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星同志作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汇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8-0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加强水土保持  建设美丽山西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水土流失面积10.8万平方公里,涉及10市81县,占全省总面积的70%,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在水利部和黄委的关心支持下,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推动水土保持各项工作持续发展。

    一、十八大以来工作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全面启动实施“两山七河”生态治理,扎实推进山西大小水网工程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保事业,全力开展了京津风沙源、坡耕地治理等一大批国家和省水保重点工程建设,全省水利水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治理0.9万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3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0%,水土流失面积大为减少,水土流失强度明显减轻,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部分地区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是淤地坝得到综合利用。山西目前共有各类淤地坝18161座,其中大中型淤地坝2035座。近年来,省财政累计投入4亿多元,开展坝滩联治和沟坝地治理,建成高产、稳产坝滩地6.5万多亩;将淤地坝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骨干淤地坝1500元/座、中型坝800元/座的标准),加强日常管护;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岗位责任制,专列汛期巡查经费,将淤地坝列为全省防汛重点部位加以监管,确保效益持续发挥。
    三是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及时修订颁布《山西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配套出台了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收费标准等规范文件。五年来,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1万多次,检查生产建设项目1900多个,落实防治责任范围5.8万公顷,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5亿元。全省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实施率大幅提高,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监测工作加快推进。制定了《山西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方案》,建立了1个省总站、11个市级监测分站和36个监测点,形成了覆盖全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预防区的监测网络,并且在阳泉市盂县、平定县试点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始终把水土保持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实施“两山七河”生态治理、坝滩联治、沟坝地治理等重要水保生态建设工程,2018年出台《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方案》,明确了十大机制和十大工程,印发《“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推动我省水土保持事业持续发展。
    二是持之以恒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上世纪50年代有阳高县大泉山、平顺县西沟治理典型,60年代有昔阳县大寨精神,70年代河曲曲峪大队被誉为黄土高原的一颗明珠。特别是我省右玉县,20任县委书记坚持60多年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度由原来的不足1%达到目前的62%,创造了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生态奇迹,孕育了“右玉精神”,受到习总书记肯定。
    三是集中连片推进水保生态建设。大幅增加地方水土保持投入,整合各行各业生态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形成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区。如永和县以水保重点工程为平台,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坡沟梁峁塬综合治理,在一县之内建成300多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示范区;大同、朔州各县区将水保重点治理项目与当地生态治理相结合,总体规划,连片治理,规模推进,建成130多处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万亩以上生态防护工程。
    四是坚持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发展民生水保工程。山西水土流失区大多为贫困县区。山西省委、省政府多措并举开展生态扶贫,大力发展山地核桃、双季槐、翅果油树等兼具保土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山地水保经济植物,亩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昔日的瘠坡薄地、荒滩烂沟,变成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聚宝盆”“钱粮囤”;在水保工程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吸收当地贫困农民参与,增加劳务收入,实现了“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受到习总书记肯定。
    五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水保生态建设。重点鼓励大中型企业以公司运作方式参与水保生态治理,充分发挥大户在推进生态建设的资金优势、规模优势。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民营水保户30万户,其中承包面积500亩以上的民营水保大户4500多户,累计投入治理资金35亿多元,治理“四荒”地8200多平方公里。
    近年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治理标准较低。目前治理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投入5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0万元,地方配套20万元。每亩治理投入300元左右。而山西目前仍有近4.2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且治理难度更大。以目前的水土保持投入水平标准,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监督管理仍需加强。部分生产建设单位未能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毁坏植被、乱倒乱弃的行为依然存在;已治理的项目区,因管护不到位、禁牧不力,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2018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全面落实《山西省水土保持规划》,到2020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到2030年,全省新增治理面积2.8万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80%以上,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二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决打赢“两场战役”。立足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因类施策,大力发展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水土保持措施,向当地优势脱贫产业聚焦,让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板变为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优势。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打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升级版,创造更多、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和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是牢固树立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理念,全面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市县两级政府水土保持工作考核力度。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全面加强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坚决贯彻落实水土保持各项法律法规,彻底扭转“一边治理、一边破毁”的局面。
    四是牢固树立科技水保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省水土保持现代化。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实际运用,推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同水土保持的深度融合。抓紧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利用遥感卫星等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为生态环境重大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2018年,山西将重点开展“两山七河”生态治理,以汾河流域为试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推进国家和省水保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按要求完成水利部下达的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总之,山西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省区的经验和做法,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山西水土保持各项工作,为遏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