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同志作陕西省水土保持工作汇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8-0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遵循自然 系统治理
全面推进陕西水保生态建设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份之一,60%的土地处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土壤流失总量占全国的1/5。黄河流域涉及我省7市1区13.3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黄河泥沙量占一半以上,黄河中下游河道淤积的粗泥沙有90%来自陕西。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采取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治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五年完成中省投资8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万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1070条,新建加固淤地坝5163座,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
一是强化项目带动,水土治理加快推进。统筹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京津风沙源水保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项目,开展清洁健康小流域建设,启动实施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整治工程,加强江河源头及水源涵养区保护,在黄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万平方公里,修复整治涝池2146座,建成水土保持林614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种草3215平方公里。持续推进陕北高原大绿化、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南山地森林化战略,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天保工程等林草植被恢复措施,生态环境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
二是突出治理关键,坝系建设成效初显。在抓好植被生态恢复的同时,将淤地坝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坝系改善生态、防洪保安、蓄水用水、融合产业功能,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坝系建设布局,全省建成淤地坝33910座,占全国总数的58%,拦泥58亿吨,淤地5万公顷,年灌溉面积4千公顷、增产粮食4亿公斤、养殖效益380万元。
三是明确开发补偿,补偿机制逐步完善。率先在全国建立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全省累计征收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土流失补偿费超过80亿元。出台《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实施矿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等六大工程建设省级水土流失补偿费项目700多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77.68平方公里,促进了能源开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涌现出神东矿区、榆阳区谢家峁等一大批示范工程。李克强总理2014年在陕西视察时,对我省实施煤油气补偿机制给予充分肯定。
四是坚持示范引领,水保园区建设有序实施。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示范引领的思路,高标准规划实施水土保持示范园创建,在黄河流域建成11个国家级、35个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围绕解决综合治理技术难点,实施了33项科研示范推广项目,西安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建成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
五是推进依法治理,水保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出台规范性文件和制度规定131件,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纳入企业施工前必须办理的提前介入审批事项名录。完成全省水土保持信息基础平台建设,省、市、县三级监督管理系统运行。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实时动态监管,开展监督检查9102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52起,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我省始终坚持治理与保护、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坚持系统治理,围绕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按照“山青、水净、坡绿”目标,科学规划、因地施策,统筹实施山河江坡综合治理。二是坚持项目引领,加大投入整合力度,扩大项目实施规模,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三是坚持齐抓共建,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引导各方共同关注、积极参与,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四是坚持依法监管,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正确处理经济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严把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检查验收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扩大巩固治理成果。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投入不足、进展不平衡、总体进度缓慢等问题,生态环境整体脆弱,保护环境、涵养生态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时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要在生态保护上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抓好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一步,我省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遵循,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结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力争每年治理水土流失650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200条,新建加固淤地坝1000座,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有效遏制,重点预防区水土保持生态质量明显改善。
一是扎实推进水保工程建设。陕北突出抓好淤地坝、拦沙工程建设和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加快能源开发区和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治理,减少入黄泥沙,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关中地区以实施渭河生态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引汉济渭、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抓好生态清洁小流域整治、江河源头区生态修复,推进秦岭北麓次生裸地生态修复,打造田园综合体、清洁健康流域。
二是统筹实施林业生态工程。认真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和关中治污减霾“百万亩森林”建设以及东西大门、晋陕峡谷等重点区域绿化,全省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抚育200万亩中幼林,改造300万亩低产低效林,持续提高现有森林质量。严守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和城镇用地红线,深入开展乱批乱建、违法采石开矿整治,保护好生态环境。
三是大力创建水保示范园区。以生态文明县(市)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创建为契机,加大水保生态建设宣传力度,继续抓好榆林榆溪河、米脂县高西沟、延川县梁家河等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建设,同时对已建示范园进行规模扩张、水平提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推广泥浆泵筑坝等新技术,加快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不断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水平。
四是认真贯彻水保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水土保持行政审批,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重点管控水土保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认真实施《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治理区,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工程建设,为水土保持工作注入新动力。
借此机会,也恳请国家有关部委继续加大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投入力度,尽快启动重要河源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加快重要支流河源区生态修复,优先安排启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加快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