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在全国水土保持会议上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6-05-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认真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建设绿色长廊
 
 
一、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概况

(一)项目背景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石油在陕甘宁地区和塔里木盆地等陆续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1998年7月16日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周永康向国务院建议,建设一条横贯我国东西的能源大动脉,把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输送到资源匮乏的中东部地区,管道建成后对东部地区可提供30年以上可靠的天然气资源保障。1998年10月3日原国家计委批复同意中国石油开展西气东输建设项目预可研的请示报告。2000年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总理办公会议,听取西气东输工程论证汇报,原则批准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并成立西气东输工程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中国石油把建设好西气东输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列为头等大事,并将“按期、优质、安全、高效、廉洁地把西气东输管道建成世界一流绿色管道”作为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此,组织了最优秀的队伍,调集最精良的设备参与到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中来。

(二)工程概况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包括干线工程、支干线工程、支线工程、地下储气库工程、联络线工程以及联络线的支线工程,规模浩大,贯穿中国东西!干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台县轮南镇,东至上海西郊白鹤镇,沿途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近3900km,管径1016mm,设计压力10MPa,设计年输气量120×108Nm3。支干线工程共三条,分别是定远~合肥支干线、南京~芜湖支干线、常州~长兴支干线。支线工程远期规划20余条,目前已经建设完成郑州~长铝、龙池~扬子扬巴、东桥~望亭等三条支线,并已投产。西气东输金坛地下储气库工程为中国第一座盐穴型地下储气库,目前正在建设,计划2006年第一季度开始注气投产。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还建有淮武联络线和冀宁联络线工程。淮武联络线是忠武输气管道与西气东输管道的联络线,途经河南、湖北两省,线路全长约460km,管径610mm,设计压力6.3MPa,设计年输气量15×108Nm3。冀宁联络线是陕京二线与西气东输管道的联络线,起自河北省安平市的陕京二线安平分输站,终点在江苏省仪征市的西气东输青山分输站。途经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干线全长约910km,设计压力10MPa,设计年输气量90×108Nm3。西气东输工程于2002年7月4日开工后,2003年10月1日实现陕西靖边-上海段投产运行,2004年10月1日新疆轮南至上海管道全线贯通投产,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实现全线商业运营。

(三)沿线环境特点

1、地貌类型繁多,地形复杂。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异常复杂,自西向东大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塔里木盆地、阿拉善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淮阳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管道先后经过我国地理上的两级阶梯,即由高山、高原、盆地组成的第二级阶梯和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所在的第三级阶梯。管道还穿越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和湿陷性黄土高原,三次穿越黄河(中卫、延川和郑州)、一次穿越长江(南京)、一次穿越淮河和江南水网, “三山一塬,五越一网”是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生态环境上区别于国内,甚至国外管道工程最显著的施工特点和难点。
2、生态类型众多,环境敏感。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线路漫长,从西到东沿途穿越戈壁、沙漠、干旱半干旱荒漠、黄土高原、草原林地、晋豫土石山区、黄淮/江淮平原耕地以及江南水网等7个水土流失特点迥异的不同生态系统,涉及多达143个微观生态系统类型。管道建设还涉及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四个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管道十二次穿越古长城。
3、水土流失类型多,防治困难。管道自西向东先后穿越了6个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类型区。即:新疆轮南~宁夏中卫段,该段地形平坦,包括戈壁、沙漠和绿洲,水土流失以轻度、中度风蚀为主。宁夏中卫~陕西靖边段,该段包括风蚀沙地、平原农地区和覆沙黄土区,属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强度以中度为主。陕西靖边~河南郑州段,该段地形起伏较大,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残塬沟壑区、平原阶地区和土石山区,水土流失以中度、强度水蚀为主,局部地区达到极强度。河南郑州~郸城段,该段为黄河冲积平原区,水土流失以轻、中度水蚀为主。河南郸城~安徽怀远段,该段为淮北平原区,水土流失轻微。安徽怀远~江苏丹阳段为江淮丘陵岗地区,水土流失以轻度水蚀为主。江苏丹阳~上海白鹤段,该段为江南水网区,水土流失轻微。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复杂、恶劣,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管道工程建设中都是罕见和空前的,无论是对工程建设,还是对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工作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水土保持建设目标与控制指标体系
中国石油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树立和推行“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的环保理念,面对工程建设无法回避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巨大挑战,在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管道沿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为有效完成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结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要求及水利部对方案报告书的批复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制定了系统的、科学的控制指标体系。

(一)建设目标

建设一条“最大限度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实现管道工程与沿线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的绿色管道。

(二)控制指标

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更好地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制定了以下控制指标:其中定性指标有:控制侵蚀危害,保障管道安全;不发生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不发生重大社会投诉事件;维持项目区所在地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有: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拦渣率和水土流失控制比等六项。
 
序号
项目名称
西段
东段
1
扰动土地治理率
>85%
>95%
2
水土流失治理度
>85%
>95%
3
拦渣率
>92%
>95%
4
水土流失控制比
160
140
5
植被恢复系数
≥85%
≥90%
6
林草植被覆盖率
≥9%
≥12%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围绕上述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控制指标,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重点从严格管理入手,提高全员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意识,下大力气为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创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和推行了相关制度保障体系,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

(一)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HSE管理体系

1、组织管理
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妥善保护工程沿线生态环境,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业主、监理、工程服务商三个层面上构建了覆盖工程全方位的包括水土保持管理在内的HSE管理体系。首先,在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层面上,建立了旨在制定HSE管理方针、HSE管理目标,规划HSE管理方向,提升HSE管理水平,协调HSE突发事件,处理HSE事故的西气东输HSE管理委员会。此外,在公司机关及沿线各地区管理处专门设立了QHSE管理部门及QHSE总监,具体指导或执行公司关于包括水土保持工作在内的QHSE监督管理工作。其次,工程监理层面,管道干线采取了中外合作的监理模式,组成了由美国环球咨询服务公司(Universal公司)作为外方监理,国内管道系统的朗威监理公司作为中方监理的联合监理总部,吸收中洲、兴油以及环渤海地区若干大型监理公司作为监理分部参加的庞大监理系统,具体负责西气东输管道干线工程全部施工活动的监理指导和QHSE管理和咨询工作。其中QHSE监理人数占总监理人数的30%。另外,还委托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新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等专业监理单位开展工程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专项治理的监理工作。正是由于西方先进的工程监理制度和国内的丰富监理经验相结合,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高标准运行。第三,承包商层面,明确要求各工程参建单位必须紧紧围绕西气东输建设“绿色”管道的工作目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严格开展风险管理,结合所承包工程特点和生态环境特点,认真识别开展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隐患,制定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2、制度保障
为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因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制定和完善了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和环境保护在内的制度、规范106项,同时在全线27个施工标段中,实施分段管理,分别制定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有效地指导了各标段的水土保持工作。制定和颁布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恢复管理制度和规范主要有:《长输油气管道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技术规范》;《西气东输管道公司HSE管理体系文件》;《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地貌恢复暂行规定》;《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方案》;《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环境与社会管理方案》;《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
3、监督机制
为了有效遏制因工程建设而诱发的新增水土流失,保护工程建设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开展包括水土保持监理在内的HSE监理工作的基础上,委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对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了监督。监督单位对各省市(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专项设计方案和设计成果进行了审核,对渣石治理、地貌恢复、植被建设等进行了跟踪监督和检查,保障了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的效果。在加强内部协调管理的同时,多次邀请和配合沿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部门对管道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确保了该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开展专项研究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与多家著名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了技术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从不同的方面参与到工程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作当中,协助西气东输实现创建“绿色”管道的工程建设目标。针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点多线长,环境与社会事务涉及广泛的现实,公司专门组织进行了“长输管道沿线区域环境生态安全保障、恢复和构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自然保护区及环境敏感地区保护与管理方案”、“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绿色’计划和生态恢复技术体系研究”等专题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明确了长输管道建设、生态恢复和运行管理过程需要注意和执行的工作或应采取的措施,保证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拥有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并在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发布了《长输油气管道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技术规范》(中国石油企业标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沿线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与各省(区)水利勘察设计院所建立了良好工作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专项设计,并对后续的施工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有力地保证了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
(三)科学组织,合理施工
1、前期工作
工程立项后,进行广泛的环境、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满意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委托水利部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等单位开展了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工作,识别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缺等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报请水利部审批。同时,将水利部的批复意见和要求纳入到管道工程初步设计当中,严格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管理制度。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将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考察和日常约束性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来抓。首先,严格进行施工单位资质预审。在这个过程中,将对承包商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HSE管理资源配置和HSE管理业绩的考核作为否决项充分加以关注,保证进入到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承包商均具备较高的HSE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其次,加强招投标管理。在对以上各方进行选择的招投标过程中,除综合考虑投标方资质条件外,对其标书中关于HSE的资源配置和承诺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明确规定HSE部分占标书评分10%的权重。第三,规范合同管理。对于中标的服务商,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除与其签订常规的服务合同外,还增签《HSE服务合同》,以此来要求和规范服务商的HSE管理行为。第四,在开工前将审计工作作为必须进行的工作环节加以执行。在审计中发现管理不到位,资源不落实,并且由此可能对工程建设的HSE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的单位,坚决不准开工,直至问题整改完成为止。先后对8家达不到要求的施工、检测和监理单位的开工申请亮起“红牌”,有力地触动了工程各服务商积极落实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和资源的自觉性。
2、工程施工
通过实施“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环境与社会管理方案”,向施工、检测和监理单位阐明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水土流失控制、地貌恢复和生态恢复方面应予采取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施工中为减少水土流失,结合当地立地条件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1)作业带扫线,明确在场地条件基本适于施工作业的地区,去除扫线工序,减少因施工对地表植被和地貌的损坏。如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势平坦地区,除必须开展扫线作业的地区,明确提出在管沟开挖、伴行路和进场道路施工过程中,不进行扫线作业。在戈壁、农田、荒漠地的平原地段,将原设计的28m作业带减少到22m。(2)管沟开挖,要求生、熟土分置,将地表300mm~500mm的熟土进行单独堆放,在后期进行地貌恢复时仍然覆于地表,为复耕、复植创造条件。(3)爬行设备管理,要求爬行类施工设备及拉运物资的车辆等必须在专用伴行路、进场道路上或施工作业带内行走,避免大面积碾压地表,有效地保护了原地貌。(4)环境敏感区施工,采取“一字型”施工方法,合理布置施工机械,减少施工作业扰动面积。(5)地貌恢复,保证三个根本原则,一是最大限度恢复原地貌,不造成生境割裂;二是最大限度地减低新增水土流失隐患;三是保证土地所有者满意。
在管道经过特殊生态区域时,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采用了以下专项施工工艺:(1)隧道施工工艺。为保护黄土高原等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减少管道敷设对地表植被的大面积扰动,减少水土流失,西气东输管道在该地段敷设时采取了隧道穿越施工技术,工程建设共开挖陆上隧道17座。(2)大型河流穿越技术。管线先后穿越黄河、淮河、长江等大型河流,为减少对河道、湿地的扰动和损坏,减少弃土弃渣,除黄河中卫段采用跨越、黄河延水关段采用隧道穿越、黄河郑州段采用顶管穿越和长江南京段采用盾构穿越外,其它均采用定向钻施工技术,将管道通过河流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点,同时也确保了管线的安全。(3)等级公路和干线铁路穿越技术。等级公路和干线铁路穿越一般采用顶管法施工,用汽车将顶管内的弃土外运,减少了弃土弃渣量,保护了公路、铁路周边的生态环境。
3、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专项治理工程
结合建设“绿色”管道的总体目标要求,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后,在管道西段适时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专项设计和施工。
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公司在工程沿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沿线各省区水利水电设计院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对管道主体施工完成后管道沿线生态脆弱及敏感地区,特别是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的戈壁、荒漠和沙漠地区以及陕西、山西的黄土塬地区的水土保持设施实施了后评估。并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水土保持后续设计,聘请专家对设计方案又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措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1)弃土弃渣治理。戈壁荒漠石质管沟开挖地段,弃渣整治采取集中规整堆砌;石质山地,结合流域治理,选择地质条件良好、具有较大库容的沟道,利用弃渣弃土修筑谷坊、拦渣坝等工程拦蓄弃渣;黄土高原地区,采取拦护、复垦、造林种草等措施。(2)综合治理。在穿越较大的冲沟地段,坡面和沟壑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在坡面布设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在沟壑地段修筑土谷坊、石谷坊和柳谷坊,抬高侵蚀基准面,保护管道安全,拦蓄泥沙。为防止高陡边坡发生泻溜或滑塌,根据情况修筑挡墙或护坡;沙漠地区采用草方格固沙,主要防治施工扰动区域及周边50m范围内的风沙危害;盐沼地段将活地被物回填于沼泽地表面,依靠大自然的自身修复能力,进行植被自然恢复。盐碱地选择石料或梢料辅压防治盐渍化。宜林地段,布设工程造林及种草措施,林草混作。(3)砾石压盖。戈壁荒漠地段管道施工将扰动戈壁荒漠的黑砾幕层,降低地表抗风蚀能力,加剧管道沿线地表风蚀沙化。在戈壁地段采取表面铺压砾石层,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目前,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作已于2005年9月全部完工,工程措施质量优良,植物措施景观效应良好,既达到了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又有效地保障了管道的安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完成水土保持评估
1、水土保持监测
工程建设期,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工程西段水土流失的程度和成因,及时委托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对工程西段及四条支干线等水土流失敏感地区适时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同时,与沿线水利部各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各省市水土保持监测站保持紧密联系,及时索取监测资料,根据监测结果指导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治早、治小的原则,将水土流失治理在萌芽状态,保护生态环境。监测表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到位、防治措施得力,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地貌恢复良好,无较大的人为水土流失破坏事件和社会投诉事件。
2、水土保持评估工作
根据水利部第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及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等单位对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分综合、工程、植物和经济财务4个组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评估。
四、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于2005年12月23在北京通过了国家水利部组织的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在水土保持方面所做的工作等到了有关专家、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13405公顷,包括管线作业带、伴行路、施工便道、弃渣场及站场等分区,依据水土保持方案和设计文件实施了砾石覆盖、土地整治、植被建设、边坡护砌、挡渣墙等防治工程,工程配置合理,达到了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实际完成水土保持投资73178万元。除水工保护措施外,专项水土保持设施共完成土石方开挖、填筑44.6万立方米、浆砌石9.6万立方米、干砌石10.4万立方米、铅丝笼护坡6.9万立方米、平整渣面8.4万立方米、覆土30.4万立方米、砾石覆盖21.4万立方米、柴草沙障64.9公顷, 实施植物措施面积1111.6公顷, 恢复耕地5483.0公顷。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通过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1.4%,拦渣率达88.6%,水土流失控制比为1.3,植被恢复系数为88.9%,林草覆盖率为12.7%。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较好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二)创新成果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积极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认真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创造性地开展了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工作,贯彻了中国石油“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的宗旨,体现了中国石油创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第一”:第一次将管道建设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加以考虑、控制和建设,展现了中国石油在重特大型建设项目中认真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决心和理念;第一次系统地开展了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评价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为大型线性工程建设提供了系统而宝贵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填补了国际上线性工程生态恢复技术上的空白;第一次将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管理系统纳入工程建设管理范畴,推行水土保持案例管理,实施风险控制,赋予管道工程建设管理更加广泛的意义;第一次开展了主体工程完工后的水土保持后评估工作,制定了专项治理方案,并实施了专项治理,巩固了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第一次将水土流失控制、环境保护和管道安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首次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模式引入到管道工程建设当中,提高了水土流失防治水平,丰富了管道保护的手段,增大了管道安全保障系数。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约有占工程总投资3.6%的资金投入到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过程控制,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未发生任何生态环境破坏事件,未发生任何重大社会投诉事件,未发生任何环境污染事故,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已入选国家环境友好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成果获得水利系统领导、专家及工程沿线各省(区)水土保持行政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并被黄河水利委员会授予“黄河流域片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下一步,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将继续下大力气,关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不断向国家奉献清洁能源的同时,努力承担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