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交流

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李德国副局长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3-1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围绕中心 开拓创新 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宣传工作
 
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一、基本情况
  甘肃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近年来,我们结合省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思路,努力实践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中心,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长效发展机制,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现了稳步推进。2008年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09.38km2,新修梯田64.24万亩,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k㎡ 、新修梯田60万亩的责任考核目标。在抓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同时,去年以来我省把国策宣传教育行动作为宣传工作的总抓手,把宣传作为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生产力来抓,将其始终与中央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相联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发展相统一,与解决广大山区的民生问题的新情况相结合,通过健全宣传制度,落实宣传责任,规范宣传管理,拓宽宣传领域,做到常规宣传与特色宣传相结合,实现了综合防治与宣传造势两手抓、两手硬,有效地构建了支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舆论平台,推进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主要做法
  我省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的主要做法是:紧密结合甘肃省情,合理确定宣传定位,突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和水保建设成效,形成社会发展共识。做到了“四加强”、“二突出”
  一是加强了群众性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水土保持法”颁布纪念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以及全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等重大水事活动,认真部署、广泛组织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宣传,做到流动宣传与固定宣传相结合,阶段宣传与持续宣传相结合,扩大了水土保持宣传的社会覆盖面。
  二是加强了宣传网络等硬件建设。为强化宣传硬件建设,去年我省共筹措宣传工作经费达600多万元,立足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采购了必要的设备器材,创办了“甘肃水土保持网站”, 构筑了我省水土保持新闻发布的一个重要载体和自主平台,实现了与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甘肃水利网的联网,工作信息、政务信息全部做到了网络传输。在新华网、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中国水利网等主流新闻网站发稿近70 多篇。
  三是加强了多种媒体、多层次宣传力度。我省加强了与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络,与新华社甘肃分社、甘肃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签署了宣传合作协议,并充分利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中国水利报》等媒体积极组稿,扩大了宣传范围,提高了宣传品位,实现了报刊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象、网站有信息的“四有”目标。
  四是加强了宣传教育机制和制度建设。我省除了强化宣传队伍建设之外,还制定了甘肃省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管理、甘肃水土保持网站管理等制度,从宣传计划报送、新闻采访审批、宣传稿件传送、宣传工作量化管理等方面规范了宣传行为、建立了激励机制。
在以上四方面不断加强的基础上,去年我省突出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和对水土保持建设成效的宣传,以此培育了新的宣传工作着力点:
  1、我省在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中,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
  (1)强调一个主题。强调“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个主体。
  (2)围绕一个主因。紧紧围绕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差和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等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3)坚持一个重点。通过宣传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所带来的显著成效和巨大变化,展示水土保持这一基本国策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培育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着力点。
  (4)落实五个面向。一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二是面向广大农民开展水土保持技能教育;三是面向社区群众及开发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法制教育;四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水土流失警示教育;五是面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教育。
  2、在水土保持建设成效宣传上,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自然环境条件的宣传上,突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这一瓶颈,展示了水保工程的综合拦蓄作用。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77mm,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289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省旱作农业区的67个县(区),人口稠密、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搞好这一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为此,我省通过走综合治理、集蓄雨水的路子,有效地解决了防治水土流失、发展旱作农业的问题,使降水得到了有效拦蓄,大大提高了耕地的蓄水保墒和拦泥培肥能力,推进了旱作农业的发展。据测算,全省现有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拦蓄径流23亿m3、拦蓄泥沙2.8亿t,仅梯田一项每年可拦蓄径流近10亿m3,相当于每年节省小型水利工程投资100多亿元;每年可拦蓄泥沙1.1亿t,占全省年输沙总量的1/5。全省淤地坝亮点工程建设已建成淤地坝1400座,淤成坝地3.57万亩,拦泥3.54亿吨,拦蓄径流1.16亿m3,治理区的水土资源得到了有效调控。通过宣传,从中让干部群众认识到水土保持在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农业发展的效果。
  (2)在发展缓慢根源的宣传上,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生活条件差这一因素,展示了水保工程的增产增收作用。我省有水土流失面积38.62万km2,占总土地面积42.5万km2的91%,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多数地区侵蚀模数在5000t/ km2·a以上,局部地方超过10000 t/ km2·a,每年输入黄河、长江的泥沙高达5.47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资源衰减,生态环境恶化。我省41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多年来,全省通过修梯田、兴科技,使梯田建设得到了稳定发展,为我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基础平台作用。据测算,在相同立地条件和耕作条件下,梯田比坡耕地每亩增产40—100kg,平均增产50kg以上,全省现有的2894万亩梯田每年可增收粮食近150万t,占全省粮食总产量808万t的18.6%,相当于400万人一年的粮食需求。我省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的庄浪县,通过全县梯田化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县域粮食自给,在土地结构调整、粮播面积明显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12-13万t,实现了总量翻番。通过宣传,从中让干部群众体会到水土保持在服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的功效。
  (3)在旱作农业发展的宣传上,突出坡耕地量大面广、现代农业基础薄弱这一背景,展示了水土保持夯实农业基础的作用。我省旱作农业区的山旱地面积达5404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8%。其中坡耕地面积4624万亩,占旱作农业区耕地总面积的86%,这些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为此,近年来我省在把坡耕地改造作为水土保持重点的基础上,按照“治理抓特色、特色抓产业、产业抓优势、优势抓规模”的发展思路,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载体,以梯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培育、发展和壮大了一大批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农业特色产业,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的集约经营。2003年我省安定区整体实现梯田化后,全区上下围绕150多万亩梯田的深度开发做文章, 2008年全区种植马铃薯100多万亩,农民人均获利12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陇南市以梯田建设为载体,发展农业特色产业50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其中花椒面积达到203万亩,以花椒、核桃、茶叶、果品、油橄榄为主的特色产业,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拳头”产品,培育了山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通过宣传,从中让干部群众感受到山区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4)在生态环境状况的宣传上,突出开发建设项目的影响、人为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现状,展示了水保执法监督管理的作用。我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近年来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任意破坏地貌、植被,随意堆弃和倾倒土石、砂料等固体物,使人为水土流失现象有加剧的趋势,环境有恶化的势头,环境的承载力明显下降。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近年来我省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切实加大水土保持的执法力度,严查水土流失违法行为,先后对兰新铁路、小峡电站、长庆油田、兰州联通公司等建设单位和建设项目进行了行政诉讼并强制执行,通过以案说法,起到了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个行业的作用,有效地落实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目前全省共审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894个,征收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7300多万元,建立恢复治理示范工程685项,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355起,核定生产建设项目投入水土流失治理资金20多亿元,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步入了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通过宣传,从中让开发建设单位认识到开发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水土保持意识。
  三、成效
  由于我省宣传工作上有的放矢,突出了宣传重点,注重了媒体作用,使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知程度和支持力度明显提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宣传成效。
  (一)各级领导重视的程度明显提高。去年我省先后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世界银行水土保持贷款项目建设成效、梯田建设状况及发展机制等一系列调研活动,调研报告成果上报到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先后对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尤其对梯田建设的“两个促进”和“两个反哺”作用高度认同(即梯田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而旱作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开发反哺梯田建设)。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底明确提出了2009—2012年全省新增梯田500万亩的目标,并将其作为2009年全省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写入省委一号文件。省政府还专题研究提高我省梯田补助标准,并协调有关项目整合和资金整合事宜,将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等项目划归水保部门实施,同时责成省委、省政府研究室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水土保持工作与水保部门进行专题座谈提出相关报告,责成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部门对世行三期项目建设提出意见。省委、省政府的这些举措,为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行政推动。
  (二)相关部门支持的力度明显加大。我省通过大力宣传水土保持工程在保土、拦泥、蓄水、增产以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效果,也引起省上各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极大关注和支持,形成全社会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的合力。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省财政厅2007年增加水土保持工作经费近400万元,2008年又向我厅增加财政预算370万元,其中320万元用于水土保持工作。省环保局和省发改委、银行等部门也对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行政许可上严格把关,已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否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审批程序的重要内容,明确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未审批的不予进行环评、不予项目审批、不予贷款融资。
  (三)干部群众参与的热情明显高涨。近年来,我省通过广泛宣传水土保持在有效解决水土、钱粮、生态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利益关系后,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群众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自发贷款修梯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高涨。2008年定西市群众自发贷款1.2亿多元兴修梯田,我们调查中发现,群众贷款机修一亩梯田一般需要400元左右,如果在春季将修成的梯田深耕松土后种植洋芋,秋季洋芋收获后,亩产一般可达2500公斤以上,每亩洋芋纯收入500~750元,群众当年就能实现“贷款修梯田,梯田种洋芋,洋芋还贷款”的目标。
  (四)建设单位配合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我省以宝兰铁路二线等开发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的成效为典型,广泛宣传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和建设成就,使我省境内开发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法制观念和全民的生态环境忧患意识明显增强,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实施率和设施验收率明显提高。同时,结合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开发建设的形势,在创新宣传形式上下工夫,与新华社甘肃分社及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签订了宣传协议,并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在兰州市向外辐射的所有高速公路出口建立了7块永久性大型水土保持公益宣传广告牌,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营造了加快水土保持发展的社会化氛围。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