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水土保持大事回眸

河南省2014年度水土保持大事回眸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2-0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2014年,全省共争取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投入资金4.2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5平方公里。省长谢伏瞻,副省长王铁、张维宁等多位省级领导先后调研 “丹治”水土保持工作,谢伏瞻省长强调指出:“我省水土保持工作走出了一条水质保护与治理荒山荒坡、调整产业结构、致富群众相结合的好路子”,实现了“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群众要致富”的“三赢”目标。长江水利委员代表水利部对全省4市、5县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进行了专项检查,37个工程质量标准高,资金管理规范,督查组给予了充分肯定,丹治二期治理工程综合考评全国排名第一。 2、《河南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顺利颁布实施。年初以来,水利厅3次会同人大法工委到内蒙古自治区、三门峡市、平顶山市和信阳市进行立法调研,广泛组织座谈论证,9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已于12月1日起施行。新《实施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河南依法防治水土流失有了更具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3、注重宣传引领,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着力提高。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围绕新《水土保持法》颁布施行三周年纪念活动,拟定了纪念活动方案,全方位做好宣传工作,编印了水土保持法图解宣传画2200套,免费发放到市(区)、县、社区和相关生产建设企业。安排部署全省各级水保部门,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创新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氛围。 4、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再上新台阶。新县和西峡县率先第一批通过“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评审,信阳市平桥区郝堂小流域也成为第一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截止目前,全省已拥有7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工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齐全上,均居全国第一。 5、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2014年,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初步建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15条。各地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作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将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措施有机结合,整乡整县推进,建成了一大批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的精品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6、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深入扎实。 严格监督执法,强力推进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工作。一年来,对全省671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认真排查和梳理,加大了“三催一查”工作力度,催促项目建设单位认真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依法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配合水政总队,对拒不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河南弘阳高速公路有有限公司,进行了依法查处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依据四部委关于印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及时协商财政厅起草了《河南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在全省省级初验的基础上,宜阳县、卢氏县、内乡县、商城县4个县,高分通过了水利部淮委组织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复验,经综合评定全省第二批23个国家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全省监督管理法规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水土保持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7、民营水保不断发展壮大。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民营水保建设类型也呈现多样化,民营资本和国家重点工程结合,助推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省民间投入水土保持建设资金约20亿元。目前,全省共创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9家,其中11家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其中3家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8、加强科技创新,探索先进技术理念用于小流域建设。2014年,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合作,探索研究了“南水北调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规律及治理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荣获河南省科技新成果二等奖。 9、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完成监测点年度监测任务,完成了2013年度监测点降雨径流泥沙监测成果整汇编与刊印,推动监测点规范化建设,编制完成了监测点观测与资料整编技术手册。完成了2012-2013年度河南省水保公报编制工作,动态监测与公报建议受到水保司司长亲自批示,主管副司长到河南省开展专题调研。监测科研方面,基于县域单元的河南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研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受到水利部监测中心高度评价。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