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水务局作典型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2-11-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整合资源 综合治理
共建美丽环山河
溧水县水务局
溧水县是南京百里秦淮发源地,低山丘陵岗冲占总面积的72.5%,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势明显。近年来,溧水县重点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截至2012年,已投入水保专项资金4800余万元,初步建成溧水县环山河、傅家边、西塘、天生桥等生态清洁型小流域8条。其中,环山河小流域走出了一条“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多方共建”之路,形成了“理念优先、分区治理”的特色治理模式,也成为全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点线面”中“线”的特色典型。
一、基本情况
位于石湫镇南端的环山河,流域总面积39.95平方公里,境内有12座小水库和多个塘坝及沟河。环山河水库群经鉴定为病险水库,流域内内岗、塝、冲纵横交错,灌排设施配套不全,林草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9.96平方公里,与生态县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相差甚远,亟待进行系统的治理。
2008年开始,依据环山河流域整体规划,溧水县实施了环山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8.7公里河道将环山河流域的12座小水库、塘坝有机地沟通串连,形成环山河水循环体系,同时实施小水库群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及道路建设等工程,环山河面貌由此焕然一新。一是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变活了也变清了,流域内灌溉和供水保障能力大为提升,岸线整治工程实施后,带动沿线土地增值了40%。二是乡村发展空间得到提升。通过民居改造、道路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村庄绿化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环山河一线“水美乡村”的特色彰显,成为现代版的世外桃源,成为远近居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农家乐和生态观光农业也日渐兴旺,促进了农民增收,近两年环山河流域农民收入增幅在10%以上。三是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集旅游休闲、农业示范、水利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山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景观带,远期有望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新兴产业区,国家级新型农村景观水利示范区,成为溧水乃至南京特色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二、治理思路
(一)统筹安排、分区治理
环山河水库群经整治贯通后,通过8.7公里河道将4个小流域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进行上游、中游、下游立体式治理,有利于整合区域内水土资源,整体推进小流域建设,从而形成规模治理效应。
上游:实施水土涵养和生态修复工程,进行封禁治理、疏林补密、种植草皮护坡,开挖环山截流沟,恢复原有植被。积极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前屋后出新,设立垃圾回收箱、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村庄绿化;中游: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疏浚清淤库塘坝,连通水系,增加蓄水,并在水域内种植睡莲、芦苇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下游:实施农田水利连片治理,对岗塝地进行坡耕地改造,对冲田区进行土地平整,并配套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提高灌溉、排涝能力,打造优质高产的高标准良田。
(二)整体规划、深度开发
根据环山河地形及环境特点,地方政府又进一步整合农业、国土、资源开发项目,对环山河小水库群进行了深度开发建设,整合利用项目区自然的农林水资源,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原则,进行片区整体规划,实施水生态景观、湿地保护、片区道路及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旅游休闲、农业示范、水利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山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景观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总部经济产业区、国家级新型农村景观水利示范区、影视文化基地等,力争成为带动溧水经济发展新引擎。
三、主要经验体会
1、综合治理是关键。科学编制环山河综合整治规划,推进综合治理,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重点发展小流域内经济林果、特种蔬菜、花卉苗木、生态林和用材林等地方优势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坚持流域治理与面源污染防治相结合。在保水保土的基础上,从农田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染三方面入手,实施坡耕地整治、改水改厕、污水处理建设和村庄绿化,建立健全环山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有效控制污染源和坡面径流,减少有害物质和泥沙冲入河流水库。三是坚持流域治理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水资源优势,在采取“山、水、田、园、路”综合治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区域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整合山水资源、民俗文化等旅游要素,逐步培育环山河生态旅游品牌。
2、整合资源是保障。主要是推进部门共建。县委、县政府牵头,水利为主、各部门共同参与,整合资金,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按照“整合资源、打捆项目、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共建环山河区域。水利部门负责疏林补密、库坝清淤加固、山沟治理、坡耕地治理、节水灌溉、河道生态岸坡、水源调度补水等工程,交通部门负责建设区域内主要交通干道;国土部门实施农田整治及配套设施;农林部门负责区域绿化和产业结构布局。
3、筹集资金是根本。为取得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我县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治山治水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流域内已成功引进南京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在新王母塘水库下游建设生态农业园600亩;去年引进的200亩玫瑰园种植基地,已在泥塘水库下游建设。通过整合,区域内已先后投入社会和群众资金约9000多万元。
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化环山河区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建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打造成南京水利一张亮丽的名片。同时,向全县辐射,整体提升全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水平和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