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生练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11-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生练作交流发言 湖北省“长治”工程20年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省“长治”工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20年工程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 湖北地处华中腹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发,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59万平方公里,占省境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因素之一。20年来,我省始终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狠抓水保工作不放松,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大水保工作格局,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来予以推进。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约0.66亿吨,增加蓄水能力11亿立方米,累计增产粮食4.1亿公斤,增产果品3.6亿公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止2008年底,“长治”工程共实施六期工程,累计对四个市(州)15个县(市、区)的46个项目区、411条小流域进行了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6708平方公里,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设成效日益显现。 (一)控制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年来,工程实施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了86.91%。遥感监测数据表明,“长治”工程在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流失强度,蓄水拦沙功效上效果明显。宜昌市兴山县通过治理,全县水土流失面积比20年前下降55.72%。恩施州利川市马蹄水小流域通过治理,河道、库塘泥沙淤积量减少70%以上,森林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30%,地表水源涵养能力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拉动经济增长,群众生活明显提高。20年来,我省始终把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作为“长治”工程的重点来抓,因地制宜地科学安排治理项目,力求效益好、见效快。实践证明,“长治”工程实施在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改善和收入提高的同时,拉动了项目区的经济增长。一是解决了农民吃粮的问题。通过“长治”工程建设,全省新增基本农田62万亩,项目区内耕地地力有了很大提升,农民吃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十堰丹江口市“长治”大示范区青塘河、黑沟河小流域公路沿线望天收的坡耕地,通过治理,建成了高效农业示范区,使治理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一亩左右,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二是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通过整治,为治理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培植收入增长点创造了条件。宜昌市秭归县通过“长治”工程建设,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了17倍,治理区74%的村2008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达到3050元。三是增加了县域经济活力。“长治”工程形成了治理区有一定特色的种养产业及其产业链,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宜昌市夷陵区形成了干果、水果、茶叶、药材、桑蚕、奶牛等六大水土保持产业,这些支柱产业的形成,可每年增加区级财政收入3800万元,治理区群众年人均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通过“长治”工程实施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有效结合,有力推动了治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各项目区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重点改造生产用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同时大力发展水保林、经果林。据测算,全省治理区人均基本农田增长0.7亩,人均经济林增长0.31亩。二是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工程实施与环境整治统筹结合,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溪沟整治、截排水沟、道路整治等改善了污水横流状况,沼气池的建设改变了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福德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内脏、乱、差的现象随处可见。通过“长治”工程治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地变肥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家家用上了清洁干净的沼气,150人摆脱了贫困,当地干部群众高兴的称“长治”工程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三是有效推进了治理区民主管理进程。通过在治理区实施民主管理,群众参与,不仅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公开和透明,又有效推动了治理区农村民主管理的进程。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长治”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过硬措施,确保质量,确保进度,确保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为了切实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水利的副省长为主任,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土保持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长治”工程的实施;各市(州)及项目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并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水保委员会主任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小流域治理涉及的乡(镇、办事处)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行政村组建了小流域治理工作专班。各级均把“长治”工程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水土保持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把小流域治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任期内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 (二)完善前期工作,强化技术管理支撑。我省始终把前期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在规划设计中,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开展外业调查和内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推行参与式设计,充分听取项目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审批的报告和下达的计划实施。为了强化技术管理支撑,各项目县(市、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成立了工作专班,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等进行循环检查,严格把好技术指导、苗木采购、工程质量和工程验收“四道关”。 (三)强化执行能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一是强化项目制度建设和管理。各项目县(市、区)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项目公示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等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宜昌市在规范水土保持项目管理上狠下功夫,坚持项目计划、项目资金、实施责任一次落实到位,实现了审批程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补助兑现标准统一。二是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我省对“长治”工程资金推行县级报账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分期付款,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账管理,资金使用严格审批,资金兑现对外公开。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年度任务完成好、标准质量高的,按时兑现,反之,则扣除投资,削减或取消下年度资金计划安排。三是加强建后成果管护。在建后管护上狠下功夫,本着建一片成一片的原则,从封禁治理入手,加大了后期管护责任制落实力度,尝试了专职管护、股份合作私营业主管护、大户租赁治理管护等模式的创新,有效巩固和保护了治理成果。 (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拓展治理思路。在实践中,体制机制不断开拓创新,治理思路日渐丰富。一是治理资金来源日渐拓宽。“长治”工程实施的中后期,我省大力推行 “四荒” 拍卖等治理机制,吸引了集体、民营、个体等社会资金的投入,拓宽了治理资金来源渠道,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共吸引不同社会群体投入治理经费4000多万元。二是积极探索工程投工新机制。针对农村 “两工”取消等新情况,我省各地加大了工程投工新机制的探索。推行投工承诺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有效解决了治理投工不足的问题;实行折资代补制,依据国家相关补助标准等资金切块划拨到村,由村组与群众签订治理合同,完成任务后直接兑付村民,改变过去全靠义务工来完成治理任务的作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减少人工投入。三是大力推进治理模式、方式转变。在突出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各地把人工力量同大自然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封禁治理宣传、制订村规民约、落实管护措施,大力推行能源替代技术应用,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生态自我修复作用,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预防监督执法。我省各项目县(市、区)水利水保部门以水保法律法规为武器,以水政执法队伍为依托,深入宣传、广造舆论,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有效巩固了水土保持治理成果。黄冈市通过制作宣传片、建固定宣传碑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恩施州以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为核心,狠抓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对 “四乱”现象和 “四个拒不”行为重拳出击,通过扎实的工作,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人们在生产建设中主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及工作初步安排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长治”工程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硬化措施,再接再厉,做好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我们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加快建设、管理和改革步伐,突出抓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监测评价、生态修复、饮用水源地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六项工作,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水土环境保障,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一是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保护力度。以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活动为契机,开展全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全面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确保“三同时”制度落实率达到95%以上,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抓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长治”八期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建设,以点促面,力争每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同时,抓紧做好三峡库区、革命老区、坡耕地综合整治、“十二五”、湖北近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准备工作,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做好项目储备。三是加大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力度。抓紧完成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收尾工作。做好监测网络运行、维护、管理以及数据的采集与更新工作。 最后,借此机会,提三点建议。一是建议“长治”工程项目实施继续延续由委员会组织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具体协调实施这一管理模式。二是建议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取消西部地区(含享受西部政策待遇地区)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同时提高单位面积治理投入标准。三是建议制定符合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特点,切合实际的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