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福建省宁化县人民政府陈朝利副县长介绍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与经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6-03-1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 大力推进水保项目建设 福建省宁化县人民政府 宁化是位于福建西北的“千年古县”,地处闽江、赣江、韩江“三江”源头,县域面积2407平方公里,辖9镇7乡和1个华侨农场,总人口37万,是全球客家人总祖地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全省重点水土流失地,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宁化县水土流失面积54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14.8%,以紫色土流失面积大而集中、流失程度强烈、治理难度大而闻名福建全省, 2012年起,被福建省列为一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进则全胜”的重要批示精神,积极探索水土保持市场融资新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放活市场,鼓励社会各界投入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全县共引导民间资本1.2亿元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先后治理26条小流域、治理流失面积53万亩,其中封育治理33.8万亩,种植水保林10.5万亩、种植经济林6.7万亩、实施坡改梯2万亩,发放燃料补助1.5万户、补助经费3300万元。全县土壤流失总量减少97.6万吨,减沙率达71.8%,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主要措施做法是: 一、舆论倡导。一是媒体宣传。我县开设宁化县水土保持办公室网站(www.nhstbc.com),并充分利用中国•宁化在线、宁化县政府门户网站、宁化新闻、公共微信号、手机短信等媒体,加强政策宣传。二是会议宣传。利用省、市水土流失治理现场会,以及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加强政策宣传。三是入户宣传。利用乡(镇)、村政务公开栏,同时由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分片包干,进行逐乡(镇)、逐村、逐户开展政策宣传。 二、政府主导。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单位、各部门及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认真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三是注册国有企业。2012年,由县政府注资500万元组建宁化县水保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公司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个私企业通过林权、山地经营权、资金、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开展合作,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三、政策指导。一是出台扶持政策。为促进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宁化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宁化县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和《宁化县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经果林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检查验收办法及补助标准的通知》等文件,为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出台挂包政策。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宁化县关于实行县领导和县直单位挂钩帮扶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村制度的通知》、《宁化县关于实行领导挂钩帮扶民营企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制度的通知》等,明确挂钩帮扶政策,为企业提供用地、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三是出台融资政策。印发《宁化县关于民营企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融资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了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四、典型向导。一是培育个体农户治理典型。全县培育26户个体户承包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结合油茶、茶叶等产业开发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二是培育合作组织治理典型。全县组建53个油茶专业合作社及茶叶协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三是培育家庭农场治理典型。引导农户创办65个家庭农(林)场,承包治理 1.3万亩水土流失地。四是培育民营企业治理典型。全县32家民企承包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开发油茶、茶叶、牧草、畜禽等产业。其中福建厚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6750余万元,承包4.5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开发油茶产业;翠云山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4500余万元,承包1.8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发展茶叶产业;福建南方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750余万元,承包0.35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发展养羊业种植牧草。 五、利益引导。一是建立资金补助机制。凡是采取修建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山边沟+鱼鳞坑等水保措施新植或改造油茶、茶叶等经果林及牧草,并经验收合格的给予资金补助。新建水平梯田种植油茶、茶叶、金银花或牧草等作物,每亩补助600-700元,新建隔坡梯田每亩补助300-350元,修建山边沟+鱼鳞坑每亩补助300-400元;新建油茶等经果林且种植优质新品种的,每亩另行补助苗木款100元;对在项目区内连片开发种植油茶,实行前三年抚育用肥补助:新植油茶100公斤/亩,油茶林改造70公斤/亩。在项目区内连片开发种植油茶、茶叶、金银花或牧草等作物的,还配套路、沟、池等基础设施。二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油茶专业合作社、茶叶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农户入股参与水保项目建设。三是建立收益补偿机制。按照水土保持法规定,督促生产建设项目业主落实水土保持 “三同时”制度,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300余万元,专项用于水土流失治理。 六、技术辅导。一是院士工作站提供技术支持。成立全国首家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福建(三明)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水保示范园提供技术支持。投资2100万元,建设占地1728亩,有15个功能小区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开展水土保持科学实验、科普教育、技术推广提供了良好平台。三是水保技术员提供技术支持。2012年县水保办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配备8名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强化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树立生态治理和开发性治理并重理念,探索总结出“鱼鳞坑+山边沟”、“竹节沟+水保林”、“筑谷坊+穴播(种)草”、“坡改梯+草覆盖”、“全封禁+强管护”等五种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