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延安市水利水土保持局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6-05-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我市水保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延安市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以吴起县为代表的巩固封禁成果的一些做法和我市建立以工补农投资机制,加快淤地坝建设的情况,向大会作以简要汇报。
一、 坚持以人为本,主攻关键措施,努力实现整体封禁与农村经济发展“双赢”目标
吴起县位于我市西北部,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站,总土地面积3791.5平方公里,总人口1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长期沿袭的广种薄收、漫山放收的传统生产方式,使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处于崩溃边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曾被称作延安的“西藏”。1998年,吴起县在广泛调查研究,深刻反思历史经验的的基础上,确立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农田奠基、林牧主导”的发展战略,一年内实现了全县整体封禁。1999年,又将155.5万亩坡耕地全部退下还林还草,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短短7年,境内林草覆盖率由19.2%到62.9%。重点治理区一般降水已形不成径流,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片上,可以清晰看到吴起“绿色”的行政区域图。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是吴起各级干部和全县人民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按照已确立的发展开发战略和几年封禁的实践,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主攻关键措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一是加快基本农田建设,这是巩固成果的根本措施。封禁退耕初期,吴起县仅有基本农田12.3万亩,人均不到1亩半。为了尽快实现人均2.5亩的目标,确保群众口粮安全,吴起县依托石油工业发展较快的优势,坚决调整财政支出方向,规定新修农田每亩县财政补助300元,乡补100—200元,2005年提高到每亩县财政补助500元(市财政也按市上规定补100元),从1999年以来,新增基本农田13.3万亩,其中2005年一年新增9.3万亩,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5.6万亩,人均2.35亩,今年6月份前全面达标。
二是大力发展保护效益型林业和商品致富型草畜业,尽快提高农民收入,这是农民自觉保护封禁成果的内在动力。吴起县实行封禁后,两年内淘汰土种山羊23.8万只,积极引进小尾寒羊为主的易舍饲,效益高的优良羊种,并按1只羊3亩草的比例种植牧草,2005年全县人工草地保留96万亩,羊存栏23.3万只,养羊户覆盖率从1997年的18%增加到72%,促进了群众普遍致富。县上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产品深加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个集退耕—种草—饲草加工—舍饲养羊—羊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能发挥区域优势、保护生态环境,且有较高效益的现代草畜业正在发展壮大。结合退耕和全面封禁,吴起县全面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三业用地比例由1997年的60:34:6调整为9:66:25,累计人工种草127万亩,栽植山桃山杏100万亩,成林35万亩,种柠条56万亩,成林36万亩;种植沙棘188万亩,成林125万亩,挂果100万亩。2005年吴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6元,较1997年净增1199元,其中草畜业收入占到37%;今年年初,水利部沙棘中心和吴起县已启动建立一个加工沙棘果叶的企业,满负荷生产后,全县农民可人均增收400—500元。
三是有计划的实施移民搬迁。吴起县山大沟深,地广人稀,部分群众居住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长期下去不仅生产生活条件难以改善,而且广种薄收和牲畜放牧不断破坏自然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县委、县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了移民搬迁优惠扶持政策,把居住过于分散和生存环境恶劣地方的农民,有计划的搬迁到交通相对方便,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并按统一规划完善道路、人饮、通电、基本农田、羊舍、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实行封禁以来,已搬迁移民户790户,3800人,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区域的植被破坏问题,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四是开展生态修复试点,指导大面积生态修复工作。从2002年开始,黄委会在吴起县白豹乡和志丹县张渠乡安排了水保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两县与市水保监测机构密切合作,按上级要求已完成了三年试点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试点监测仍在继续,将对搞好整体封禁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是加强管护,认真贯彻《水保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本县林草植被管护办法,并针对石油开发等开发建设项目,加强水保监督管理,有效地保护了封禁成果,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蔓延。最近县委、县政府又专门批准单设水保监督站,科级建制,编制10人,隶属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必将进一步加强本县水保执法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封禁成效。
在吴起县率先迈出封禁退耕的步子后,延安市委、市政府及时总结了吴起的经验,于1999年10月做出了《关于实行封山绿化、舍饲养畜的决定》,采取大动作和新办法在全市实行封禁,使500万亩坡耕地和1700万亩荒山荒坡植被快速恢复,为了解决“8年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在2005年作出了关于加快基本农田建设的决定,市政府制定了延安市基本农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划从2005年至2010年,6年新增基本农田80万亩,使北部8个山区县(区)农民人均实现2.5亩,人人达到2亩以上高标准基本农田,从根本上巩固封禁退耕的成果。市上规定,新修基本农田每亩财政补助800元,2005年全市新修农田21.6万亩,各级财政投资超过1.5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3150万元,今年市政府下达有关县区新修农田任务15万亩,落实市财政补助资金2490万元。
二、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管护责任,加快我市淤地坝建设速度
我市现有各类淤地坝1.2万座,已淤地20多万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我们响应水利部建设“亮点”工程的号召,在全面调查研究基础上,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了《延安市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市今后10—20年的淤地坝建设思路和目标任务。在水利部、黄委会等上级业务部门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2条坝系列入了国家淤地坝试点工程项目,7条通过了可研评审。2003年7条坝系试点工程计划建设淤地坝173座,总投资564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680万元,市县配套2961万元。计划下达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如果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就难以保质保量完成计划任务,延安近几年石油工业发展较快,财政状况逐年好转,应该努力争取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国家计划顺利完成。为此,我们多次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汇报项目的重要性,与计划、财政部门反复沟通,终于取得了领导的支持,部门之间也达成了共识,初步建立了坝系工程投资机制,基本落实了地方配套资金,保证了工程按计划实施。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制定政策,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延安市淤地坝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淤地坝的前期工作、计划管理、资金管理、施工管理、安全渡汛、运行管护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市县两级足额配套工程资金,保证不留资金缺口,不影响工程数量质量;二是坚持“两不开工”,即配套资金不到位不批准开工,管护责任不落实不批准开工。我市要求县区在呈报坝系工程招标方案时,必须同时提交县级配套资金财政拨款单复印件,否则不予办理工程报建手续,若在规定时间内仍不能落实配套资金的,将调整计划安排。2005年我市坝系工程应配套资金2961万,其中县区应配套1777万,已落实1300多万元,其中志丹县、延川县、宝塔区都是一次配套到位,特别是宝塔区同时开工三条坝系,区政府一次足额配套740万元。市级应配套1184万,全部落实。三是严格按地方政府承诺,及时研究解决淹没搬迁,电杆移动,重开交通道路等环境保障问题,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四是财政补助开展旧坝修复加固工作,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现有淤地坝中,工程不配套,水毁损坏较多。如果适当加以修复,就可增加相当数量的坝地,同时消除了防汛安全隐患。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我们制定了2006—2010年旧坝修复加固规划,五年市县财政补助1亿元,完成旧坝修复750座,恢复利用坝地6万亩,今年已落实市县补助资金1200万元,完成旧坝修复100座。
三、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努力搞好我市“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的目标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0%,治理完成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100条,新修基本农田55万亩,新修和加固淤地坝2700座,继续巩固封禁成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基本农田建设、重点治理和封禁治理力度,为新农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针对能源、交通、城乡建设等开发建设项目发展加快的情况,全面加强水保监督监测工作。在机构改革中,我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已单设并升格为正县级建制,水保监测机构也正式建立运行。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水保监督监测规划,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机构作用。
第三,按照水利部加强水保生态修复新思路,认真总结经验,制定规划,抓好试点,规范管理,使我市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第四,认真实施好国家重点水保项目,主要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配套资金,规范建设管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使重点项目按期实施并发挥应有效益。
第五,不断加强水保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增加经费设备,改善工作条件,确保水保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我市近几年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今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治理和保护都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全国水保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不断创新思路,增加投入,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延安水保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