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钟勉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11-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钟勉作交流发言 实施长治工程 建设美好家园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四川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情况和今后工作打算作一简要汇报。 一、四川实施长治工程的主要成效 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四川各级党委、政府围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迅速改善,治理成果惠及千万人民群众,取得了明显成效。20年来,全省长治工程完成财政投资15亿元,共治理小流域1420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321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17%。 (一)综合效益持续彰显。我省坚持以贫困地区、土石山区、江河源头的水土整治为重点,以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群众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主攻方向,经过多年科学治理、规模开发、有效管理,项目区构建起以改造坡耕地为主的粮食生产安全体系、以开发特色经果林为主的经济增长体系、以恢复林草植被为主的生态自我修复体系和以配套坡面水系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项目区与治理前比较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水土流失面积减少65%以上,土壤侵蚀量减少60%以上,林草覆盖率提高20%以上,人口环境容量每平方公里扩大了60人左右;二是农村经济良性发展,人均旱涝保收田基本达到1亩,粮食单产提高30%以上,人均纯收入增长40%以上,贫困人口下降了30%以上;三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开展清洁型治理,大力改造庭园、发展沼气、防治面源污染和整治城乡环境,涌现了一大批以治水保土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典型,促进了乡风文明,带动了村民自治。 (二)依法防治有力推进。坚持把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作为依法治省的重要内容,配套完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建立预防监督一票否决工作机制,以政府目标考核为抓手,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依法推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自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全省累计审批各类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5万个,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资金100多亿元,拦挡弃土弃渣3.5亿方,防治人为水土流失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建设恢复、返还治理示范工程600多处。开展水土保持现场监督检查近万次,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000余宗,依法征收水土保持“两费”1.2亿元。全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分别达到96%、90%。基本形成了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防治水土流失的局面,社会各界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 (三)科研监测明显加强。20年来,水土保持基础研究逐步加强,监测水平稳步提升,应用推广成效显著,科技服务保障有力。以四川坡面水系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得到推广运用,坡耕地植物篱技术、干热河谷水土流失防治等众多水土保持科技攻关项目相继取得突破,其中10多个科研项目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项;建成了100多个集科研、推广、示范、教育、休闲和产业开发为一体的水保科技示范园、水保试验点和技术服务推广站。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已建立起包括1个总站、12个监测分站和26个监测点在内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实施了全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区水土流失调查,启动了瀑布沟、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一级等一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开展了重大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试点。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段加快建设预警系统,设预警观测点11个,建群防群治县4个,已成功预报滑坡、泥石流灾害95起。 (四)水保意识不断强化。建立了水土保持青少年科教基地、试验示范园区、水土保持户外教室,在广安小平故居和仪陇朱德故里建设了中国水利水保林,建成了一批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开展了城市水土保持试点以及黄河源区预防保护等。水保文化传播力度加大,开通了水保生态网,定期发送水保公益短信、编写水保教材、撰写水保志,开展“保护水土资源,人人争当生态守护人”活动,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组织水土保持科普夏令营,以及举办研讨会、文化论坛、水保摄影展、水保笔会等系列活动,使水土保持国策意识、水土资源科普知识、水保生态文化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我省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投入严重不足,治理进度缓慢,属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核心区的岷江、沱江流域至今未开展重点治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偏低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实施长治工程的主要启示 回顾20年长治建设历程,我们不仅取得了重要的治水成就,还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对做好今后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必须始终把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作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保证。为促使各级政府切实担负起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责任,四川省政府从1997年起就一直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督办事项范围,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体系。省政府着眼于“一盘棋”战略,加大对省级有关部门协调力度,明确各自职责,共同推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省、市、县各级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之间,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逐项落实工作任务,逐层实行严格考核。1997至2008年,省、市、县三级投入水土保持财政资金达4.5亿元,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年年超额完成,水土保持规费征收逐年大幅递增,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呈现出齐头并进、统筹推进的良好态势。实践证明,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强化各级政府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既有利促使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又能够增强各相关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共建的合力,营造出全社会共建水保的良好氛围。 (二)必须始终把依法治理、强化监督作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手段。依法防治水土流失是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切实加强水土保持法规配套和执法机构建设,出台县级以上水土保持配套法规、规范性文件200多个,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都建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共有专兼职监督执法人员上千人。省人大定期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报告,每年都组织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活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督促整改,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目前,省级以上开发建设项目基本能做到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基本得到落实。水土保持法是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强大后盾,必须坚持依法防治这个基本手段,扭住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牛鼻子”,切实把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 (三)必须始终把改善民生、造福于民作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最终目的。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保障防洪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功能,重点实施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配套坡面水系强化农业基础、培植水保产业发展流域经济、开展庭园水保改善人居环境、防治面源污染确保饮水安全等民生水保项目,项目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水土保持的成果。实施长治工程20年来,共改造坡耕地316.9万亩,发展经果林435.8万亩,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30万处。特别是通过开展清洁型治理,推广沼气池、节柴灶等,使一大批农民群众告别了祖祖辈辈上山砍柴、烟熏火燎的日子,长治工程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致富工程”。水土保持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必须始终把造福于民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必须始终把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作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不竭动力。我们坚持把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贯穿于水土保持工作全过程,在治理模式上,实行分类指导、分区防治,探索了各具特色的防治模式;在产权改革上,推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防汛抗旱、综合经营、工程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投入机制上,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土保持投资模式;在激励机制上,按照“择优扶持,末位淘汰”原则,形成了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改革创新是推进水保工作的强大动力,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为水保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十二五”水土保持工作打算 我省“十二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生态四川、和谐四川的目标,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水土综合整治,强化监督执法,着力改善民生,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全面做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评价、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推动全省水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完成1000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0平方公里;监督管理能力大幅提升,所有开发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行为得到全面规范,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备,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一)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在巩固现有国家、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紧石漠化治理,适时启动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开展革命老区水土流失专项治理。拓宽投入渠道,从水电建设收益、国有土地出让金中提取部分资金建立生态补偿基金,推动水土流失由重点流域治理向全流域治理扩展。积极拓展水土保持服务新领域,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型治理,建设水土保持大示范区。 (二)着力提升水土保持科研监测水平。科学制定“四川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加大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普教育工作。合理布设监测站点,完善滑坡泥石流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定期发布水土流失监测公报。加快全省水土流失动态数据库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 (三)切实加强水保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推动水土保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宣教活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和验收关,严肃查处破坏水土资源的典型案例,大力规范水土保持规费征收和使用管理。通过努力,真正做到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由城镇向农村、山区向平坝、部分领域向全体行业的无缝覆盖,不留空白、全程管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 这次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会议十分重要,既总结了成效和经验,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在委员会的领导下,深入实施长治工程,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积极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