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辽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2-03-1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东辽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从上世纪 50 年代全国劳模戴喜禄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并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到新时期多部门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多年来,东辽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立县,突出黑土地保护,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协同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东辽县重视科技引领,引入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形成黑土地和水源地保护等科研监测与示范基地,探索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水质净化、植被恢复、生态农业等先进实用技术,有力促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2008年以来,全县共完成治理小流域2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平方公里;治理坡耕地84.3万亩,全县 20°以上的坡耕地全部禁垦,坡耕地治理度达 85%;2017-2020年,治理侵蚀沟201条,治理面积28平方公里。通过实施“百万亩造林计划”,新增林地20余万亩;开展裸露山体和工矿迹地恢复114处,栽植植物4万余株;形成了县域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加强预防监督,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近年来审批生产建设项目已全部录入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监督检查实现100%全覆盖。2016年以来开展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图斑精细化”管理;近三年配合完成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建成杏木和杨木2处国家级水土保持监测点,定期向吉林省和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机构上报数据。
注重宣传科普,采取多种方式和载体面向当地社会公众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政策理念宣传;广泛开展面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项目参建人员的技术培训;依托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常年开展面向全省科研院校广大师生的科普教育。
东辽县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促进特色生态衍生产业培育和发展,打造形成了生态稻田、柞蚕养殖、东辽黑猪、生态旅游等4大产业,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走出了一条水土流失治理促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促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促民生保障的良性发展之路,初步显示出生态立县向生态强县的跨越。
截至 2020 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968.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至55.44%,森林覆盖率提高至 33.4%,东辽河水质显著改善,全县蓄水保土与水源涵养能力日益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持续提升。
东辽河源头
小流域综合治理
万亩良田
杏木国家级水土保持监测点
朝阳村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