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汪恕诚部长主持国际水土保持大会并讲话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05-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2年5月27日
尊敬的温家宝副总理,
尊敬的国际水土保持组织理事会成员,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人类进入新千年之初,第十二届国际水土保持大会在北京召开,我们高兴地迎来了全球各地的水土保持科学家聚会北京,共同探讨保护全球生态系统、控制土地退化、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在此,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代表第十二届国际水土保持大会组委会,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次国际水土保持大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国务院温家宝副总理为名誉主席、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参加的大会组委会。中国水利部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单位,在国际水土保持组织的配合下,对大会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安排。同时,大会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洲开发银行及有关国家驻华使馆等都派代表参加了今天的开幕式。
    众所周知,中国地处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和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一样,中国的水利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同水旱灾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不懈地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大搞水土保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0多年来,全国共修建加固堤防26万公里,建成大小水库8.5万多座,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的常遇洪水;形成了5800亿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灌溉面积从1600万公顷扩大到5467万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86万多平方公里。这些设施的兴建,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抗御自然灾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以占全球6%的可更新水资源、10%的耕地,支持了占全球22%的人口温饱和经济发展。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繁、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已严重影响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治水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改变传统的治水思路。要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提高用水效率,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规划与管理,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合理调水,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江河治理要统筹兼顾防洪问题和中上游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积极开展人工增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淡化;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超采;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资源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持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用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都与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密切相关。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土地退化、草原沙化、湖泊消亡、湿地萎缩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水资源短缺或不合理利用的直接结果,因此,中国政府已采取节约用水、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等措施,将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合理利用问题作为中国生态建设的基础设施。近几年来,水利部已成功实施了向内陆河塔里木河、黑河下游沙化地区和黄河下游的生态调水,对恢复遭受破坏的生态已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中国政府正在计划实施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并将生态用水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届时将不仅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还将对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作用,支撑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文化遗产和许多闻名世界的旅游圣地。同时,中国幅员辽阔,水土流失和生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这些都为水土保持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相信,这次国际水土保持大会的召开,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广泛的学术交流,一定能够促进世界水土保持理论的新发展,推动水土保持科学的更大进步,我们欢迎世界各地的水土保持工作者同我们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中国观光、旅游;欢迎代表们积极参加大会组织的会后水土保持现场考察,并请留下你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预祝全体代表和同行人员身体健康,在中国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