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2-03-1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原州区概况
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处于黄土高原农牧结合地区。为清水河、茹河和葫芦河的源头。原州,古称高平,是历史上的固原经济重地、交通枢纽、军事重镇和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路。全区总面积2739.01平方公里。全区辖7个镇、4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50个行政村,41个居委会。总人口46.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94万人。该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祁连山地槽东冀和鄂尔多斯台地西缘之间的过渡地带,可划分南部土石山区,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清水河流域川塬区。年平均气温5.7~7.8℃,无霜期平均为13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471毫米,年蒸发量1375毫米。原州区2020年末耕地总面积103540公顷。农作物以玉米为主,秋杂粮主要有马铃薯、豆类、糜谷、荞麦等。经济作物以胡麻、葵花为主,其他作物如蔬菜、枸杞等。畜牧业是本地区优势产业之一。
2019年经水利厅动态监测,原州区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2072平方公里减少到871.53平方公里,平均侵蚀模数由6500t/km2.y减少到2600t/km2.y,年保土838.4万t,年土壤侵蚀总量由1346.8万t减小到538.72万吨,减小60%。原州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黄土丘陵沟壑残塬水蚀区、六盘山水蚀区、黄土丘陵沟壑水蚀区、黄土丘陵沟壑水风蚀交错区等四大类型区。“两区”划分为一是重点预防区总面积为816.7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29.82%。二是重点治理区总面积为1922.31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70.18%。
二、组织领导
原州区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成立了原州区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水土保持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将水土保持纳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水利改革发展等重要民生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范围。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办法,由原州区水土保持工作站承担全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编制完成了《固原市原州区水土保持“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原州区政府将水土保持治理纳入各乡镇、部门年度考核。按照水土保持国策教育“八进”要求,进学校、进社区、进项目区、进乡(镇)、进厂矿企业等进行宣传。
三、综合防治
坚持“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战略,形成“政府牵头、水保搭台、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进行分区防治。
一是东部黄土丘陵区。 坡面以梯田、造林、种草、保土耕作措施并配套道路和小型水保工程,建设山、水、田、林、草、路、沟、渠相配套的坡面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沟道通过建设大、中、小型淤地,形成沟道防洪体系。
二是南部土石山区。大面积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升水源涵养功能,以营造坡面水保林、支毛沟柳谷坊和沟道植物护岸措施为主。适宜建设水平梯田的地方发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完善农村水系,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建设清洁型小流域。
三是清水河下游河谷区。治理措施主要为淤地坝、生产坝、工程与植物护岸等。
2018—2020年度,自治区水利厅累计下达我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220平方公里。重点预防保护面积350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底,全区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101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7.71平方公里,建设旱作基本农田55630.14公顷,营造水保林52341.43公顷,种草13952.92公顷,封禁治理31847.31公顷,建设小型水保工程3223(眼、处);共建设淤地坝174座,其中大型淤地坝62座,中型淤地坝48座,小型淤地坝64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4.21%。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2072平方公里减少到871.53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到35.83%,水土保持率由原来的24.4%提高到到68.2%。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工程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第三方”检测等制度,严格把关,确保治理工程质量高。多年来,原州区通过实施坡改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区域内无违法新开垦陡坡耕地,法定禁垦15度以上陡坡耕地已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坡耕地80%以上得到治理。
四、预防监督
原州区成立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机构,建立了区乡村三级监督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补偿费征收管理、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等各项工作。原州区自2015年水利部印发实施计划后,将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5类重点治理项目的资料收集、整理、审核、入库。
五、创建成效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年总蓄水能力达到6379.8万m3,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2072km2减少到871.53km2,其中,2018—2020年度共完成完成水土流失面积231.26km2,年蓄水736.6万m3,年保土79.8万t。水土保持率由原来的24.4%提高到到68.2%,其中:2018-2020年水土保持率由59.7%提高到68.2%。通过综合治理,全区林草覆盖率达到35.83%,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截至2020年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9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63元。其中新修梯田55630.14公顷,人均梯田提高到0.21公顷。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基本农田的抗旱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土地生产率得到提高。
六、经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建设目标,明确了农业、林业、科技、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显其能,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形成了“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部门协作机制。
2.以科技为支撑,提升综合开发治理水平
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是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实现控制工程标准、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了建设规模和标准;二是通过经果林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工程;三是以退耕种草为契机,发展舍饲养殖,为农户配套牧草加工、合饲圈棚等设施,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四是加大力度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和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
3.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是通过制定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管护网络体系,依法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封育管护;二是采取封禁、补植补播等人工辅助措施,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促进生态自然修复。三是通过发展舍饲圈养,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四是通过建设生态修复工程,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建立了完善和水土保持工程管护机制
一是通过制定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管护网络体系,依法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管护;
二是建立由村委会、村民代表及护林员组织的村级管护组织,具体负责本村水土保持林管护工作的宣传发动、责任落实、协调纠纷等工作;
三是所有淤地坝工程都聘用了专职的管理人员,签定了管护合同,明确了管护职责。
5.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建设氛围
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专题报道、典型图片展览、树立宣传牌、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内容等。
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是显著的,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黄土丘陵区沟壑区特色的水土流失开发治理的新途径。今后原州区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是:1、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采取保护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治理;3、坚持和发扬“政府牵头、水保搭台、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水土保持机制;4、切实以习近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引,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相结合,开展创新水土保持研究,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5、建立“水土保持+”模式,充实流域治理内涵,扩大其外延。把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小微水体整治纳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内容,实现治理与美化乡村环境、治理与农民致富奔小康双赢。
原州区河川沟小流域漏斗式集流坑整地造林
原州区寨科乡刘沟机修梯田
原州区炭山乡张套梯田深耕
原州区炭山乡南坪坡改梯工程
原州区彭堡镇王家沟大型淤地坝施工现场
原州区彭堡镇曹洼项目道路林
原州区开城镇柳沟淤地坝
原州区河川沟小流域治沟骨干工程
原州区寨科乡湾掌层层梯田环山绕
原州区寨科乡湾掌小流域建成的梯田
原州区张易镇宋洼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一角
原州区张易镇马场项目区治理一角
原州区张易镇马场坡改梯施工现场