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丁先军副秘书长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12-0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1年12月1日) 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重庆“十一五”期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及“十二五”期水土保持目标任务作简要汇报。 一、“十一五”期间重庆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效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的年轻直辖市,辖38个区县,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全市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0%以上,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据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水土流失面积4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8.5%。水土流失范围广、强度大,直接影响三峡工程的效益和长久安全运行,已成为影响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加大了水土流失整治力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52平方公里,治理区基本农田增加25%,土壤侵蚀量较治理前每年减少1700万吨,减沙率达69.5%,年人均增收350元,减少了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减轻了面源污染。实现了“三增三提高”,即田地面积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质量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治理区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总结起来,有以下经验值得坚持和发扬。 (一)牢记职责,肩负水土保持重任。重庆地处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如果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做得不好,将会带来整个库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贻害子孙,而我们也将背上骂名。重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出台了《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将水土保持工作和修建重要水利工程一样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并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六进”试点活动,强化宣传,宣传覆盖面达95%以上,全市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得到加强。 (二)超前谋划,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着力构建了以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为基础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先后编制完成了三峡库区、革命老区、易灾地区、三峡后续、坡耕地试点等10余个专业规划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其中编制的《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通过了水利部、重庆市政府和湖北省政府的联合审批。同时建立完成了概算投资达200余亿元的项目储备库。 (三)开拓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十一五”期间,我市大胆创新,明确沿城、沿库、沿江、沿路的“四沿”水土保持战略。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百万亩柑橘、百万亩花椒、百万亩中药材、百万亩花卉苗木等农业产业化项目为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累计治理小流域516条,规模化发展水保林、经果林和生态修复林,为遏制水土流失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实施水系森林工程建设和清洁型小流域,累计完成绿化面积39.89万亩,为初步建成长江流域绿化生态屏障奠定了基础。南川区东胜石漠化试点治理区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区,经过坡耕地改造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了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水保林1080亩,使过去基岩裸露的“大碗土”变成了“层层梯田、绿树环山”的新农村景象。 (四)多元投入,积极拓展筹资渠道。为顺利完成“十一五”水土保持任务,我市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把水土保持与发展特色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与实施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先后投入7.8亿元,并出台激励投入措施,形成以财政资金吸引各类资本投入。如,合川区古楼镇骑龙河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通过引进枇杷种植业主,项目顺利完成,还带来了4800万元的年产值。 (五)依法行政,加大水保项目监督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6291次对5601个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301件,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825个,验收水土保持设施521个,征收水土保持规费5.52亿元,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较好贯彻执行。建立健全了水保项目投入“竞标”机制,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建立了工程开工前、竣工验收前和违规违纪查处“三公示”制度,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监督。实施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通报制度,并与各区县年度目标考核挂钩。 (六)科学布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全市完成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二期工程共计22个监测站点的改扩建任务,建成了集水土流失监测、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万盛南桐小流域观测站,所在小流域被水利部评为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组织完成了全市第三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和30余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发布了2006、2009和2010年《重庆市水土保持公报》,初步发挥了监测预报和服务决策的功能。 二、“十二五”水土保持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森林重庆”和“宜居重庆”建设,积极推进重庆市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订和规范性文件配套工作。整合资金,组织实施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投入50余亿元,保持已治理水土面积稳定,新增7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科学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健全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建立全市水土保持监测本底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实地观测与现代信息管理一体化的监测网络体系。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水土治理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明确给重庆的水保任务,抓紧完善并组织实施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并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全市“十二五”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的要求,扎实推进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储备一批水保项目,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二是加大筹资投入力度。将市、区县水土保持项目配套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足额落实。整合各部门相关资金,加大三峡库区、革命老区、易灾地区等新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投入力度。集中实施一批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示范作用大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进一步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对经济效益较好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鼓励工商企业、个体私营业主、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投资参与建设,实施相关产业开发。探索推行土地入股、个人合伙等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新模式,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等生态补偿制度。 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发挥区县政府和水保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群众“一事一议”水土保持项目适当给予财政补助,探索村民自建模式,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水土保持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深入开展多部门的联合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强化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管,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后续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治理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是提高科技支撑力度。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依托,大力推广水土流失治理先进实用技术。逐步完善水土流失监测预报体系,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分步实施水土保持数字化工程,提高监测预防工作的时效性。继续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在三峡库区重庆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工作。 五是加强依法治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地方性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并尽快实施《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努力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加强水土保持执法监督,重点加大交通、电力、房地产、工业园区等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强化矿山开采、煤炭开采、铁路建设等项目的水保执法,依法严厉查处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案件,巩固治理成果。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借鉴各老大哥省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明晰思路,增添措施,扎实工作,推动我市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