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陆武成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6-12-0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坚持人水和谐理念 切实搞好生态建设
----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甘肃省副省长 陆武成(2006年12月9日)
 
主任委员、各位副主任委员,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就甘肃省长江流域“十五”期间“长治”工程建设情况和今后的工作打算向大会作简要汇报。  一、“十五”期间“长治”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甘肃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0.7%,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0.8%。我省长江流域涉及陇南、天水甘南3市(州)的13个县(区),总面积约3.84万平方公里,有水土流失面积2.18万平方公里,占区域国土面积的56.8%,加上山大沟深,地形地貌复杂,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1989年“长治”项目实施以来,特别是 “十五”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国家水利部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加强生态和水利建设的战略部署及要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结合实际,真抓实干,使我省“长治”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十五”期间,我省“长治”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15平方公里,其中,新修坡改梯43.44万亩,营造经济林果44.08万亩、水保林97.73万亩,人工种草17.16万亩,实施封禁治理71.65万亩,保土耕作13.19万亩,建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4085座(处)。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增强,实现了基础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综合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省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坡改梯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坡改梯建设是“长治”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在实施“长治”工程中,我省坚持抓了坡改梯建设。这既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也为农业增效、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为切实搞好坡改梯建设工作,省上专门制定了 “长治”工程项目区坡改梯建设十年规划,明确了坡改梯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坡改梯建设中,我省坚持“提高质量,稳步推进,加强管理,突出效益”的原则和“四统一、四集中”(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集中领导、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连片)的工作方法,大力推广坡改梯建设新技术,加大机修力度,稳中求优地推进了坡改梯建设。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群众,精心组织指导。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调动,层层发动,形成了坡改梯建设的工作合力,实现了坡改梯建设整村、整乡推进。各地还积极采取国家补、地方筹、群众拿、银行贷等办法,将各类坡改梯建设项目与国列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整合配套,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据统计,“十五”期间,我省“长治”项目区人均基本农田由治理前的0.9亩增加到1.3亩,粮食总产达40.2亿公斤,比治理前提高了40%,农民人均占有粮由治理前的332公斤提高到459公斤,增长了38%。  二是着力壮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努力增加治理区群众收入。我省“长治”项目区的大多数地方,降雨量相对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又是优质果品的适生区。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按照“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规模”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节水为重点,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大力推广林药间作、林粮间作、林草间作等综合生产经营模式,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和草原围栏建设,发展和壮大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如陇南的花椒基地,天水的苹果基地,甘南的养殖基地等。这些规模化产业基地的初步建成,为促进群众致富创造了新的条件,有效地促进了“长治”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发展路子。“十五”期间,我省“长治”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56元提高到1353元,增长42%,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仅经济林果带来的收入就由治理前的167元提高到380元,净增213元。   三是认真实施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水平。为了确保“长治”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治理水平,我省“长治”工程项目区始终坚持水土治理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并重,坚持把科技创新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认真抓好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设,在兴修坡改梯和营造经济林果的同时,通过兴建水窖、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生物、农业、机械、科技措施并举,蓄水、节水、保水、管水等各项措施齐抓,既提高了流域的治理水平,又初步解决了广大山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用水问题。  四是坚持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自然修复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我省先后在两当、迭部县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采取封育保护、人工补植、退耕还林(草)、围栏建设、舍饲养殖和农村沼气建设等措施,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逐步转变了传统的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实现了恢复自然植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目前,项目区内已基本杜绝了毁林开荒、挖药采樵等人为破坏植被的现象,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五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为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切实搞好“长治”工程建设,几年来,我们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有关法律知识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我省“长治”项目区不仅注重抓好工程建设,还通过广播电视、法律咨询、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长治”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意识。 “十五”期间,累计受教育人数达到150万人(次)。同时,项目区各市县还清理整顿生产建设项目867个,查处人为造成水土流失案件558起,建立恢复治理示范工程10多处,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治理资金2000多万元,进一步促进了项目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健康发展。  我省“长治”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治理任务依然繁重,我省长江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只占到水土流失总面积2.18万平方公里的54%;二是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不足,补助标准较低,制约着治理规模的扩大和治理水平的提高;三是预防监督和项目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尤其是开发建设项目的执法监督尚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困难和问题,在国家水利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克服和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长治”工作的思路及打算  “十一五”期间,我省 “长治”工程建设的总体考虑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人水和谐,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以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巩固治理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此,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继续抓好坡改梯建设和综合开发。针对我省长江流域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按照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提出的具体要求,继续加大“长治”项目区的坡改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配套水窖、蓄水池、小高抽等小水工程,提高梯田的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好群众的口粮问题。加快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将大量不适宜坡改梯的坡耕地逐步退耕,并利用退耕地大力发展林果、草食畜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切实解决群众的花钱问题。加强圈舍改造,实行舍饲养殖;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提供清洁能源;修建小水工程,解决山区人畜饮水等工作,为生态的自我修复创造条件,不断增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开发,巩固和扩大“长治”工程建设效益。以陇南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是我省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群众生活水平低,自主投入“长治”工程建设的能力不足。但客观看,这一区域却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区位优势。针对这种现状,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以经济林果、种草养畜为主的农村特色产业,推广农林牧复合经营模式,并因地制宜地科学组装、配套和推广实用性水土保持措施,使项目区群众能够通过参与“长治”工程建设得到实惠,解决吃饭、花钱、饮水、发展等长远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健全各种制度,落实治理成果的产权与管护责任,从政策上和制度上保障治理开发者的权益,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长治”工程建设,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并以此来吸引和调动社会资金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营造全社会办水保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项目资金整合,积极探索推进水保建设的新机制。加快机制创新,是增强“长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将在坚持国家和地方投入的前提下,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按照“资金不减、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实行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积极做好整合资源、项目和资金的文章。具体讲,就是把坡改梯建设同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扶贫开发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推进水保生态建设的新机制。同时,按照水利部颁布的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和《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完善项目计划、资金、工程建设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并把“长治”项目区列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重点区域,加大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的力度,有效地解决好“治与管、治与用”不协调的问题,使“长治”工程建设真正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把“长治”工程建设纳入目标考核,作为“领导亲自抓、层层抓落实”的典型示范性工程,依托项目建设改变生产条件,依托资源培植优势特色产业,使项目区群众从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中得到更多实惠,把“长治”工程真正建成既富民又强县的生态建设工程。同时,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核心理念,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大面积封育保护相结合,以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次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之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并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省情,着眼长远,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使我省“长治”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