发展,建立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资源综合经营的新体制。山东省东河小流域主动适应费税改革的形势,引导农民建立多种形式小型互助组织,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
    二、坚持“三高”原则,建设“精品”工程
    淮委自布设第四批试点小流域开始,改变了过去做法,突出“试点”的示范功能,把试点小流域建设成为“精品”示范工程和水土保持的户外课堂。2001年参照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验收标准,结合淮河流域的特点制定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精品小流域标准》下发流域四省执行。目前,创建水土保持“精品”工程的意识,在流域各地得到加强。
    在建试点小流域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河南省郭湾小流域在全面完成综合治理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实施魏沟高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从而把魏沟“微型小流域”建设成为集种养加结合、资源立体开发、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美化、科技示范推广、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精品”和示范工程。
    三、精心组织,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淮委先后多次抽派技术人员对新建的试点小流域进行现场考察,指导实施方案的编制。各地进一步强化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通过下达目标责任书、召开现场会、进行施工指导和督察等形式,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和监理制,统一标准,保证了资金投向和工程质量。
    四、发展小流域特色经济,树立水土保持形象工程
    注重水土保持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治山治水和自觉维护巩固治理成果的积极性,产生了广泛的水土保持社会效应。在治理过程中,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和资源优势,选定小流域的特色产品,采用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群众在治理中得到实惠,自觉地对各项治理工程进行维护,治理成果得到巩固。特色生态经济型的小流域治理模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收益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周边地区依托水土保持发展小流域特色经济。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