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07-1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八五"以来十多年的时间,是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最快,成绩最为显著的时期,实现了投入、规模、效益的跨越式发展。
  --重点治理范围扩大。全区重点治理工程由"八五"期间的4个发展到"十五"期间的11个,重点旗县由"八五"期间的15个扩展到60多个。新实施综合治理小流域达1000余条,占建国以来所实施小流域的45% 。
  --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国家投资由"八五"期间的7850万元提高到2003年度的3.2亿元,单位治理面积投资由"八五"期间的每平方公里1.5万元,提高到6-10万元。五年多全区累计完成水土保持国家投资达8.67亿元,是"八五"期间的31.5倍。
  --治理规模逐年加大。各地以重点治理工程为龙头,改变传统的措施单一零散治理的做法,积极组织开展跨乡界、跨村界大规模、高标准、集中连片的综合治理,整体治理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区1995年以来净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5339.5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 1022.31万亩,营造水保林3387.6万亩,人工种草929.66万亩,兴建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近17万处。年均完成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是"八五"期间的1.5倍多。
  --生态修复明显加快。全区有5个盟市出台了禁牧决定,49个旗县实施了全面禁牧,13个旗县实施了轮封轮牧、季节性休牧,全部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区实行了禁牧。全区封育保护生态修复面积达到 1.65万平方公里。扎兰屯市、武川县、四子王旗等9个旗县市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启动实施。
  --预防监督稳步推进。全区监督和审批生产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方案1685项,其中审批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5项;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109件,结案1100件;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和补偿费3755.93万元。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治理资金45966.2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6.52平方公里。五年多来,有3个盟25个旗县顺利通过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验收。
  --创建精品示范工程的意识不断增强,建成了一大批标准高、质量优、效益好的精品示范工程,涌现出一批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赤峰市通过大示范区建设,建成10万亩以上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区近20个,万亩以上的治理区200多个。一批治理规模达数百平方公里的大示范区也初具规模。乌拉特后旗炭窑沟项目区引进梭梭肉苁蓉嫁接技术,种植300亩,亩产干苁蓉40公斤,收入1200元。东胜区采取"一坝一塘,引水上梁"的形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发展灌溉,为干旱缺水地区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近五年来,全区有7个旗(县、区)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十百千"工程示范县,35条小流域被命名为示范小流域。
 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区内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土保持司提供)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