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煤炭公司:开发保护并重 建设文明矿区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1-08-1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已十个年头,在各级水保部门的指导及神华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神府东胜煤炭公司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现将十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总结如下。
一、公司概况
神府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是神华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神府东胜煤田的开发经营,煤田总面积31172km2,已探明储量2236亿t,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矿区从1985年开发建设到2000年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现已形成生产能力3200万t,规划将达年产1亿t煤炭规模。
神府东胜煤田地处晋陕蒙接壤区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风蚀强度大于2500t/ km2·年的土地占总面积的90%,沙漠化土地每年自然增长率为0.5%;水土流失严重,水蚀强度大于500t/ km2·年的土地占总面积的85%,流经矿区的乌兰木伦河是黄河的二级干流,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9018t/ km2·年,汛期占全年的96.7%,粗沙含量高;年均降雨量仅360mm,干旱多灾,水土流失严重。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和开发建设活动频繁,被列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二、水土保持认识与规划
神府东胜煤炭公司是一个依靠贷款开办的煤炭企业,面临自负盈亏、还本付息的沉重担子。如何落实生态环境和环保建设资金是个首要问题,在矿区开发初期的论证阶段思想认识并不统一,当时有的人认为,这项投资难以回收,应该少投或晚投,因为100万元地的贷款投资,20年后连本带利大约就要偿还600多万元;还有的认为,搞这项投资不是企业行为,应该由政府来搞等等。针对这些片面认识,矿区开发的决策者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了认识问题:
一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对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制约着煤田开发经营,改善生态环境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煤田开发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是从企业自身发展考虑。矿区是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带,开发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形成开挖、毁林、排土弃渣,不采取措施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开发建设的破坏性与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将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无法生存。因此,只有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才能使企业的发展具有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三是从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是企业的责任角度认识。神东矿区开发初期,正值国家、集体、个人一齐办矿的时期,晋陕蒙接壤区环境破坏严重,黄河流域出现了新的环境危机。《水土保持法》、《晋陕蒙接壤区水土保持工作规定》明确要求“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使公司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是开发建设者的责任,矿区水土保持工作有了法律上的依据。
有了以上三个方面认识,公司认真总结了煤炭企业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教训,统一了思想,确立了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的指导思想,坚持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改善煤田生态环境和服务于治理黄河相结合的原则,在矿区总体环评和环境整治方案的基础上,委托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进行了规划。1992年11月,神东矿区水土保持及河道整治规划报告编制完成,并作为神东矿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规划治理体制。规划至1999年度完成生态治理100 km2,实际至1998年底完成生态治理103.85 km2。
1999年度,神东公司一期规划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为了使神东矿区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神华集团公司委托国家林业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编制了《神华集团神府东胜矿区生态建设工程规划》,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作为神东矿区1999~2008年十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依据。
三、水土保持建设情况
在实际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十年共完成建设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123 km2,完成投资8287万元。
(一)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整治水土流失
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洪水灾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白敖包、红石圈渠、饮马泉、沙沟四条小流域进行了治理,在沟口筑坝拦洪,在沟沿植树,在坡面修挖高标准的水平沟、鱼鳞坑。坑内植树种草,共完成治理面积3835.4亩。
同时营造了大柳塔与黑炭沟小区周边水保绿化常绿林,开挖高标准鱼鳞坑与水平沟7万个,全部种植油松与沙棘。
特别是红石圈小流域治理工程。红石圈渠下游是300万t规模的上湾煤矿主井口,原设计在上游构筑拦洪坝,管道泄洪,设计概算600多万元,但是投资大,泥沙淤积管道问题难以解决,后改为水保治理,投资170万元,既节省了投资,又根治了水土流失,也绿化了山体,防洪护矿减灾效益巨大。
(二)大面积治理风沙危害
我们借鉴了国内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大面积营造了网障固沙、林草绿化相结合的多层次防护体系,治理流动沙地92.36 km2,配合实施封育管护,矿区植被覆盖度由开发初期的3——11%提高到目前 的48.3%,矿区受风沙危害的问题得到明显扼制。据中科院兰州沙漠所测定,92.36 km2流沙固定后,每年减少风力搬运移动和进入河沟泥沙65.47万t。
(三)实施了水源治理保护工程
考考赖沟、哈拉沟、石圪台沟、公捏尔盖沟均是乌兰木伦河支流,也是矿区主要的生产生活水源地。我们采用生物固沙为主,辅以工程防护的措施,在源头层层设防,束水归槽,共投资525万元,完成治理面积13302亩。经测定,治理后,考考赖沟水中含沙量由6.4kg/t下降到0.2kg/t,哈拉沟和石圪台沟水中含沙量由14.7kg/t下降到0.15kg/t,每年可节约水厂排沙费166万元,2年多时间即可收回治理投资。4个水源每天涌水量41000t,治理后每年减少入河泥沙15.6万t。
(四)实施了防风护岸工程
根据《河道管理条例》,投资3830万元,构筑了混凝土护堤10公里;投资180万元,实施了乌兰木伦河和呼和乌素沟两大风口治理,营造防风护岸林25万株8914亩,有效减低了两风口风速,控制了乌兰木伦河两岸的迳流冲涮,防止了水土流失。
(五)实施了公路防护工程
为有效防止路面降雨迳流形成冲沟,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神东公司投入260万元,在公路两侧坡面设置了网格沙障,栽植了行道树8万株,护路林折合面积2667.1亩。
(六)实施了复垦区治理工程
完成了露天采煤后的复垦工程,针对露天采煤对土地的破坏强度,我们严格执行《土地复垦规定》,认真遵循回采工艺,一边开挖,一边分层回填。截止目前,开采面积1500亩,复垦面积1450亩,复垦率为96.67%。
神东公司在复垦建设中,坚持复垦、环保、产业经营为一体。1995年投资1320万元,在复垦区建成日处理1000m3的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形成了复垦区灌溉系统,并作为水产基地。1998年投资1400万元复垦区建起了养猪场、温室蔬菜大棚和养鱼、养鸭、养鹿、养牛场、饲料基地及宾馆等项目,使复垦区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的人造生态园。
四、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措施
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对水保绿化建设工作狠抓严管,将水保绿化资金足额、有效用于水保绿化建设。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组织机构
神府东胜煤炭公司(原华能精煤东胜公司与神府公司)开建伊始,即成立了环保绿化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水保绿化管理措施;1990年,成立了专职队伍——东煤水保绿化工程公司与神府环保绿化中心,从事矿区水保绿化建设;1999年,神东公司设立了专职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管理处,在制度上与组织上全面完善。
(二)落实资金渠道
为了保证矿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神府东胜煤炭公司分三个渠道解决水保资金,使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1、专项从吨煤生产成本中提取0.45元用于水保绿化。
2、按建设项目同步配套水土保持建设资金。
3、利用企业自有资金从事水保绿化工作。
(三)加强水土保持“三同时”管理
神府东胜煤炭公司始终坚持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在新、改、扩建项目时,坚持无水土保持方案不审批,无水保治理资金不开工,无水保治理措施不投产的原则。
(四)狠抓工程管理
建立并完善了水保绿化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全部采取招投标方式;严把设计关,要求设计文件必须具备实地技术参数,同时对项目防护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从而确保了水保绿化建设工程总体效益。
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及时调整矿区水保绿化林建设结构,由原来的乔木为主、乔灌结合调整为符合当地立地条件类型的灌木为主、灌草结合,优化了林分结构,达到了因地制宜,造地造树。
(五)加大宣传力度
神东公司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提高全体员工对水保绿化工作认识的同时,调动了地方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使水保绿化与环境建设观念深入人心。为水保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五、效益与荣誉
地方各级水保部门给予神东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十年坚持不懈的水土保持工作,神东矿区不仅没有因大规模开发建设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对矿区原有水土流失区进行了根治,使矿区的开发建设史成为了矿区的水土保持史,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护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神东矿区涉及4个旗(县)10个乡镇75万亩耕地,经治理后,农田基本实现稳产高产,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水保林的产业化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致富的门路;新的水保经济产业点,达到了安置转岗分流人员的目的。
水保绿化建设使神东矿区形成了人与环境相和谐,环境建设与生产发展相促进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人才、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经过十几年的环境治理,神东公司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环保、绿化先进单位。
矿区开发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矿区水保绿化工作也带动了地方水保绿化工作,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传统农业的改造步伐正在逐年加快,矿区开发与恶劣环境条件间的矛盾日趋缓解,地企双方受益非常明显。治理后的神东矿区风沙小了,绿色多了,水也清了,公司广大员工感到生活、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建设文明矿区的氛围日渐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