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交流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一中黄继成高级教师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03-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拓展课程资源培育水保习惯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一中 中学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优化他们的水土保持知、情、意、行模式具有特殊重要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向青少年宣传水土保持法和更好地引导他们构建水土保持习惯,为了更扎实地践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教育部2003年颁布)和新课程改革,我校与水保部门七年携手开展水土保持普及教育。现就普及教育的实施情况作一概略介绍。 一、建立机构,保障行动 为规范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普及教育活动,我校在决定开展该项活动时就组建了相关领导和执行机构,即组建由水土办负责人,学校领导双方人士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由地理教师参加的各学科专业人士加盟的课题小组即水土保持课程执行小组。因此也确立了政府水土办与学校属合作关系。水土办负责确定主题,业务指导,经费支持,学校负责组织落实,完成任务,人员配合。 二、完善措施,促进行动 1.制定方案。为了我校水土保持教育行动有章可循,我们制定了《建瓯一中环保(水土保持)教育方案》。此方案由前言、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保障、教育模式、教育活动、教育评估、教育激励共九部分内容构成。 2.课题研究。建瓯一中是福建省首批、南平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最早挂牌确认的水土保持教育行动基点中学。我校教师自2001年11月28日起承担南平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立项的重点科研课题即《中学(水土保持)环境教育实施模式构建研究》的研究任务。《中学(水土保持)环境教育实施模式构建研究》课题于2004年5月18日被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确认为南平市重点教育科研课题。 3.设施建设。首先我们在校园修建水土流失模拟演示区,使其具有的功能能满足开展水土保持地教育之需要;其次,把闽北水土保持科学教园开辟学校水土保持探究性学习基地。 4.建立基金。为了水土保持教育行动有必要的经费支持,建立了学校水土保持教育基金。基金来源有四方面,即水土办划拨一点,学校挤压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勤工俭学补充一点(学校通过开展“节约用纸、回收废纸、保护森林、保持水土”活动,获取的废纸出售费)。 5.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励更加准确有效规范,针对受教育(学生)者,首先确立了水土保持教育评估原则和评估(粗化)标准。评估原则为倡导研究,鼓励创新,结果优先,过程兼顾。 三、科学施教、落实行动 1.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原则;(2)基地科研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原则;(3)普及常识与提高理论相结合原则;(4)学校传播与基地宣传相结合原则;(5)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 2.须突显的特性 在进行水土保持教育活动时或制定某项教育方案时都必须突显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协作性、激励性、养成性。 3.实教的步骤 (1)参与一感化。我校在开展水土保持教育行动时十分注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们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因为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恪守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的原则,其次是(环保)水土保持教育的实质是属于行为养成教育的范畴,开展水土保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日常行为能符合环保要求或者说能充分体现绿色意识,而行为养成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而广泛的参与。为了便于学生参与,我校在设计或选择某一具体教育措施时,十分注意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行为特征、认知特征、知识背景等的分析和研究,力求选择或设计的活动项目能尽可能地让学生无任何障碍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且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充满愉悦,使之受到感化。因此设计或选择教育活动项目都是立足于从做好小事、身边事,比如结合学校卫生保洁活动,开展由全校师生共同参加的“节约用纸,回收废纸,保护森林,保持水土”有奖活动。 (2)体验一强化。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在开展水土保持教育活动中,十分注重营造气氛,创造条件让学生亲临体验,以使他们对开展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有更为具体的认知,从而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水平。首先给学生创造能提供直接体验的活动项目,如:组织学生到闽北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参加《堆弃土水土流失监测》、《土壤PH值简易测定》和《植被与水土保持关系》等小课题研究的学生到闽北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科学考察;组织学生徒步调查建溪部分河段岸水土流失情况。其次还给学生创设了能提供间接体验的活动项目,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水土保持科教影片;举办水保法规知识有奖竞赛;组织学生阅读《水保绿网》和《水保园地》等宣传刊物。 (3)领悟—深化。参与—感化、体验—强化对丰富学生感性认知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同时也应注意到两者对促进学生理性认知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理性认知对优化学生的知、情、意、行模式作用比感性认知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在开展水土保持教育活动中,还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领悟活动,从而深化学生理性认知。主要活动形式有:①举办“水保绿网杯”有奖作文竞赛;②举办水土保持手抄报、小漫画和摄影展;③编辑《水保绿网》月刊和《水保园地》专栏;④组织学生撰写参观学习报告;⑤组织参加小课题研究小组的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或考察报告。 (4)激励—固化。通过参与—感化、体验—强化、领悟—深化等活动,学生的知、情、意、行模式得到了优化,然而为了让学生经过优化的知、情、意、行模式得到巩固和稳定,及时有效公正公产的激励措施就显得必不可少了。为此,我们建立了评估方案和激励方案。具体如何评估和激励可以参见建立激励机制部分。但笔者认为在开展“节约用纸,回收废纸,保护森林,保持水土”有奖活动过程中,特别为品学兼优且家境贫困的学生创设勤工助学岗位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从事勤工助学的学生可以分享废纸出售费的15%和由校水土保持教育基金提供的每周30元的助学金。 (5)养成—内化。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水土保持教育在实质上是属于养成教育的范畴,因此开展水土保持教育最终落脚点或者说水土保持教育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养成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日常行为,从而使学生把水土保持行为转化为学习、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体我们开展如下活动:①结合学校卫生保洁活动,开展由全校师生共同参加的“节约用纸,回收废纸,保护森林,保持水土”有奖活动;②在编辑水土保持手抄报和漫画报时要求学生利用废旧报纸;③配合绿化校园的活动,要求学生注意保护和爱惜校园的一草一木。 四、行动收获 收获1:七年来我校让6000位(累计)学生接受规范的水土保持知识,使他们的知、情、意、行模式得到优化。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从行为层面看,通过水土保持普及教育,许多同学改变浪费和随意丢弃纸张的习惯,爱惜校园花草树木的行为更加自觉,有利地促进校园环境的美化;其次从意识层面看,通过水土保持普及教育使更多的同学认识到水土保持是人人可为,人人有为,人人须为;保护生态应自己做起,当下做起,小处做起。 收获2:构建了“参与—感化、体验—强化、领悟—深化、激励—固化、养成—内化”中学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实施模式。该模式在福建100多所水土保持基点学校推广适用。 收获3:促进了我校特色形成,提升了我校办学品位,让我校成为南平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研究中心. 收获4:中学水土保持教育研究成果荣获教育主管部门表彰:两项荣获南平市基础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壹等奖;荣获福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叁等奖和优秀奖各一项. 收获5:创始于我校的《水保绿网杯》生态主题征(论)文竞赛活动于2004年7月被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纳入主管项目,在南平市举办了6届辐射到全市近200所中学。 收获6:《水保绿网报》创办于2002年5月28日,该报秉承科学创新的理念,以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和服务学校课程改革为宗旨。已编辑67期,累计发行13.6万份,阅读人次超过80万,形成了覆盖全省水土保持教育行动基点学校的发行网。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