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福建日报】治理路上最可敬的人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1-12-1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1639534449247949.jpg

  山,还是充溢着红壤气息的过去那些山;水,还是那南流不息的汀江水。但从前座座荒山,现在都披上了绿装;过去汀江浑浊的水,如今变成滔滔清流。

  经过持续不懈的治理保护,长汀的山水变了,长汀的自然生态成了越来越迷人的美丽画卷。

  闽西这片山水日新月异,是一批又一批孜孜求索的党员干部群众、一群又一群不辞艰苦的专家学者,为改变数百年来“山光水浊地瘦人穷”的旧长汀而接续奋斗的结果。

  他们是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路上最可敬的人。

  面对荒山,他们铁心拼搏

  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

  冬日晴和,阳光透过山谷和道路两边一排排银杏树叶,照耀着成片的草莓大棚和溪坝上的风车。

  从南坑村部到文化广场、文创旅游接待中心,一位衣着朴实、年过半百的妇女,一会儿忙着回答来访记者的提问,一会儿抽空嘱咐工作人员安排游客的接待事项。她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沈腾香。

  沈腾香年轻时从外地嫁到南坑村,当时这里穷山恶水,是个地地道道的“难坑”。来到这里后,她矢志和乡亲们一起改变山村面貌。1997年,沈腾香当选南坑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她连续24年担任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南坑村水土治理、脱贫攻坚、发展致富的领头雁。

  如何治穷?沈腾香带领村民从水土流失治理起步,从根治荒山入手。村里找来了免费的油柰树苗,发动大伙上山种树。但村民根本不买账:“田里的庄稼都种不好,还上山种什么树?”

  沈腾香只好自己带头。“先挖个1立方米的穴,堆土、施肥;第二年把穴拓宽,还是堆土、施肥。”在光秃秃的山上,她亲自动手,示范给大家看。最先跟沈腾香上山的党员干部,每人种5亩,沈腾香一人种了20亩。方法虽笨,树却慢慢活下来了,后来还挂了果。看到种树能挣钱,村民纷纷抢着上山,有的村民种树的第一年就获得上万元的收入。

  为加快荒山绿化工程,1999年,沈腾香引进厦门树王银杏有限公司,公司投入300多万元,建立了2300余亩银杏生态园,并通过“公司+党员+农户”模式,带动全村98%农户在山上种植银杏、油柰等果树。如今,银杏产值达200多万元,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南坑村成了绿意盎然的富美山村。去年,南坑村村集体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昔日的“难坑”变成今日的“富坑”。

  水土流失治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长汀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巫成火见证并参与了进则全胜的全过程。

  2009年到2019年,十年间,巫成火始终奔波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一线。他初任长汀县林业局局长时,长汀水土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马尾松占森林比例高达70%以上。马尾松易成活,在水土治理起步时有恢复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但马尾松属直根系,保土保水功能差,防火能力弱。为了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从数量型向高质量生态系统转型,巫成火几乎跑遍长汀每一个山头,行程不下20万公里,组织推动针阔混交林优化。10多年来,长汀县大力引种木荷枫香、无患子等生态阔叶树,累计种植43万多亩新树种,按每亩30棵以上算,至少新植1300万株优质生态树。

  “10多年间,我们不停补植套种乡土阔叶树,实现树种得更合理更有质量、生态系统更稳定更美丽的目标。”谈起这一变化,巫成火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随着生态系统日趋改善,长汀的生态康养业、林下经济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去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28.2亿元,有力拉动长汀农民增收。

  “水土精准治理到哪,我的办公点就在哪。建设保护好生态,永远是我们分内的事!”巫成火说。

  治理路上,他们持之以恒

  如果说,沈腾香和巫成火的故事,折射出长汀人为改变家乡面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担当,那么,卢晓香和林敬兰的经历,则体现了她们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恒心。

  卢晓香现任龙岩市水利局副局长。此前,她担任和兼任龙岩市水保办主任14年(2005年—2019年),14年间,长汀县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近80万亩,这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有卢晓香一份人所不知的辛苦。

  作为长年奋斗在闽西水土保护一线的主将,卢晓香需要不停地下乡,下乡目的地以长汀最多。“这十几年,我每个月都会去长汀,有时候每周都去,印象里周末经常是在长汀度过的。”她回忆说。

  为了总结长汀经验,卢晓香经常加班写材料,每年写的材料达30~50篇,不下10万字。“有一天晚上加班写材料,写完已是凌晨3点,后来又把材料改了又改,5点多钟天蒙蒙亮了,我才回家睡了一会儿。”卢晓香说。

  “这些年,我们持续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做到每年都能有所创新,这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作为一名基层水保干部,我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而已。”谈到这些年的成绩,卢晓香显得十分谦虚。

  省水土保持学会秘书长、正高级农艺师林敬兰博士与卢晓香一样,虽不是长汀人,但也是长汀经验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林敬兰现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副总工,1997年7月开始,她就和长汀结下不解之缘。24年来,她年年奔波往来于福州和长汀的路上。她告诉记者,1997年首次到长汀,是为完成硕士论文进行外业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那时长汀的濯濯童山让我震惊不已,从此,我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事业和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紧紧联系在一起,为长汀人民做些我力所能及的工作”。

  1999年,林敬兰硕士毕业后到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和同事同行开展土壤侵蚀(即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和监测,建立了长汀县水土保持初级数据库,探索长汀县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研发,为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中,林敬兰首次主持开展了汀江流域长汀段水沙变化研究,最早证实了治理的成效。她还是长汀标准的力推者,2017年颁布的三项地标,其中老头松改造标准即由其主持,这些标准的制定,对长汀县水土保持先行示范区建设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