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湖北省水利厅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10-3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立足“双赢” 强化建管 确保实现库区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
 
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
 
(2009年10月31日)
 
 
根据会议安排,就湖北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展情况向大会作简要汇报:
 
一、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项目自2007年启动实施以来,我省完成了33个项目区可研报告和178条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审批工作以及2010年13个项目区可研报告的省级初审工作。共对15个项目区的96条小流域进行了治理。已累计完成投资2.76亿元,完成治理任务1408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2788公顷,水保林16573公顷,经果林14385公顷,种草333公顷,植物篱6579.97公里(折算面积5308公顷),封禁治理101373公顷;整治塘堰137座、溪沟72.4公里,兴建谷坊518座、拦沙坝153座、蓄水池1214口、沉沙池1203口、作业便道217.49公里、沼气池1113口、省柴灶798口。
 
工程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库区涌现出了一批典型工程、精品工程。如竹山县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将库区项目与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茶叶、冬枣、金银花等产业,效果很好,已建成的各类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逐步显现。据测算,各项措施发挥效益后,项目区年拦蓄泥沙量680万吨,年拦蓄径流量0.58亿立方米,将有效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在恢复生态的同时,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高标准坡改梯工程的实施,年增产粮食将超过660万公斤,确保项目区农民有饭吃;柑桔、茶叶、香椿、核桃等产业扩大了规模,增添了后劲,增加各类果品年超过8000万公斤,给丹江口库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实施项目区初步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粮增产,人变富”的建设目标。
 
二、建管主要做法
 
为确保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改善与区域经济发展“双赢”,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我们重点加强项目责任落实、前期工作、工程建管和项目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推进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一,狠抓组织领导,务求责任落实。坚持把库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作为“确保一库清水送北京”的政治大事,作为保证库区群众平稳致富的民生大事来抓,自上而下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工作体系。一是及时建立省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按照部际联席会议要求,我省及时建立了由省发改委、省南调办、省水利厅等多个部门组成的省级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指导、规划和协调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工作,交流和通报工程建设管理情况,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二是充分发挥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作用。各项目县(市)都成立了由县(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和检查落实。郧西县项目所在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专班;郧县县政府与相关乡镇签定了《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三是迅速完善水土保持机构。郧县、竹山、郧西等县陆续成立了县水土保持局,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和人员支撑。
 
第二,狠抓前期工作,从源头保证质量。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争取主动,保证质量,我们切实加强了对项目设计要求、设计思路和设计质量的控制,确保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在规划设计前,做到及早布置。针对丹江库区水保项目前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实际,我厅及时召开有关项目前期工作座谈会,统一思想和技术标准,明确任务和要求。二是在规划设计中,做到科学合理。紧扣《规划》中确立的“双赢”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人水和谐的新的治水理念,集治山、治水、治污、治穷为一体,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突出生态缓冲、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三道防线,确保工程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如丹江口市胡家山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就贯彻了“三道防线、五级防护”的治理思路,实施效果很明显。三是在设计质量上,做到高质量、严要求。为确保设计质量,各项目县市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可研与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确保项目设计高质量。同时,在设计阶段,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统筹设计,用设计统筹项目,用项目整合资金,产生放大效应。如郧县在设计中将坡改粮梯与国土部门的土地整治结合起来,坡改果梯、经果林等措施与农、林部门的木瓜、柑桔、桑蚕等产业结合起来,农村环境整治与能源部门的沼气池、省柴灶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设计,深受干群欢迎。
 
第三,狠抓建设管理,确保进度质量。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一是加强检查督导。充分发挥厅际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并组织专班,对所有项目县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我厅作为主管部门,多次通过现场指导、电话督导、会议商讨等形式加大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二是狠抓建章立制。各项目市县依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下发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项目实施的具体管理办法,保证项目建设管理有章可循。三是严格执行“四制”。各项目县市严格工程“四制”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争创优质精品工程。各项目县市政府均明确了由县市水利水保局作为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对工程建设负责。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对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上以及种苗等重要材料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上的水土保持项目均实行了招投标。推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参照监理程序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全过程监理。竹溪县为加强质量监督,除专职技术人员外,还聘请流域内村民作为监督检察员,对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施工方法、质量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严格实行公示制,增加工程建设的透明度。
 
第四,狠抓“三专”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严格实行“三专一封闭” 的管理制度,即在拨款和收款过程中,分清资金来源、款项性质,作到专人、专户、专账、封闭运行,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有效使用。丹江口市财政局制定了《丹江口市水土保持财务管理办法》,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进行全程监控、检查、审计。
 
第五,狠抓建后管护,建立长效机制。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为确保工程效益持续发挥,各项目县将工程的后期管理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环节常抓不懈。竹溪县积极探索建后管护长效机制,引导开展建后管理工作,变以往被动管理为提前主动介入管理。如对战线较长的灌溉渠道管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流域内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在与其签定建设合同的同时签定工程后期管理合同,所在乡镇拿出部分资金作为管理经费补助承包人进行工程管理;为解决经济林的后期管护,主要通过引导有一定实力的人租赁或承包坡耕地,让他们提前介入,确保经果林后期管护责任落实。
 
第六,狠抓项目宣传,营造和谐环境。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我们坚持“面向领导、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宣传,为工程建设及建后管护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环境。一方面,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充分利用中央、省、行业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全方位舆论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对项目实施及管护的理解、支持、配合。一方面通过宣传标牌等形式开展宣传。各项目县在项目区醒目位置都设置了有关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项目的固定宣传标牌,为项目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努力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抓紧做好2008年工程的煞尾工作,督促有关项目县再加措施,倒排工期,尽快完成2008年年度任务。抓紧启动2009年工程。督促指导各项目县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同时,强化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畅通。
 
第二,积极做好工程年度检查验收。督促各项目县市认真做好2007年工程验收准备工作,对照下达年度计划,按照初步设计要求,逐一做好工程建设的现场和工程档案整理、财务管理、工程管护等工作。
 
第三,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完成2010年13个项目区可研报告技术复核的上报工作,同时督促指导各项目县市抓紧做好2010年小流域初步设计的准备工作。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