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绿色希望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3-02-1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记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甘肃省蒲河项目区
通讯员 王婵媛 记者 孙太旻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蒲河项目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北部,属黄河三级支流,发源于庆阳地区环县苗儿掌,流域面积7443平方公里,在庆阳地区面积4641平方公里。蒲河一期项目区位于蒲河巴家咀水库上游,总面积 871.44平方公里。涉及庆阳地区环县、庆阳、镇原3县的8个乡(镇)47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项目自2001年3月经上级批准实施以来,计划5年完成治理面积249.8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兴修梯田2936公顷,营造水保林11363公顷,发展经济果品林2343公顷,人工种草8342公顷,封禁治理150公顷,建骨干坝 60座,淤地坝200座,谷坊2030座,水窖500眼,涝池678处。计划总投资11240.07万元。期末项目区治理程度达到 45.l%。
昔日贫瘠的蒲河,如今已呈现了大片的绿意。什么原因使这黄土高原上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残垣沟壑的生态环境有了如此大的变化?记者近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蒲河项目区在西部大开发中注重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在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协调下,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力求把该项目建成甘肃省水保生态建设的典型工程,在项目建设上追求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寻求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思路,使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7月底,该项目区共完成治理面积132.55平方公里,占年度计划任务的93.4%。工程建设和管理质量在同行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从项目区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取得的可喜成绩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一、积极推行“三项制度”改革
项目区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庆阳地区水保局作为项目法人单位,认真履行项目管理职责,在统一规范各县的项目行为、编制项日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对项自实施全程指导、管理、监测和监督。为了提高项目实施质量,项目办与西安黄河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全面监控。对部分骨干工程、淤地坝和坡面治理措施试行了“招投标”制或“议标制”,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的实施。
二、完善建立规章制度,不断规范项目管理
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庆阳地区水保局先后制定下发了《蒲河项目管理办法》、《蒲河项目质量管理办法》、《蒲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蒲河项目治理成果管护办法》、《蒲河项目奖励办法》、《蒲河项目淤地坝设计技术要点》、《蒲河项目监测评价实施细则》7个相关制度。各项目县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及乡规民约,做到了项目建设行为有章可循。为了规范资金运行,蒲河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执行报账拨付制度,确保了项目建设专款专用。
三、注重加大科技含量,实施规模治理
项目区坚持走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路子。环县4个项目乡(镇)共完成了7处千亩造林工程、4处千亩梯田工程、3处千亩种草工程、4处千亩以上封禁工程。环县石板河流域佛家岔综合治理点5000亩林区与毗邻的马莲河流域世行一期项目6000亩林区连成一片,已形成万亩生态林区。庆阳县冰淋岔流域200lJ年至2002年创建1000亩造林工程2处。1000亩种草工程1处。重视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先进造林技术。镇原县殷家城、庄科、田家沟流域在去冬今春墒情较差的情况下,推广应用了刺槐杏树截秆埋根、油松侧柏容器苗栽植、生根粉蘸根、清水泡根、径流林业等造林新技术。环县在经济林园建设方面,推广应用了对仁用吉等覆膜套袋保墒栽植技术,对已成活的山杏,进行实地嫁接,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及质量。
四、制定管护措施,强化生态修复
治理是基础,管护是根本。按照“治理一片、封禁一片、管护一片、成活一片”的目标,县与乡、乡与村、村与管护责任人,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人、专人管护,并将成果管护与生态修复紧密结合,取得显著效果。各项目县逐级签订了林木管护责任书,村组制定了护林公约,确保了管护措施的落实。由于蒲河项目区实行了全面封禁,植被迅速得到恢复。
五、注重实效,突出地域特色
蒲河项目区实施中在不同类型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在丘五区坡面修建渗槽,槽内种植经济林,隔坡带种植紫花窗帘,掌地兴修基本农田;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种草;道路、集流往旁修建水窖。涝地等小型拦蓄工程;河道布设骨干工程、淤地坝。在丘二区坡面上部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中部为用材林和经济林。梯田建设围庄就近,有条件的支毛沟因地制宜布设骨干工程和淤地坝,达到了层层拦截、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目的。根据地域特点进行规模治理,使该项目区的土地得到合理利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项目区还非常重视项目的宣传工作,在报刊、网络、广播电台上以宣传普及水保法律、法规为中心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激发项目区群众治理水土流失、脱贫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