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沾益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史新华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3-12-1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 2003年12月9日上午,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举行。云南省沾益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史新华在大会上作题为《因地制宜 防治水土流失 抓住机遇 再造秀美山川》的典型发言,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珠江流域南北盘江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今天得以开工建设,沾益作为项目试点县,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建设发展机遇。多年来,我县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中,得到了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局、珠江水利委员会及云南省发展计划局、水利厅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谨代表
沾益县委、县政府及全县39万各族人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长期以来关心和帮助我县水保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一、县域基本概况
沾益县位于乌蒙山脉珠江源头,身居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有“滴水分三江,一脉隔双盘”之说,为珠江流域第一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自古就是“入滇锁钥”和“入滇门户”,如今成为 滇东地区重要枢纽。地貌类型为高原中山,其形态为盆地、山地、岩溶三种类型,境内地形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山地、丘陵、坝子、河谷相间分布,形成波浪起伏的高原中山地貌。境内最高海拔2678米,最低海拔1637米。珠江发源于县城北部60公里处的马雄山东麓,海拔2444.8米。
沾益县属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1007mm,雨季多集中在每年5—10月份。多年平均日照总数21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4.5°C,多年平均风速3.7m/s。
全县辖10个乡(镇),122个村委会,8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万人,境内居住有汉、彝、苗、回等4个主体民族。国土总面积2801.27km2。其中珠江流域区辖7个乡(镇),75个村委会,474个村民小组,人口28万人,幅员面积1740.4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2.13%。沾益县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云南省内重要的烤烟、化工、能源、建材基地。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0.47亿元,粮食总产量18.25万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0元。
二、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情况
沾益县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河流深切,沟壑纵横,多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境内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据1999年遥感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153.0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16%,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009t/km2a,年均土壤流失量达276.66万吨。其中:珠江流域南北盘江片区水土流失面积达730.68kin2,占珠江流域沾益片区土地总面积的41.98%,轻度流失面积592.08km2,中度流失面积138.60kin2,珠江流域区年均土壤流失量达146.79万吨。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的面蚀、沟蚀为主,局部伴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发生。
严重的水上流失造成了大量的泥沙下泄,河道淤积,农田受损,工、农业基础设施破坏,导致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旱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全县水土流失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喀斯特地貌突出,石化现象明显,水土流失严重。全县土地石化面积102.78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67%,土地石化后丧失了农业利用价值,表土的流失带来了土壤的退化、肥力的下降。据调查测算,我县每年土壤侵蚀深约1mm。
2、库塘淤积严重,工程效益降低。水土流失形成的大量泥沙使水库、坝塘、河道、渠道严重淤积,既缩短了工程寿命,又降低了工程效益。如距县城8km的姑娘桥水库兴建于1957年,设计库容108万方,由于库区植被破坏严重,林草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到1997年除险加固时,测得库容64万方,淤积泥沙44万方。
3、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繁。由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土壤含水能力降低,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自1950年以来,我县较大的洪涝灾害发生24次,其中1997年最为严重,至使农田淹没8.9万亩,导致河堤滑坡、倒塌198段长43公里,房屋被淹80间,倒塌27间,南盘江干流上段,河堤决口3处长1200米,使全县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地表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据2001年我县农村人畜饮水情况摸底调查:全县尚有84604人饮水困难,很多地方造成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的直接原因是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由此可见,重视珠江源头及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三、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措施
沾益县委、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视,建县之初就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主任,水务局长为副主任,计委、农业、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沾益县水土保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水务局负责具体工作。沾益县在1992年原县级曲靖市期间就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试点县(市),相应成立预防监督机构,并制定了《曲靖市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暂行)规定》,于1993年通过了国家预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达标验收。自2000年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以来,成立了沾益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领导小组和县乡执法站,并制定了《沾益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细则》,共任命水保监督执法人员28名,聘用水土保持管护员105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监测网络。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水保意识
多年来,我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宣传重点,以每年7月的水土保持宣传月为重点时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形式,多角度地宣传了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实施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五年来共书写宣传标语1500余条,制作永久性宣传碑12块。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3、加大执法力度,落实预防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2002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执行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并进行登记造册,对已报批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加强监督、检查,对没有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督促项目建设单位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上报审批,并划定珠江源自然保护区。经调查,全县共有75件开发建设项目,其中:报批了水保方案的7件,未报批的其余68件为采石、采砂、砖厂,通过执法监督检查,进行了严肃查处,并完善了审批手续,部分项目已实施了水保方案。实施水保方案较好的项目如:曲靖电厂一期工程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后,厂区内绿化面积达45%,已成为有名的花园式工厂;南盘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后,现己形成临江公园,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突出真抓实干,治理成效显著
到2002年末,我县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9.88km2,共投入治理资金870.8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551.1万元,地方投入319.78万元。在初步完成的治理面积中,珠江流域区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120.04km2。通过治理,我县的水土流失面积从1987年的1377.08km2下降到1999年的1153.02km2,年土壤流失量由276.66万吨下降到231.65万吨,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成效较为明显。如1992—1996年已完成的首期“珠治”试点工程以珠江源为中心,西河、白浪河、花山河三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加大珠江源的保护力度,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4.95km2,经对三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调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由1991年的35%提高到1996年的62.83%;水土流失面积由1991年的138.74km2下降到1996年的33.79km2;粮食总产由1991年1734万公斤增至1841.6万公斤,增6.21%(含农科措施):农业人均纯收入由468.63元增至1309.1元,增279.35%,现珠江源已成为人们寻源、探源、思源、品源的生态旅游圣地。
自水土保持法颁布及启动“珠治”、“长治”工程以来,我县以“珠治”、“长治”工程为契机,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将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随着广大干部、群众生态意识的增强,饱受水土流失危害的广大群众要求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县积极争取了“德援”项目、国家以工代赈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攻坚项目、南盘江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实施以上项目的基础上,沾益县委、政府又出台了承包治理“四荒一园”的政策措施,并本着“让别人发财,求沾益发展”,“谁投资,谁受益”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全县人民群众治山、治水积极性。
各条小流域通过综合治理后,综合治理效益是明显的,特别是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减少水利工程泥沙淤积,改善生态环境和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治理区的人畜饮水、交通、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四、“珠治”试点工程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自2001年以来,积极配合上级水保部门完成了珠江流域南北盘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小流域考察评估工作及现场踏勘、小流域选点工作。
按照珠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开展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小流域初步设计工作的通知》及《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小流域初步设计编制大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优先选择城镇附近、水利工程区、铁路及公路沿线、干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要求强烈、积极性高的原则,选定了麻塘、偏山河、水田冲、勺达、河西、清水沟等六条小流域进行初步设计。并在项目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项目区所在的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一事一议”制度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以书面形式向我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上报了关于争取“珠治”试点工程项目的申请和关于自愿参与“珠治”试点工程群众投工、投劳的承诺书。县水保办根据万分之一土地利用详查图,首先到野外选定小流域范围界线,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水土流失现状划定小斑,并现场规划了各小斑的治理措施及数量。内业工作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绘制了土地利用现状图、水土流失现状图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布置图,编制完成了初步设计报告,已上报到省水利厅,等待审查批复并启动实施。
本次初步设计,规划流域总面积172.55km2,水土流失面积95.45km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1.43km2,中度流失面积44.02km2。小流域实施期设计为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84.3hm2,治理程度为89.9%,工程总投资1165.8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88.4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77.46万元。初步设计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力争短期内使治理区内水土流失面积基本得到控制; 到治理期末,治理区内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44.73万元,间接经济效益302.47万元,年可增加蓄水总量1606.06万方,增加保土总量24.74万t,使治理区生态环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五、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实搞好“珠治”试点工程
我县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即将实施的“珠治”工程项目将给沾益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将以此为契机,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水保工作:
1、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争取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参与,营造一个领导高度重视、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2、加大预防监督执法力度,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监测网络及工作机制。
3、改革管理体制,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4、大力推广应用水土流失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科技含量。
5、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推行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新型治理模式。
6、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有创新、有特色地完成好流域治理项目。
作为珠江流域第一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按照珠江水利委员会项目实施要求,保证资金配套,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完成好项目实施工作。我们坚信,在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局、珠江水利委员会的关心重视下,在省水利厅、省发展计划局、市水务局的指导帮助下,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出新的路子,创造出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