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建设动态

甘肃省合水县梯田建设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7-1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近年来,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合水县梯田面积逐年递增,累计达到 35.2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8%,是70年代初全县梯田面积11.7万亩的3倍。大规模、高质量的梯田建设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用地,提高了机械化耕作程度,普及了农业科技知识,解放了劳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粮食丰产,使土地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发展规模形成。全县苹果、瓜菜、草畜三大支柱产业在川灌区、塬区、山区分别创造亩1000元、5000元、3000元收入高产田。董志塬苹果,板桥白黄瓜、蓓蕾金针菜、子午岭白瓜籽四个产品分别取得国家质量认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这些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加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梯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由于梯田面积的增加,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使全县产业结构向劳动密集型方向发展。一是苹果产业向规模化发展。通过塬地梯田建设,全县建成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5个,2008年底全县累计达到20.16万亩苹果总产量6.57万吨,总收入1.3亿元,何家畔、定乡、店子等乡苹果生产区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1870.42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2%;二是瓜菜产业形成产销一条链。川区梯田建设扩大无公害瓜菜种植9万亩,瓜菜种植面积大,集中连片,便于客商整车贩运,形成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链。板桥的白黄瓜进入兰州、银川、西安等省会市场,黄花菜、白瓜籽打入国际市场销售。大幅提高了当地群众经济收入,使瓜菜在生产区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7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5%;三是草畜禽产业向集约化发展。山区农民坡耕地面积大,种植业收入低,随着坡改梯工程的建设,梯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种植优质高产牧草面积,全县种草面积达到12万亩,推动了养殖大户,舍饲养畜等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全县养殖奶牛3800头,肉牛7.1万头,肉绒羊22万只,猪18万口,牛、羊、猪、鸡、兔等畜禽规模养殖厂(大户)2540多个,年肉类产量5300吨。建成古象、子强、周洋三家奶制品厂及肉类加工、饲养加工等龙头企业8家,草畜也发展,成为山区群众的主要收入,占山区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
    二、梯田建设确保了粮食安全,增加农民纯收入。高产量梯田地块面积大,便于机械耕作,科技技术实施,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劳务输出,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2008年劳务输出3万人,收入突破2亿元;科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梯田保肥保水,同样投入,小麦多年平均亩产由原来的230斤增加到450斤,近两年全面普及推广双垄沟地膜玉米,梯田在粮食生产中地位更为突出,亩产达到1500斤,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8.89万吨,实现了第六个丰收年,全县粮食自给有余。
    三、 梯田建设增加了高产稳产基本田面积,保障了其它行业建设用地。通过填补沟壑、旧宅还田,坡耕地综合治理等,实现了农业用地稳中有增。由于梯田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全县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道路、工业用地等得到保障。近五年来,县城建设规模达五平方公里,比过去扩大了一倍,12个乡镇和一些中心村也有新的发展,国道、县乡、乡村道路拓宽延伸,四通八达。新农村小康家园建设逐步实现居住集中、功能齐全,全县整个城乡建筑品位提升,水、电、路、通讯、电视、网络等配套得到优化,石油、煤炭等工业强县战略地位初显,地方财政收入多年递增28%以上。
 
    (甘肃省合水县水保局李敏 张谦供稿,省水土保持局组宣科编辑)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