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建设动态

人民日报:喜看陇中架“山梯”(话说新农村)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7-1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张学俭《 人民日报 》( 2009年6月14日 05 版)
  初夏,来到甘肃省中部黄土高原,时常可以看到,纵横沟壑之间推土机轰鸣往返,块块杂草丛生的坡地变成了梯田,山上山下整齐排列,极为壮观。随行的甘肃水土保持局长尚祯兴奋地介绍,坡改梯,既是这里多年的传统,如今也广为群众认可。到2008年底,甘肃省已累计兴修梯田2894万亩,占全部坡耕地面积的62%。最近,省委、省政府又启动实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
  要问甘肃的梯田建设何以受到如此青睐?答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座座“山梯”把大家的生态效益与小家的经济实惠紧密地搭架在一起,有了新动力,获得了双赢。
  梯田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工程措施。我国多山的坡耕地环境,被水利专家认定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资料表明,全国现有的3.6亿亩坡耕地,虽然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0%左右,但年均土壤侵蚀量近15亿吨,约占全国土壤侵蚀量的1/3。依靠科学手段整治好坡耕地,可以有效遏制住山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地处黄土高原的甘肃省,多年来坚持不懈综合整治坡耕地,仅梯田措施每年就拦蓄泥沙1亿多吨,约占全省年输沙量的1/5。
  坡地改成梯田,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陇中的黄土高坡,群众叫“三跑田”,即跑水、跑土、跑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坡改梯后,“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小麦产量普遍由过去的100多斤增产到600斤左右。更重要的是,梯田的搭建,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梯田建设好处多,但黄土高原地区多数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怎么办?甘肃不少地方采取了这样一种套路:寻求贷款修梯田——特色产业促增收——挣到票子还贷款。定西市临洮县县委书记刘富春算了笔账,农户自己机修一亩梯田大约需要400元,向农村信用社等申请贷款后,种下马铃薯当年就可以实现增产3000斤以上,就算每斤3毛钱,收入起码900元,还了贷款每亩还能赚500元。目前,定西市安定区农民年人均马铃薯收入1659元,占人均总收入的3/4。此外,临洮县的梯田加中药材,静宁县的梯田加苹果,庄浪县的梯田加草畜等,发展势头都很不错。
  从陇中想到全国。陇中曾“苦瘠甲于天下”,我国以长江、黄河为代表的大片山区也多位于“老、少、边、穷”地区。陇中的兴旺“山梯”能否为适宜地区借鉴推广呢?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